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之蝉

2022-02-23阅旻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虞世南咏物诗唐太宗

○阅旻

【原诗回放】

〔唐〕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擅长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难点注释】

①垂 (ruí):低垂着触须。 ,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长在腹下的针喙。

②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响:传播响声,亦指传出的声响。此处指蝉长鸣不止。

④疏:开阔、稀疏。

⑤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⑥藉(jiè):凭借,依靠。

⑦秋风:暗指帝王的权势。

【同步翻译】

蝉低着头啜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诗文赏析】

现在已是9 月,夏天离我们而去,但夏天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忆呢?你对夏天最深的印象又是什么呢?我想到罗大佑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蝉可以说是夏天的标志,知了叫了,夏天来了。古人认为蝉栖于高树,餐风饮露,把它看作高洁的象征,所以借蝉抒发着不同的情怀。

唐代诗人虞世南以蝉为题创作的这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诗通过对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高洁,并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表达出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托物比兴,物我互释,以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喻,韵味含蓄深长。诗人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把蝉人格化,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全诗风格清华隽朗,笔墨集中,观点鲜明,描写动静结合,细致入微。充分表达了人应该坚守志行的高洁,严于律己,加强自身修养的处世道理。

实际上,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自我写照。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性情刚烈,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敬重。

这首咏物诗广为流传,是唐诗中最早具雏形的五言绝句,也是唐人咏蝉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此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成为唐代诗坛咏蝉诗的三绝,为后世人称道。

猜你喜欢

虞世南咏物诗唐太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春夜
体物尽其妙,品之有寄托——杜甫咏物诗《房兵曹胡马》赏析
唐太宗 善听劝谏
咏物诗的一种写法
唐太宗因何会砸了魏徵的墓碑
咏萤火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