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市农作物种苗生产管理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2022-02-23亓翠玲王光胜谢颂朝郭玉陈珂

中国种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种苗经营生产

亓翠玲 王光胜 谢颂朝 郭玉 陈珂

(山东省济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济南 250000)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性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1]。种苗是农作物种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的基础和保障,种苗生产管理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是种业产业的基础链条,是保证作物产量、质量和居民菜篮子的必要保障。近年来,济南市认真贯彻《种子法》《山东省种子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立足本市种业发展实际,抓住济南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的良好契机,以两个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评价基地为依托,以建设黄河流域种子种苗交易集散地为目标,以做大做强农作物种子、蔬菜种苗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济南市种业科技、人才、信息、市场等资源优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全市种苗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1 种苗生产管理现状

1.1 种苗产业纳入全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近年来,济南市大力实施良种产业提升工程,2018 年出台《关于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将农作物种子、蔬菜种苗纳入“农高种业”发展体系,作为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并在种苗主体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研发、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1.2 种苗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据统计,济南市辖区内从事农作物种苗生产经营的企业有30 多家,年生产经营能力达到7 亿多株,总产值2 亿多元,是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种苗供应地区。其中年生产超过1 亿株的企业有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商河县德瑞特种苗有限公司和山东东方骄子种苗有限公司4 家企业,年生产超过3000 万株的企业有10 多家,年生产1000 万株左右的有10 多家。

1.3 种苗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的嫁接育苗技术在全国领先。公司率先制定的西瓜、黄瓜等8 项省级集约化嫁接育苗技术规程,极大地推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集约化育苗产业的发展,探索建立的瓜菜工厂化育苗项目设计、建设、运营标准化体系,在全国各地复制推广。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蔬菜种苗行业的第一品牌,现已成为国内第1 家种苗上市企业,公司研发的蔬菜集约化育苗物联网智能应用技术、育苗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及“25 节点育苗法”在国内领先。公司与山东英才学院联合创办安信园艺学院培育蔬菜育苗产业人才,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科技创新储备了力量。

1.4 种苗生产领域进一步拓展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种苗生产的种类由最初单纯的温室、大棚蔬菜、瓜果育苗逐步拓展到地方优异特色作物的种苗生产,生产技术由一般的种植培育发展到脱毒种苗组培快繁。近年来,济南市高度重视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强化地方优异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像章丘大葱、鲍芹、历城草莓、莱芜脱毒生姜、脱毒马铃薯、脱毒甘薯等种苗产业不断兴起。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建立了脱毒马铃薯高海拔冷凉繁育基地,种苗产业呈现出多类型、多品种、多模式的发展格局,为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5 种苗销售模式逐步趋向订单化针对种苗生产时间短、季节性强的特点,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需不断探索种苗销售模式和销售渠道。很多种苗生产企业在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种苗质量的同时,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积极探索售后技术指导服务模式,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支持,逐步走上了订单生产、定点供应、稳步发展的路子,形成了融洽稳固的市场格局。如山东东方骄子种苗有限公司与 50 多个农民合作社、30 多个瓜菜基地的5000 多个农户通过种苗供应建立了长期的种苗供应合作关系,对长期供应种苗的单位、农户优先提供新品种和新技术。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西瓜、甜瓜、西红柿、辣椒、黄瓜以及稀特新品种为主的优质嫁接苗,以订单方式供应到全国10 多个省市和地区。地方特色作物种苗主要以预定生产方式供应当地种植大户和农民。订单生产不仅大大降低了种苗生产风险,还能有效地保障广大种植者及时使用新品种、新技术,实现丰产丰收。

2 种苗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种苗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优良品种推广、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生产管理的情况来看,种苗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无证经营、管理不科学、市场混乱、质量不稳定、良种优化缓慢等,这些直接影响到种苗产业的健康发展。

2.1 种苗生产经营管理登记许可无章可依目前种苗合法生产经营企业因为没有条例制度规定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多数持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D 证)来进行种苗生产经营。监管部门对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往往只是停留在发放生产经营许可证上,种苗监督管理无章可依,监管措施无法实施,再加上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手段落后等原因,很多未持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单位也开始进行种苗生产,导致种苗质量参差不齐,良莠难分,假、劣种苗上市交易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扰乱了种苗市场,严重危害了合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种植户的利益。

2.2 种苗生产经营监督力度不够,市场混乱按照新修订的《种子法》规定,种苗生产经营管理应该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所属的综合执法机构或者受其委托的种子管理机构进行监管。由于体制改革的原因,种子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弱化或消失,在实际管理中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乱象,有的在农业执法部门、有的在菜篮子办、还有的在种植业处等,部门职责不明、责权不分,监督力度大打折扣,以至于生产企业弄不清到底是哪个部门来管理,出现问题纠纷也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进行处理,市场监管不到位,企业随意性较强,种植户的利益得不到有力保障。有的企业随意租几个大棚,甚至找几块地就开始育苗,品种、质量都得不到保证,但这些劣质种苗往往冲击市场,造成优质种苗不能够实现优质优价,劣币驱逐良币,扰乱了种苗市场秩序,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

2.3 种苗生产经营的质量标准不统一,优良品种推广缓慢由于没有统一的种苗质量标准,育苗企业往往受利益驱使,多生产技术含量不高、成本低而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种苗或者把未经试验成功的所谓“好品种”盲目引进生产种植,而那些经过登记试验、质量产量都比较高的品种却因种子成本高而得不到及时推广,直接影响了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进程。

2.4 种苗生产企业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济南市育苗企业相对于全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例如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和商河县德瑞特种苗有限公司等都发展得很好,这些企业生产的种苗质量好、信誉高、销售范围广,很多种苗供应到全国各地。由于大多数种苗企业是靠自身积累发展起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设备等方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有些企业生产车间、厂房还是租用的,深度投入积极性不高,先进技术的开发利用和人才的培养引进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种苗产业的后续发展。

3 强化种苗生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出台《种苗管理办法》,规范种苗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种苗管理办法》,明确种苗主管部门及其职责。一是实施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二是加强种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抓住种苗生产关键时节,组织开展种苗质量监督抽查,抽查项目既要关注质量指标,更要兼顾遗传品质检测,抽查结果要根据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综合判定,从源头上保证种苗质量,抽查结果要进行公开公示,并颁发相应的证书作为种苗企业信誉的证明文件。三是加强种苗市场的监督管理。依托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定期开展农作物种苗执法检查,对未持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而从事种苗生产的企业和单位进行严厉打击,严把种苗市场入口关,禁止不合格的种苗进入市场,发现假、劣种苗要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努力营造良好的种苗市场环境,切实保障广大种植户的利益,逐步建立诚信规范的种苗经营市场。

3.2 建设种苗展示示范平台,加快优良品种推广速度优良品种的选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优良种苗的培育和供应是良种推广的助推器。根据济南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中心近几年的经验,优良品种只有通过配套先进的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其产量、质量、抗性等优良特性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对生产条件好、技术力量强、设施设备较为完善的育苗企业,要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支持等,加大对种苗展示示范的扶持力度,建立优良种苗选育、展示示范基地,加快良种推广应用及种苗规模化、智能化生产进程,提高良种种苗的市场供应能力,为种植企业、大户看禾选种、以质选种提供良好平台。

3.3 建设种苗资金扶持平台,促进种苗产业良性发展进一步加大政策保障和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对种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体系[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种苗生产专项扶持资金,在土地流转补助、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资金贷款、农业保险支持、引种奖励扶持和扶贫开发扶持等方面对生产技术先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规模化种苗生产企业予以一定的扶持,鼓励企业引进种苗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对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作出贡献的企业,由当地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

3.4 建设种苗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互联网+种苗种苗生产季节性强、周期短、效率高、供应期紧,存在一定销售风险。强化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健全行业内信息交流综合服务体系,开展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在现代化的种苗管理中至关重要。通过互联网+种苗,提升种苗信息化管理水平,健全完善种苗市场管理体系,搭建种苗生产和市场供求信息链接平台,推动种苗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保障种苗生产实现供需平衡。

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做好种苗管理是有关管理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适应现代种业发展需要,围绕种业振兴大计,采用“一办法三平台”的工作对策,通过引入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扎实做好种苗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实现种苗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种苗经营生产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用旧的生产新的!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