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评”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
2022-02-23曲超吴有进
曲超,吴有进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1 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建设成以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校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的根本目标。当前如何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实现丰富邮轮人才培养类型、提升邮轮人才队伍质量的目标,是摆在邮轮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产教融合作为核心理念,实际上指的是产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的全过程深度融合式发展,跨越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疆域,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从而促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所共同研发的成果形成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1]。
从现实看,当前邮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往往流于表面形式,产教融合效果不佳,怎样推动校企合作走向深度融合,实现“产学研用”目标,目前邮轮教育界观点不一,问题未得有效解决,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密接邮轮行业需求推动产教融合,思考如何构建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2 传统邮轮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由于缺少对邮轮行业发展的深刻洞察、缺乏与邮轮企业的密切联系,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无法切合企业的需求,和本科、中职、以及社会培养机构的培养目标趋于雷同,出现三种偏离现象:第一种或目标过高效仿本科院校培养邮轮管理人才;第二种或目标过低、过窄类似社会机构培养服务人员;第三种或目标过宽培养酒店和企事业单位所需的旅游人才。邮轮行业是一个融合了邮轮港口服务、邮轮建造维护、邮轮旅游产品开发、邮轮营销、岸上导游服务等行业在内的庞大产业[3],如果聚焦培养传统的以邮轮乘务员作为主要工作的一线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培养模式,将导致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过低的情况。
2.2 重视技能培训,忽视内涵素质教育
由于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邮轮企业的巨大用工需求,现有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定向培养所需技能,使得在校企融合背景下的人才职业技能得以提升。但在学院追求学生高技能和高就业率的同时,也在无形中轻视对学生的内涵素质的教育。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表现出紧张、慌乱等心理素质较差现象,面试过程无法有效展示个人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同时缺少个人认知,缺少对职业的规划而随意选择岗位,既无法让企业挑选择优录用,也让学生无法找到适合个人职业发展的工作。
2.3 课程体系设置无法体现专业特色
由于国内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开设时间短,多数高职院校的邮轮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旅游管理学科大类而进行设置,造成课程体系与岗位匹配不够的现象。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倾向于培养国际邮轮服务员,没有突出兼顾邮轮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所需的大量人才,缺乏相关服务与管理课程设置,比如邮轮航线开发、邮轮港口管理、邮轮旅游产品开发等课程,课程体系未能突出专业特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不够匹配。同时,专业课程所需的教材也同样存在此种现象,缺少行业专用教材,拿来主义其他学科教材拼凑而成邮轮专业教材,造成学生培养过程中缺失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2.4 教学保障资源有限,教学计划无法有效实施
国内开设国际邮轮专业的高职院校多数没有业界经验丰富的教师,甚至有的教师没有专业学习背景,基本来自于旅游管理大类专业,对于邮轮专业的理解大多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得。这就造成了邮轮教师资源匮乏,专业能力弱,国际化视野受限的情况。为此,许多业内专家提出邮轮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双师型背景,要求具备业界经验的同时应该具有行业英语沟通能力。然而,现实情况与其要求相去甚远,匮乏的师资队伍使高职院校无法安排教师企业进修或挂职锻炼。邮轮被称为“海上移动度假村”,虽然与酒店有诸多类似,但是由于国际邮轮服务人员在海上工作而处于特殊的环境,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仿真的模拟实训设施,以增强学生真实职业体验感。根据调查,目前具有校企合作仿真实训室条件的院校只有2 家,分别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多数院校学生无法感受到虚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专业特色[4]。
3 “三合一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合一评”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通过校企合作双向主动发力,密切互动融合,实现高校教育机制与邮轮企业运行机制深度对接,在此过程中,安排学生进入到企业实习进行工学结合,通过将企业纳入到教学评价机制中而建立一套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后,动态评估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实现以共同培养综合技能过硬、职业素质突出、专业品质优秀毕业生为目标的产教融合模式。该模式考虑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深度互动,实现三方共赢,推动人才培养维度的深化,促进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需求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扎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了适应培养邮轮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要求,强化学生综合技能,实现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需求对接,高校应当探索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共同发力的互动机制。当前,互为培养学生主体的高校和邮轮企业应当建立常态化的运作体制,共同担负邮轮人才培养的职责,根据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采取订单轮转培养的方式,建立课程体系开发、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教材编写的邮轮人才培养格局。
4 重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4.1 “三合一评”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从四个层面围绕课程体系开发、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教材编写等任务环节合作推动“三合一评”的人才培养机制有效运行,从而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根本目标(如图1)。从组织架构上,学院和企业可成立校企合作部,由企业领导、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人资部组成。校企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分工合作保障订单班运行和管理。通过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会议交换双方需求和意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执行方案,解决订单班轮换培养等问题;从保障机制上,校企合作部负责制定并运行管理制度、激励方案、经费保障等方案,以及组织实施教学评估体系,注重订单培养的过程管理和控制,强化绩效考核和教学激励等手段;从学期安排上,根据欧美国家邮轮教育先进经验,邮轮人才的培养应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原则,可以为学生安排2+0.5+0.5 的学制以方便“工学结合”计划的实施,即学生在前4 个学期进行订单班理论课程学习,第5 学期进入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接着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准备海事船员培训和邮轮企业入职等培训,以及等待船期。该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第5 个学期后有二个选择:第一,如果学生选择从事未来邮轮工作,可以在接下来的学期中进行证书培训以及参加企业文化培训,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第二,如果学生放弃从事邮轮工作,学校可以为其安排其他旅游类专业学习和面试指导等,提升学生毕业面试成功率。
4.2 “三合一评”的人才培养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点
“三合一评”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运行上尚存在困难需要克服,能否共建教学保障资源和闭环人才评价体系就是目前影响该模式的痛点。
高校应该摒弃现有教师招聘观念,跳出教师职称、年龄和学历水平等限制,以开放的态度吸纳行业经验丰富,具有国际化工作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从而组建多层次专业教师队伍;硬件投入上,校企合作部确保专业建设经费的足额投入,向学校申请经费向专业建设倾斜,用于师资培训、科技研发、教学改革、职业培训和教材出版等;向企业申请经费为颁发学生奖助学金和实训室建设等,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筹备教学保障资源。运作机制上,定期召开的校企合作会议,共同研讨课程改革方案,共同制定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专业建设契合行业标准,安排专兼职教师团队进行行业教材合作的开发,着力共建教学保障资源。
高职院校的邮轮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提高邮轮人才的实践技能为重点,因此对于教学效果评价也应当着重对实践教学环节和认知实习环节的评价,为此需要重新构建实践实习教学评价体系。这套实践实习教学评价体系应当与人才培养目标、实践实习体系相适应,即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企业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从而形成多维、闭环的教学评价体系。
5 结语
高职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对我国快速发展的邮轮旅游产业人力资源的供给,因此为了解决高职院校教育机制与企业灵活的运行机制对接问题,在人才培养机制上创新就成为当务之急。在创新机制探索初期,本文分析众多研究成果之后,提出以“工学结合”的理念为基础,分阶段、分步骤的推动“三合一评”的运行机制,在产教深度融合的目标下,培养出国际化的服务性邮轮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