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更年期“撞上”骨质疏松
2022-02-24吴志
家庭医学 2022年1期
吴志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细微结构退化,使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疾病。中老年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骨密度下降,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临床上,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其中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症又包括I型和Ⅱ型。I型骨质疏松又被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患者是男性的6倍,主要是由女性雌激素缺乏引起的。Ⅱ型骨质疏松一般被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倍,主要原因是钙代谢异常,以及一些骨形成过程的内在问题。
骨质疏松并非不治之症,通过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是能够预防的。平时,更年期女性多吃含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多晒太阳,每天保持30分钟的运动,增加骨骼支撑力;不抽烟、少喝酒等,减少咖啡因摄入,缓解骨痛,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
但仅仅食补是不够的,建议每天补充1200毫克的钙和400单位的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在正规专业医生指导下,部分患者可选择对抗骨溶解吸收的药物。
绝经激素治疗是防治更年期骨质疏松的一线方案,不仅可以预防绝经后的骨质流失,还能有效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和骨折。对绝经10年以内或年龄在60岁以下的绝经女性,如果没有血栓史、乳腺癌等禁忌症,建议绝经激素治疗。
生活中,更年期女性如出现腰背疼痛、肌肉疼痛和骨痛、腿抽筋等,以及牙齒松动或脱落、驼背和身高变矮等,建议进行骨质疏松的筛查。骨密度检查可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若确诊为骨质疏松,请务必到医院评估,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