APP下载

黄桥决战胜利的精神力量之浅析

2022-02-24陈国华

铁军 2022年2期
关键词:黄桥精神力量新四军

陈国华

1940年10月初发生在泰兴地区的黄桥战斗,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部队反击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进攻的一场生死决战。这场战斗,震慑了日伪军,打击了顽固派,为新四军东进北上打开了通道,同时也为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黄桥决战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精神力量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仅从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是听党指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黄桥决战胜利精神力量的灵魂。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它的最高任务就是在党的指挥下,为实现党的战略目标和抗战胜利而斗争。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中央要求新四军东进北上,跨过长江,开辟苏北,创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以连接山东,实现新四军与八路军的战略策应。但是,国民党顽固派秉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千方百计阻挠和打击新四军东进北上,纠集顽军3万多人对新四军驻黄桥部队发起进攻。面对顽固派的疯狂挑衅,新四军不畏强敌,坚决反击。听党指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夺取黄桥决战胜利的政治动力和关键所在。

二是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战斗作风,是黄桥决战胜利精神力量的特质。在黄桥自卫反击战中,国民党顽军不仅人数多,武器好,而且粮弹充足,资源丰富。而新四军人数少,武器差,同时缺粮少弹。面对这种状况,新四军将士以大无畏革命斗争精神,战士们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指挥员也是冲锋在前。陶勇在东门防守中为打垮顽军进攻,曾与参谋长张震东一道赤膊挥舞大刀奋勇杀敌。新四军将士这种不顾生死、勇猛杀敌的战斗作风惊天地、泣鬼神。

三是科学谋划,精准决策的指挥艺术,是黄桥决战胜利精神力量的内核。黄桥战役之所以能以主力只5000人打败顽军3万多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新四军指挥员的高超指挥艺术。这种指揮艺术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灵活机动、精准谋划的科学精神。陈、粟首长不墨守成规,不死搬硬套,而以科学的方法,精准制订以伏击战为主体的作战方案,坚持全局上以少胜多,局部上以多胜少的战法,从而牢牢掌握了战役主动权。

四是开展统战工作,分化瓦解敌人,是铸就黄桥决战胜利精神力量的法宝。在黄桥决战中,新四军充分运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瓦解削弱敌人,壮大巩固自己,为夺取战役胜利打下坚定基础。新四军首先对韩国钧、朱履先等人开展统战工作;其次还做好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等中间力量的统战工作,让他们坚持中立,不与新四军为敌,不为韩德勤卖命;再次动员宣传保安旅的官兵为抗日出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同时恩威并施,使他们懂得与新四军作对没有好处。

五是军民携手,团结反顽的人民战争,是黄桥决战胜利精神力量的支柱。在黄桥决战中,黄桥地区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新四军,为黄桥决战奠定了取胜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黄桥战役前,黄桥地区就出动4000多人为新四军挖战壕、修桥梁、运物资。战斗打响后,又有5000多人为新四军运弹药、救伤员、搞警戒、送烧饼。战斗结束后,又有3000多人帮助打扫战场,让部队修整继续追击敌人。在物资方面,黄桥人民共献出木料5000多根,门板800多块,粮食5万多斤,烧饼近万只,有力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责任编辑 孙月红)

猜你喜欢

黄桥精神力量新四军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瞻仰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我的家乡
黄桥烧饼
又唱黄桥烧饼歌
平静
解读《我是如何学会驾驶的》中男主人公的恋童癖倾向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穿越历史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