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阜阳水运发展 助力皖北经济振兴

2022-02-23张小莉黄赛

中国水运 2022年11期
关键词:阜阳市阜阳水运

张小莉,黄赛

(1.阜阳市港航(海事)管理服务中心,安徽 阜阳 236000;2.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11)

阜阳市位于皖西北、华北平原南端,位居中原经济区、豫皖城市群、华东经济圈、大京九经济带的结合部,长三角经济圈的直接辐射区,是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渡带,具有承东接西、呼南应北、沿江近海、居中靠东的独特区位优势,阜阳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人口逾千万的地级市之一,是安徽省的农业大市和安徽省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阜阳市水运资源较为丰富,拥有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中的“四纵四横”中的一纵江淮干线(沙颍河)和一横淮河干线(淮河),此外还有泉河、茨淮新河等高等级航道,水运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1 阜阳市水运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阜阳市水运得到较快发展,截至2020 年,阜阳市航道通航里程586 公里(占全省比重为10%),主要包括:淮河161.5 km(四级,其中洪河口-三河尖45.5 km 河南省已按四级标准整治完成、三河尖-临淮岗62 km 正按三级标准进行整治、临淮岗-朱台子54 km 正按二级标准进行整治)、沙颍河208.71km(四级)、泉河82.27 km(其中齐湾-沙颍河口74.6 km 四级)、茨淮新河34.18 km(四级)等,其中四级以上航道通航总里程为433 公里,占全省的比重约为24%。

阜阳港是安徽七个内河重要港口之一,是安徽省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是淮河水系的主要货物集散地,以矿建材料、煤炭及农产品运输为主,集货物运输、装卸、仓储、物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重要港口。阜阳港划分6 个港区,现有各类码头18 个,年设计通过能力1173 万吨,泊位33 个。受疫情、汛期以及货种单一、货源不足等因素影响,港口吞吐量急剧下降。2019年完成港口吞吐量704 万吨,2020 年完成港口吞吐量398 万吨。2021 年完成港口吞吐量264 万吨,同比下降33.5%。分货种来看,货物吞吐量主要以矿建材料、粮食为主,两个货种的吞吐量约占阜阳港的95.7%。

阜阳市水运发展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相对交通先行者的地位作用,仍存在以下问题:

(1)区域性航运枢纽地位不突出。阜阳市航道条件较为优越,但是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方式尚未形成,阜阳水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还不强。

(2)港口岸线资源利用效益不高。主要表现为“小而散”,货源少、货种不多,对周边地区物流活动辐射带动性不强。全市港口基础设施薄弱,港口服务功能相对单一,规模化、专业化码头较少,老旧小码头所占比例较高,普遍存在着设备设施陈旧、装卸工艺落后等问题。缺乏大型专业化的集装箱码头,未形成临港产业园、经济带等。

(3)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环境有待提升。阜阳港服务功能单一、货种单一,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缺少稳定的货源、大型综合性码头和大型物流园区,以港口为依托的多式联运未有效形成,在一定程度制约了阜阳港的集约化、区域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4)现代信息化水平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逐渐兴起,而水运事业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缺少涵盖港口、航道、海事、水运企业等信息的内河水运信息化系统。目前,尚未建立港口企业、航运企业信息整合系统和数据库,货源企业、水运企业、港口企业之间信息交互较少,资源不能共享,导致阜阳市水运效率低,影响水运发展。

2 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各港口视察,在考察天津港时强调“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共建‘一带一路’”,为港口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苏州结队帮扶阜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省政府出台《皖北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落实国家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任务分工方案》,保障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原城市群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以及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国家层面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拓宽水运发展新空间,要求阜阳水运进一步发挥左右逢源区位优势,强化区域辐射效能。

2021 年省政府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通知》(皖政办〔2021〕12 号)》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体制,明确省干线航道实行省市共建模式,鼓励与省属企业合作,对皖北地区航道工程养护按照决算投资90%补助。

2022 年1 月18 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把“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开展淮河干线及沙颍河航道整治、船闸改扩建”纳入水运设施网络建设重点工程。正在实施的引江济淮(江淮运河)与上游沙颍河、下游芜申运河,构成郑州-上海的全国第二条大运河,又称“郑合申”航线。这一航线的建成,将使阜阳与长江水运距离拉近约500 公里,阜阳融入“长三角”经济区的进一步加快步伐,内在动力和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将给阜阳市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3 发展思路与目标

阜阳市应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抢抓国家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实施江淮运河工程的重大机遇,全面疏通全市水运航道,合理布局港口码头,有序规划建设船闸,构建临港产业园、沿河经济带,统筹配套产业发展,促进水运转型升级,认真落实苏州结队帮扶阜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力发展现代航运和水运物流业,为阜阳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化水运发展基础。建成开创江海互通新时代,打造皖北航运新枢纽。

4 发展重点

4.1 建设干支衔接、省际连通的水运体系

以千吨级航道为骨干,重点完善干线航道功能。推动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工程,航道等级提高到三级及以上,进一步改善淮河通航条件,继续提升沙颍河、泉河等航道通航能力,完善航道功能建设,推进沙颍河阜阳复线船闸建设,着力解决阜阳船闸瓶颈问题。

稳步提升支流航道等级。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推动濛河、茨河等航道通航条件及通航能力稳步改善或提升的前期工作,如濛河航道(和谐闸下X053-入淮河口)整治工程等,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提高航道养护与管理水平。阜阳市通航里程586 公里,航道养护任务繁重。特别是2021 年,沙颍河上游河南洪涝灾害及三次汛期,形成7 处浅滩急需疏浚。谋划好年度航道养护计划,做好应急抢通和日常养护工作。及时公布航道维护尺度,科学研判航道维护尺度,指导通航船舶安全航行。督促、指导船闸运行企业加强日常监测维护,按照船闸运行方案落实船闸维修。

建设美好阜城水上旅游客运专线。在美丽的泉河风景带,把三角洲公园、清颍公园、东城河公园、刘锜公园、七渔河公园、阜阳生态园、颍州西湖连成一线,建设“三角洲—西湖”美好阜城水上旅游客运专线,突出阜阳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4.2 打造集约高效、功能协同的现代化港口

重点发展阜阳港区、颍上港区2 个重点港区,并带动太和港区、界首港区、临泉港区、阜南港区4 个一般港区经济发展。

谋划临港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一带五园”模式。“一带”是指基于沙颍河现有的码头及连片布置的作业区,打造一条沿河经济带。配套重点项目:阜阳港颍上港开发区物流园项目、阜阳颍泉铁公水联运物流中心。“五园”是指:南照现代物流产业园、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太和临港经济产业园、临泉临港物流园、田营经济循环经济产业园。谋划依托园区建设港口、港口推动园区发展的港产融合发展模式。配套重点建设项目:阜阳港颍上港区南照作业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综合码头二期工程、阜阳港太和港区陶庙作业区码头工程、阜阳港临泉港区综合码头工程、阜阳港临泉港区海螺码头工程、阜阳港界首港区田营作业区综合码头工程。

谋划集装箱码头布局,发展多式联运。综合考虑阜阳市园区、开发区空间布局和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科学谋划全市内河集装箱港口布局规划,推动形成以三十里铺作业区为中心,颍上南照、界首田营、太和赵集、颍上经济开发区、临泉临港物流园为节点的阜阳市内河集装箱港口布局。推动岸线资源高效利用,力促干散货物向集装箱港口集聚。统筹发展水水中转、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等运输模式,推动港口联运配套码头、锚地等设施技术改造,加快疏港公路、疏港铁路建设,实现与重要港区的公、铁、水多式联运,积极推进重点码头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

4.3 构建经济安全高效的服务体系

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引进、推广船港货信息共享一体化平台,以现代化科技手段对航运物流服务进行升级,促进船东、货主、港口、物流和代理商的业务需求信息共享。

船舶工业园发展。按照安徽省船舶制造企业专项整治、提档升级、集聚发展的要求,谋划太和县船舶工业园和颍泉区船舶工业园,升级发展船舶制造业,延伸发展船舶配套业,拓展发展船舶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发展船舶科教服务体系,形成由船舶制造、船舶配套、船舶科技创新、船舶生产性服务相衔接的现代内河船舶产业体系,延展水运经济。太和县船舶工业园位于太和港区界牌岸线,颍泉区船舶工业园位于颍泉区船舶工业园基地岸线。

5 结语

为服务于阜阳市双招双引、服务于产业发展、服务于双圈联动、服务于Ⅰ型大城市建设,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落实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助力皖北振兴,阜阳市应科学谋划,加快水运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阜阳市阜阳水运
“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建4个高速公路项目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商合杭铁路阜阳西站信号系统特殊点的运用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阜阳市纤检所组织召开市内大商场负责人座谈会
图说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