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三产融合发展多维评价研究

2022-02-23王苗苗岳宗滨王宝卿

江西农业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山东省融合指标

王苗苗,岳宗滨,王宝卿

(青岛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由农村涌入城市,农村剩余的妇女老人无力经营农业规模发展,农村空心化、土地闲置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农业现代化进程被迫减缓。为了稳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缩小城乡差距,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三产融合发展的概念,对农村三次产业进行优化重组,扩大产业范围,增加产业功能,打造农业产业发展新局面。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三产融合是一条重要路径,通过农村三产融合可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1]。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自国家提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以来,山东省政府针对“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多方向地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开展深度融合。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现代高质量农业的有效措施,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路径,也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途径。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学者们关于三产融合的研究较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3个方面:(1)三产融合的内涵方面,苏毅清等[2]研究认为,三产融合是一二三产业的细分产业,跨越产业类别界限,进行充分联系融合,从而形成一个产业链,完成社会分工的内部化;赵霞等[3]研究认为,农业三产融合是以农业为依托,通过科技渗透将农业资源进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的产供销和服务业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发展。(2)三产融合的模式研究方面,熊爱华等[4]不再局限于产业自身角度,而是从农业经营主体这一视角出发,提出了沿产业链前后延伸、拓展农业新功能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这3种模式,并对其不同模式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姜天龙等[5]按照产业类型、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和初始融合的动因等将农村三产融合划分为不同的融合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之间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3)三产融合的定量评价分析方面,如陈林生等[6]采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上海市农业产业融合的发展情况,利用数据说明了上海市的农业产业融合处于上升的状态,并针对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曹菲等[7]利用耦合测度模型对海南岛北部4市的融合水平进行了研究,得出海南岛北部4市的产业融合处于高度融合阶段,但各阶段的系统协调性较差;陈池波等[8]利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得出中国农业产业融合水平省域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

学者们关于三产融合的研究成果,对分析山东省三产融合的情况奠定了理论基础,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三产融合的研究方向上,更多的是对某一地域内三产融合的纵向对比,进而分析其发展水平变化,很少有对同一地域不同区域内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从而不能达到全面反映某个地域内三产融合水平的目的。

本研究结合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实际发展状况,通过构建三产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最终计算出综合得分,并依此对各地级市的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整体和多维度的评价,分析各地级市在不同维度之间的差距,为山东省各地市农业三产融合的发展提供可行的理论参考和建议。

2 研究设计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参考专家学者们对于我国三产融合的研究成果[9]。本研究选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行为和效益作为一级指标,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基本原则,并结合山东省农业农村实际的发展状况,最终选取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发展、农业与服务业融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个二级指标以及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农用机械总动力、乡村非农就业比例等15个三级指标(表1),构建了农村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2.2 数据来源

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2011—2020年)、山东省各地级市统计年鉴(2011—2020年)、政府统计公报以及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提供的相关资料。

2.3 数据处理

在指标处理的过程中,熵值法利用数据的离散程度客观赋予权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10],具体步骤如下。

2.3.1 数据归一化处理 由于设计的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发展指标的单位有所不同,因此,必须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对于正向指标:

对于负向指标:

式(1)、式(2)中:Xij表示第i个样本第j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数值,Yij表示第i个样本第j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数值。

2.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研究利用相关公式对指标进行计算,得出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方案占该指标的比重,公式为:

(2)计算各指标的信息熵,公式为:

(3)计算各指标的差异系数,公式为:

(4)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公式为:

(5)计算三产融合发展综合评价得分。

根据计算得出的各指标权重,将山东省各地级市每年度的数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出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

根据上述计算步骤,求得各指标的权重,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山东省三产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3 山东省16个地级市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测算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利用熵值法对2011—2020年这10年间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3.1 山东省整体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2可知:整体来看,2011—2020年这10年间山东省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基本上呈稳步上升趋势,平均综合得分从2011年的0.254增长到2020年的0.497,增长率为95.67%,由此可见,这10年间山东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大力培育新业态,为山东省三产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11]。

表2 山东省16个地市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测算结果 分

从各地级市来看,通过对平均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得出了山东省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的均值为0.381,其中青岛、烟台、潍坊、济宁、临沂、滨州、菏泽、聊城、德州的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均值高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潍坊市,均值为0.550。济南、淄博、枣庄、东营、泰安、威海、日照的三产融合发展水均值低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其中日照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的均值为0.221,排名最后。

3.2 山东省各地级市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多维度评价分析

为了深度剖析各地级市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的特点,对山东省16个地级市2011—2020年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得出山东省16个地级市各维度的发展指数[12]。

农村三产融合是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打破产业连接壁垒,实现农村产业一体化模式。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带动农户融入产业利益当中,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农民的就业比例,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13]。山东省各地级市的农业产业链延伸情况如图1所示,潍坊、青岛、临沂、济宁和烟台的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水平排前5位,其中潍坊市和青岛市的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水平差异不大,居于前2位。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水平较低的是淄博、东营和日照3市,其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用机械化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

图1 山东省16个地级市农业产业链延伸评价趋势图

在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其中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等使农业从简单的种植养殖,到精深加工,再到休闲旅游,从一产变多产,形成了农业新业态,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农民收入实现了乘数倍增,促进了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14]。山东省各地级市农村三产融合多功能发展趋势如图2所示,菏泽、德州、聊城和潍坊的农村三产融合多功能发展水平排前4位,这3个市都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在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的过程中,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量发展,提高了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发展了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充分发挥了其经济、社会等功能。相比较之下,威海的农业多功能发展水平持续走低,虽为东部沿海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其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2 山东省16个地级市农业多功能发展评价趋势图

农村三产融合通过农业与服务业的交叉融合实现互动关联,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的物流发展水平;在农产品销售环节,科技要素的渗透可以形成“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使农产品的销售不再依赖于传统的统一收购,从而提高农民多方面收入[15]。山东省16个地级市三产融合过程中农业与服务业融合的趋势如图3所示,各地级市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德州、潍坊、济宁、临沂和青岛排前5位,德州市上升趋势最为明显。菏泽、烟台、聊城、泰安、济南、东营和滨州紧随其后,菏泽市在2019—2020年间农业与服务业融合水平有所回落。排在最后面的是威海、枣庄、淄博、日照4市,其中日照、淄博在农林牧渔服务业方面的产值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威海市的农民在移动电话的拥有率方面处于较低水平。

图3 山东省16个地级市农业与服务业融合评价趋势图

农村三产融合使产业间的分工在农村内部化,新业态应运而生,通过增收途径的多样化,强化了农村居民增收能力,并且产业的深度融合增强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值收益更加合理化,收入方式更加多维化,降低了风险,保障了收益,从而缩小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16]。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社会效益评价趋势如图4所示,整体上呈现“N”字型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之后,各地级市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很大,泰安、潍坊、淄博、威海和青岛排前5位,临沂、东营和济南排后3位,研究发现主要是因为这3个城市的城乡收入比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图4 山东省16个地级市社会效益评价趋势图

农村三产融合通过农业产业的内部融合、纵向融合和横向融合等不同融合模式,使农林牧渔业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循环农业,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通过优化农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总产值,同时还延伸了产业链条,催生了农业发展新业态,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17]。由图5可知,从山东省16个地级市经济效益评价趋势来看,整体上呈逐步上升的态势,排名在前4位的有潍坊、烟台、济宁和青岛。潍坊被称为中国农业行业的“硅谷”,也是最早开始尝试三产融合的城市,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10年间该市的农业三产融合经济效益始终保持在最前列;烟台和青岛作为沿海城市,地理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方面表现较好;济宁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粮食规模化生产和粮蔬产业化经营方面水平较高。日照、枣庄和菏泽排在后3位,造成其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不足,虽然农村劳动力人口众多,但是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导致其农村三产融合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低。

图5 山东省16个地级市经济效益评价趋势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从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展、农业与服务业融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个维度构建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出16个地级市的综合得分,分析比较了山东省各地级市在不同维度下三产融合发展的状况,得出以下结论。

从2011—2020年山东省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来看,山东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地级市之间的发展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山东省的东部城市各维度发展水平较高,由于地理优势和进出口贸易,推动了该地区农产品市场的海外销售,从而促进了该地区农村三产的融合发展。山东省中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城市各维度发展水平较低,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原因,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带动情况也比较薄弱。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的潍坊市约为最低的日照市的2倍。

从山东省16个地级市5个维度的评价指数对山东省各地级市的三产融合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16个地级市三产融合的各个维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发展不均衡现象,在产业融合方面也各有优势和短板。

4.2 建议

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农村地区存在差距,其拥有的农业资源禀赋情况以及各地政府对于当地农业的扶持政策也不同,应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情况,补齐短板,促进多形态、多业态的产业融合发展。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动山东省各区域协调发展,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充分运用农业多功能性作为创新动力,打造当地特色亮点,与乡村振兴样板片区、美丽乡村建设相联系,通过农旅结合、农教结合、农文结合等模式,积极培育农家乐、民宿、乡村游、红色游、康养游等新业态,鼓励多种形式的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田园综合体等,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2)加强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投入,要实现一二三产业更高水平的融合,首先要提高科技水平,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保证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农业收益。其次要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管理水平,规模化、科学化经营。最后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把更多具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从理论形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3)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素保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是提高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基层政府应结合本地的要素禀赋,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完善与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乡村旅游相关的乡镇公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

猜你喜欢

山东省融合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