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四维”素养课堂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2022-02-23朱翠华

考试周刊 2022年51期
关键词:四维供销社情境

朱翠华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来看,思政课须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为重任,肩负起培养中华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习得一个、一课或一章节的知识,就可以提升一个学科核心素养。从知识传授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这中间仍然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笔者认为,我们要立足未来社会发展和学生终生发展需要的角度,从核心素养发端的外铄维度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内生维度,整体建构课堂教学,探索以“情境、问题、活动、体验”为维度的“四维”素养课堂,透过“情境、问题、活动、体验”这四个维度的关键元素,积极搭建学科核心素养和知识传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创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支点。

一、 择选精当情境,激活课堂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发于境。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思政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基石,而合理、适切的情境设计则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情境是问题创生的场域,一种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教学活动的环境,是产生教学行为的条件。笔者认为,指向“四维”深度的情境设计,必须经过一系列精心的择选。“择”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把握课标、教材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的素材,多方考虑各种要素,在大浪淘沙中经过拣选、取舍、加工、设计、选定等一系列流程,方能设计出精当的情境。

(一)情境的设计要具有价值性与驱动性,要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并宣传正能量

若把课堂当考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情境就相当于是高考试卷中的材料背景。关于新高考的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所有命题素材都离不开简单情景、一般情景、复杂情景这三个情境,还指出高考政治的所有命题情境素材都会来源于广阔的、纷繁复杂的、鲜活的社会生活实践,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态建设等领域的现象、事件、问题及论述、报告、政策措施等。一个有价值、引人深思的情境,蕴含着丰富的情境链,能够生发出有价值的问题串。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会期待从多个视域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情境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与趣味性,要能驱动学生真正立足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常常发现,有的情境远离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为了情境而情境;有些虚构的情境与生活实际和科学精神相违背,不能正确、有效地引导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是一种当面临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够积极参与具体情境中的社会实践来解决问题的技能。因此,我们的情境选择不能脱离生活实际,需要选择依托现实生活、能引发学生内在认知冲突的真实情境。教师还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对真实情境进行加工、改造、编辑等结构化处理,为课堂教学创设一个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情境能理解、愿尝试、感兴趣、联知识、解问题。

(三)情境的设计要有开放性与启发性,要能启发学生真正去思考并有所获得

在教学一线听课,常常遇到老师在选取情境时,情境材料是封闭的,追求的是唯一固定的答案,当学生回答不出所谓的正确答案时,老师就很难推进下面的教学进程。有的选择的情境材料仅仅是一个引子,不能从情境中得出想要得到的结论。还有的围绕一个情境讲授一个知识点,再来一个情境,解决另一个知识点,整堂课就变成了情境材料展示课。这些传统的择选和运用情境的方式已经不适合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下的课堂教学。我们需要设计开放的情境,在开放的情境场中鼓励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开拓思维的视域,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解决问题。

笔者在和同学们探究学习必修2《经济与社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部分内容时,通过课堂前测发现,学生对农村集体经济了解得少之又少,如何让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学习这部分内容呢?笔者首先激疑:最近,有这么一个词语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人民供销社,并配上一张20世纪70年代供销社的老照片。作为“00后”,学生绝大多数都不太了解供销社,一句话、一张照片激发学生深入了解它的兴趣。接着笔者问道,你知道现在我们身边仍然有供销社吗?学生们都表现得很震惊,课件中一张新时代供销社的新照片展示了供销社从未离开,且助农兴农成绩斐然,满足了同学们震惊后想一饱眼福的渴盼。

趁着同学们探究的热情,笔者设疑: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正部级单位,正在招考公务员。你想报考吗?这是和学生职业规划相关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两难问题,这样的设问一下子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有同学回答:新时代的供销合作社,是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我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可和国家发展方向一致,有未来报考的初步打算。有的同学直接表达出愿意为“三农”服务的决心,表示个人不仅仅是追求公务员待遇的相对稳定,而是想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也有的同学诚挚表达想自主创业或在其他行业发展,老师相机引导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规划未来发展,在祖国需要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施展你的才干。

简简单单的三句话、两张图片,创设了一个具有趣味性、真实性,也具有典型性、可延展性,同时蕴涵着价值观的方向指引,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情境。通过该情境将学生很陌生的供销社变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话题,将对枯燥的“农村集体经济”的所有制属性融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活动之中,并激发学生生成内心的真实想法,引导学生认同国家发展方针、树立服务“三农”、为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的理想信念和正能量。

二、 设计有效问题,驱动课堂教学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创造的前提。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施教方法就是问题谈话法,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并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学说中的矛盾。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着借鉴意义,老师不直接提供答案,学生在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牵引下,尝试回答问题就必须要花时间动脑筋去专心、全面地思考。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大脑需要主动、持续、深入地投入思维活动之中,在问题、旧知、新知之间创建新的具体的联系,当学生最终循着问题自己得出答案时,便能“内化”这份感悟,使知识变成自己的“洞察”。

(一)问题的设计要做到知识逻辑、材料逻辑的一致性

一个好的课堂一定是好的问题的总和,而好问题深藏于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善于从情境中挖掘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与情境具有高度的紧密性和关联性,问题的设计要与情境做到知识逻辑、材料逻辑的一致性。在学习探究必修3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课时,笔者围绕议题“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展开教学。选用了某网站对中国民众实际调研后的一篇长篇报道——百年大党为何在中国受民众普遍拥护,透过材料引导学生从大众评价的视角看我们自己的百年大党。提出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何在中国受民众普遍拥护?

结合所学知识,该设问的知识范畴非常宽泛,这个问题调动学生运用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2《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还有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阐述。有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把握并进行阐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有的同学回答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还有同学回答道,因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印象非常好。比如我们学校的党员教师都是非常优秀的无私奉献的代表,党员教师常常自发带头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学生在回答中把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描述得非常生动。

笔者接着引导:能否尝试用我们学习过的《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呢?学生赶紧用必修3第二课的知识回顾,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始终”、党的性质和宗旨等。笔者再接着提问: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第三课知识呢?本问题的设计,围绕情境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设置了三个小问题串,分别从所学知识、学习过的有关党的知识、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三个层面,层层递进,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何在中国受民众普遍拥护。师生在互动的动态评价中,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并融入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中,同时又跨越固有情境、跨越教材模块、跨越教材本身,形成整体的知识串联、认知串联。该问题指向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培育的立意,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回顾教材,解决问题,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

公立医院是我国在市场经济中提供医疗服务的中坚力量。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提高了对公立医院监管要求,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公立医院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同时有利于公立医院满足政府和市场的要求。如今,虽然大多数公立医院因市场和政府的要求,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没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在公立医院经营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将对我国公立医院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及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二)问题的设计要保持与高考命题方向的一致性

已经公布的新高考命题方向、考查重点等政策性文件中,突出了“情境化”试题设计的内容,这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导向。“情境化”试题设计是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的一个有力举措。“情境化”试题设计,为的是增强学生的灵活性、改善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可否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考试的难度,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将很容易分辨出来。高考是风向标,是指挥棒,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理应与高考命题的方向保持一致,突出问题设计的基础性、综合性、运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在高三年级的一轮复习中,同样选择了近日热火的供销社的话题。教师展示情境材料:“供销社重出江湖”的消息在中国互联网刷屏。围绕它们的猜测和解读一时成为舆论热点。一些人甚至产生“是不是要回归计划经济,会不会阻碍民营经济的发展”的疑虑和不安。

设问1:运用矛盾观知识,指出现在发展供销社就是搞计划经济的错误所在。

参考思路:①矛盾具有特殊性,在不同的时代,供销社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今天重启的供销社与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供销社既有共性(为农服务),也有不同(如性质和作用方面),依据所处时代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制。

③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现在的供销社实际上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的性质,而不是像原来的供销社,是国家统购统销、分配物资的国营商店。

设问2:运用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的知识,消除人们对“供销社重出江湖”的疑虑和不安。

②新时代的供销社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我们仍要坚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供销社是对民营资本不愿意涉足或无法有效配置资源领域的必要补充,主要在农业基础性领域寻求突破并发挥其保供应、抑物价的“压舱石”作用。

③新时代的供销社可以协助政府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

笔者通过提炼、整理出一则简短的背景材料,计划复习和考查哲学部分的“矛盾观”和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部分的内容。为此,结合教材知识和情境材料,提炼出两个设问,这两个设问开放而具有灵活性,将试题、学科知识、学科素养相互关联,交织成网。最后,在学生思考给出答题思路后,老师展示参考思路和答题给分点。这两个设问既是课堂互动交流的问题,又是具有实战操练价值的高考模拟题。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多创新试题方式和设问方式,让课堂教学发生改革,带领学生主动适应新高考的变化。

三、 优化活动体验,点亮思政课堂

活动是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载体,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例如学生表演、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与活动相伴而生的,便是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凉的,吃了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由此可见体验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一堂有趣味的课堂,需要把枯燥的知识变成生动的活动和活泼的体验,育人于无痕。

(一)活动体验要注重理性与感性兼具

在高中思政课的课堂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更加内敛和理性,活动的方式往往偏向于小组交流、师生问答式的互动等比较理性的方式,缺乏灵动性和活泼感,类似生动的表演等活动方式鲜少在高中的思政课堂上出现。有的老师过于注重表面的气氛和活跃度,盲目追求趣味性,使得活动设计偏离教学目标,重形式而轻实质,为了活动而活动。一节课下来,学生难以有实质上的收获。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在探索,试图让高中的思政课做到理性和感性兼备。

(二)活动体验要注重过程与体验兼具

活动体验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各种真实或模拟情境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促进道德认知的深化、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行为的践行。但在许多课上,我们却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有的老师在组织教学时,担心教学进度,就会去压缩活动时间,提出活动体验时间不超过几分钟的要求。有时学生还没有看清楚活动的要求,更别提去体验感受了,最后活动只能沦为部分反应比较快的优生的个人展示秀。也许活动完成后,也会得到老师需要的某个结果,却缺乏了真正有意义的、充分的体验。如何组织有效的活动,将学生的体验和情感认知引向深入,考验着老师的课堂掌控力。

(三)活动体验要注重广度和深度兼具

学习应发生在每个学习者身上,活动体验的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力求最大化的参与。在活动体验过程中,笔者通过设计活动导学单,课堂上分发给小组同学,即使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部分学生不能代表小组同学展示,同学们也能在自己的活动单上书写自己体验的感受和想法。有些课堂的体验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却浮于表面,处于浅层次学习状态。因此,活动的设计不能仅仅为了营造课堂热闹的效果,而要注重活动体验的广度和深度,用体验来思考感悟,用感悟来内化行为,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真正有所获得。

在学习探究“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容时,围绕1937年12月12日、1949年4月22日、1978年5月11日三个时间的时代背景设置了三幕话剧,三幕话剧中都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明确了三幕话剧的时间、背景和结语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添加设计剧本的内容,并现场进行话剧的表演。

三幕不同的时间和背景提示,调动学生的认知,回忆、挖掘在那个时代背景人们可能有的对话和独白。留白的剧本给了同学们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激发起孩子们无限的创造力和表演力。表演后更是给同学们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第一幕的“我留下”与“我们一起留下”的意义一样吗?这三幕剧胡福明老师为什么要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的勇气和担当体现在哪里?这三幕剧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师生在对小组同学表演的评价和表演后带给我们的思考中,表达着自己的看法。同样是留下,但意义不一样,第一幕老师舍生为学生,把视死如归的精神演绎得非常到位,即使留下来面对的是死亡,也毫不畏惧,守卫自己的国土。第二幕老师自己留下,并且动员学生们一起留下,是因为对建设新中国、对我们的共产党充满着信心和希望,留下的是新中国的建设者,留下的是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这三幕剧胡福明老师勇敢地写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勇气和知识分子的担当,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动员和准备。

整节课的课堂都沉浸在话剧表演的喜感和表演后留给我们的思考中,全程的表演活动是成功的,体验思考是深刻的。不同时期的师生关系师者是光,名则为师,实则是黎明前的那道光,带领学生们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找寻到前进的答案,答案中有诗和远方。我们也在找寻答案的体验中,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是历史的,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爱国是具体的,是落在每一个公民肩头的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爱国主义仍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我们青年一代同样需要葆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以“情境、问题、活动、体验”为维度的“四维”素养课堂,是我校素养教育的有力抓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出的“情境 问题 活动 体验”四个关键元素,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没有核心抓手、没有教学范式的状况,让“四维”素养课堂有迹可循,有章可仿。“四维”素养课堂引导我们的教学过程由符号传递转向体验交流,引导我们的教学价值观由知能取向走向素养取向,以期让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堂范式等发生根本性改变,适应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的要求,使得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成为可能。在未来的实践探索中,努力奔向“四维”素养课堂的星辰大海,让素养之花在思政课堂精彩绽放!

猜你喜欢

四维供销社情境
温存记忆的供销社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四维五段”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浅析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四维”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谈四维空时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