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状元故里
2022-02-24心远
心远
于此春暖花开时节,正是小假就近旅游的最佳时间。这遐尔闻名的状元故里——平和县文峰镇文洋村的溪山寨土楼,早就在我们旅行的规划内,是不能不去的。
大伙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墩巨大的石柱。说它是“石柱”,不仅因为它足足有三米多高,且上方“昂首”浑圆而笔挺,底下要数人合围才能抱得上!正面就题有“溪山状元故里”五个金色遒劲有力的大字!它的四周同时又立数墩半米多高的小巨石,同样是那样坚挺而雄浑。如此设计,更显现它的雄壮、挺拔和气宇轩昂!
驻足桥上,看溪两岸的大开发,眼前的状元故里,在这“寇平而人和”(康熙版《平和县志》)之地,甚而在整个闽南大地也有其巨大的发展前景。从我们航拍到的数公里文峰碧绿秀美的山川,以及深入寨中探访林氏祖祠所见到的一切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因为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仅要有美丽富饶的地理环境,更要有丰富的历史、人文与精神风貌!
很快,我们便进入寨门,林氏祖祠就在眼前。这座始建于明庚戊年(1550)坐北朝南的祠堂,中梁脊顶精雕一对彩色双龙戏珠,双龙首正对梁正中的七层小彩塔。堂前就竖有三副旗夹,六根石旗。在我国古代,大凡科举功成名就之后,即可在宗祠或祖屋前竖杆立旗,以光耀门楣,彰显身份,昭示世人,并作为族人学习的榜样,从而激励后人不断努力,积极进取。就闽南而言,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至少也要有举人以上才有这个资格,与文洋村近邻的南靖县山城镇汤坑村砖仔楼也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出过一位武举人——阮耀丹,那里也竖有一副旗夹两根石旗。而溪山状元故里却有三副旗夹六根石旗,这与武状元林德镛(1685-1722)的身世有多大关系?据雍正版广东《揭阳县志》载:“林德镛是清代潮州府揭阳县棉湖(今广东揭西县棉湖镇)人,天资豪宕,臂力过人,能挽六钧之弓。康熙丁酉年(1717)中武举人第二名,康熙辛丑年(1721)中武进士第九名、殿试第一人,授二等侍卫。”志文中谈及性格“天资豪宕”,即林德镛个性豪爽、耿直、痛快;言及臂力更是“能挽六钧之弓”,古时三十斤为“钧”﹐“六钧”即百八十斤,这里泛指能挽强弓之意。林德镛一生从秀才、举人、进士到状元,这三副旗杆也代表他“中举”功成名就之后的三个进程。直至最终殿试时,林德镛因获第一名倍受康熙帝赏识而被钦点“武状元”,授二品侍卫。
初来乍到,我们便细心浏览了这六根“剑”状石旗。古时科举高中后,竖旗立杆是有明确规定的——除“中举”后方可竖外。儒生高中后,旗杆上方要呈“笔”形;武生高中后,旗杆上面呈“剑”形或“狮头”状。就古时“先左后右”的立杆顺序来看,左边两副四根,右边一副两根。左边的首副旗夹低一些,且底座平台仅略高地面,表明林德镛初中武举人之意;而次副旗夹比较高,下面平台雕刻虽不是很明显,但台面相对高出一些,意指林德镛高中武进士;至于右边的两根独立旗夹不仅又高出稍许,且设有秀美的“旗斗”,即成“斗”状四方旗台,旗台四周又雕有龙龟与花鸟禽兽,正显示林德镛高中武状元之意,因为古时“龙龟”代表至高无上和延年益寿,除有皇帝恩赐外,其他人是不可随意雕塑的。据说,这“斗”四方状旗台古时也要达到武举前三名才有这个资格,而雕有龙龟的旗台更要达到状元级别!
我国科举制始创于隋大业元年(605),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共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在封建时代,它是众多寒门学子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也是封建社会官府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武举制则是科举制中的一门分类,始创于唐长安二年(702)武则天执政时期,后历代延之,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废止,共历时整整一千二百年。它采用逐级报考递进方式,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童试在县或府进行,中者为秀才;乡试于省城举行,中者为举人;会试要进京至贡院参试,中者为进士;取得进士资格后方可参与殿试(也称“廷试”),结果再分出三等(即三甲),一甲的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可见,林德镛要取得“武状元”难度是极大的!不仅要逐级攀爬参试;且最终要获取年度第一名;还得最后皇帝亲点恩赐认可!并且,武生考取与儒生不同——到省城报考“武举”之前就要进京至朝廷“兵部”上册!
然而,林德镛是广东第一武状元,为何“状元匾”却落在这里,其故里还为他竖起这么多旗杆?
在“祠庙公”的引导下,我们有幸深入这座八百多平方米一进两厅结构的祠堂。它与闽南众多祖祠一样,不仅设有专为寡妇出入祭拜的左右边门,还要跨过半米多高可提式厚重门槛。我细心一浏览,四周墙壁均挂有众多林氏祖训、祖辞和家规、家风……更难得的是——于此我们见到了这块距今整整三百年杉木制成的深红色“状元匾”,它高有95厘米,宽65厘米,上面就题有“状元”两个雄劲有力的大字,左右两边落款分别是“翰林院经筵侍太学士吴士玉、戚麟祥为(左)/康熙辛丑科殿试第一名林德镛立(右)”。据《清实录康熙朝实录》载:“辛丑,以翰林院侍讲学士吴士玉,为武会试正考官;戚麟祥为副考官。”不难看出,这块牌匾是当时翰林院“武会试”主副考官为他所写所立,然后由康熙帝当廷钦赐!看来,武状元林德镛对林氏家族的影响和激励还是十分深远的,如生于1929年8月的南靖县山城镇汤坑村楼仔自然村的林桂坚,1955年浙江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中科院生物研究所从事微生物和抗生素的研究,每年均为国家争创两千多亿的经济效益,其祖也是文峰林氏一世祖——和忠公(1237~?)的后裔。林长者现乃驻京研发抗生素,九十有二耄耋之年还在为国奉献毕生精力,尤是于此举国上下忙于备药抗疫之际,更是不可多得的奇才,是当代文峰林氏后辈较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至于林德镛为何会迁至潮汕揭阳?这与其父早年仙逝有着极大关系。因其父不幸早逝,他便随母移居广东揭阳榕城,并依附同宗古乔之林氏。生活十分艰苦,但林德镛能吃苦耐劳,与弟相依为命,帮人撑船于榕城至棉湖间。因他善于学习,且精通水道,又技术娴熟,虽船只破陋,却总能后发而先至;加之他乐于善施,勤于助人,时人便称其船为“飞凤舟”,称其桨为“飞凤手”;后又从师习武,受过少林等多门派拳师指点,武艺提高极快;且自强不息,深信只要不断努力,便能逐级攀摘桂冠。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36岁那年不仅夺得“武进士”头衔,还一举拿下“武状元”的金冠!同时,林德镛也是一个重情重义,孝道十足的武生。就是随母移居他乡,他也不时思念自己的故土,不忘先祖根源,时刻与平和祖居地保持密切联系。当年,他高中状元后,便把康熙帝所钦赐的“将军威灵”牌匾高悬于广东揭阳古乔林氏宗祠;后又专程回乡祭祖,将这块翰林院主副考官所写所立,康熙皇帝亲手恩赐,三边框刻有龙凤戏珠,底边框雕有浪涛滚滚的“状元匾”,摆于平和县文峰镇溪山祖祠内。
林德镛中武状元后,任二品侍卫,时刻护卫康熙帝上下人身安全。翌年,康熙皇帝去世,他续任清世宗雍正皇帝的侍卫长,并被特赐爵——“哈哈珠之扈”(意指“随从的披甲护卫”)。但不久,在护卫雍正皇帝前往热河(今河北省)承德行宫狩猎时,因不适北方气候患风寒而英年早逝,年仅37岁。林德镛虽未尽展自己的年华与才干,但他的精神和品质却代代相传。此后,该状元匾也一直得到平和林氏族人的精心呵护。时至今日,已整整三百年之久!它承载着武状元林德镛“吃苦耐劳、发奋图强、热爱家乡、助人为乐”的好品德,好传统,好家风。如今,文峰“林氏家风家训馆”也已成为当地一处传承优良家风的最佳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