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新媒体铸牢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
2022-02-23应吉日木吐孙金玲董安利
应吉日木吐 孙金玲 董安利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包头市 0140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2]。在去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一、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1.有助于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关怀和嘱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区各项事业发展,始终挂念着我区各族人民的生活,多次就内蒙古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内蒙古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为了完成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内蒙古自治区多措并举,在发展社会经济、改善民生保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内蒙古各民族生活也有了深刻变化。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核心力量,在守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方便可以起到重要作用。[3]因此,切实增强他们坚定“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有效发挥他们在内蒙古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中坚作用,持续推进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2.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伟业,使民族地区尽快实现现代化。内蒙古位于祖国北疆,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社会和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虽然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生活的阶段,但部分地区发展仍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乡村振兴的任务还需加大力度推进。[4]在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过程中,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一直以来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工作,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则是充实民族地区高素质人才库的直接途径,可以全面助力民族地区事业发展。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更有力激发他们对改变家乡面貌,促进民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想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以主人翁意识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3.有助于内蒙古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更好推进。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可以从根本上凝聚各民族同学的向心力,让他们可以主动与民族分裂势力做斗争,可以自觉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有效预防各类民族矛盾的萌芽,维护祖国统一,可以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和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4.有利于培养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各组人民共同的梦想。要实现这一梦想就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推动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5]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业的实践者、接班人最关键的环节。只有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可以更有效的增强主人翁意识,当面对纷繁多变的各类挑战时,才可以众志成城,共度难关。才可以确保每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立场坚定,政治合格,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青年的力量。
二、新媒体时代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问题
1.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不够深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过程中,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多元一体格局”理解不到位,往往强调多元的多,而却忽略了一体。如果过于强调多元,而缺乏“一体”作为保障,很容易在思想观念上产生分裂想法,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带来潜在的风险。通过新媒体的有效传播,让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多元”和“一体”的辩证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理清“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6]对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新媒体传播信息的侦辨能力有待加强。在信息时代,众多青年群体对于网络上各类信息的侦辨能力较差,急需加强个人的反诈骗能力。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大多性格淳朴善良,多来自于农牧地区,生活成长环境较为单纯,面对都市文化和网络世界的“突袭”,就会显得一时不知所措甚至“误入歧途”。与此同时,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媒体时代下的各类民族问题更为突出,有些传播平台会通过发布一些低俗或带有诱导性质的内容来获取网民的关注,这会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3.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的使用存在过度接触的情况。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和认识都会逐渐变的成熟。但大学校园与社会不相同,相对封闭,而学生大多又是第一次离开自己的故乡,不仅社会阅历较少,好奇心也比较强,更容易受到平台所传播的不良信息的渗透。过度被渗透或过度依赖于网络平台多带来的信息文化,会深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人生目标带来重大影响。所以,要正确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科学合理的运用新媒体平台,而不能彻底沉沦于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洪流中,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各类信息,学会辨别和筛选,成为网络世界正能量和传播者和实践者。
三、运用新媒体传播平台铸牢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路径分析
1.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主题教育。内蒙古高校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专题教育,全面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各民族同学在校园中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广泛宣传各民族优秀文化,支持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宣传、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打造“石榴籽”文化精品,凝聚各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信,展现各民族的特色,从而更有效的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拥有深切的理解,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积极传播者,共同坚守“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信念。
2.抢先新媒体舆论主阵营,打造立体化网络思政平台。要全面打造权威、官方的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各类新媒体平台,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传播党的先进理论和思想,抢先新媒体平台的舆论阵地。要深入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内容、精神来充实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观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全面宣扬“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等典型事迹,坚持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让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典范的地区、城市、个人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标杆,主动成为“石榴籽”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3.强化舆论监控,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空间。当今,随着国际环境的多变和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一些分裂势力的隐形载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不可忽略的障碍。所以,内蒙古各高校一定要大力优化网络监管体系,完善网络监管制度,实时对新媒体平台进行监控、教育和引导,彻底消除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威胁。首先要加强对新媒体传播平台的监管,摸清分裂分子的底细,尽可能的把握舆论主导权;其次要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和传播等实践活动,用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从而使学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拥护者、讲述者和传播者。再次,内蒙古各高校要做好各类主题讲座、报告的审核审查,阻止一切分裂势力和思潮进入校园,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相关思想的传播。最后,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主题教育,组织大家到革命根据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烈士陵园参观学习,使他们深切感受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以此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
4.整合新媒体资源,加强新媒体平台的组织建设。新媒体平台的组织建设是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保障。因此,可以在校园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环节,培养和选聘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让他们亲身加入到传播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播的实际工作中,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新媒体平台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有弊。目前,新媒体平台发展迅速,各高校也不断涌现出各类校园新媒体平台,进而也出现了运营各个校园新媒体平台的组织。相关管理组织者务必要用坚定的政治站位,才能利用新媒体引导各少数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日常运营中,各类新媒体运营者要将党的声音和精神通过新媒体传播到每一个学生身边,使新媒体的影响面不断扩大,认真审核各类新媒体终端发布的文章、音视频,拔高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运营质量,确保学生接收到的信息的拥有正确的价值引领的。随着当今国际国内环境的瞬息万变,学生们可接收到的网言网语五花八门,而大学阶段正式这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各位运营组织负责人,一定要将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入脑入心,结合实际,净化新媒体的传播环境,形成讯息互动传播的良性机制,进行正向引导。
5.强化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规范使用新媒体载体,加强各少数民族学生的网络素养,对运用新媒体铸牢各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接收着大环境所渲染的潮流文化,也保留着各民族所具有的特色和个性。从日常课堂教学的表现来看,仅依托传统课堂教学的实践内容,已远远达不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所以,可以通过构筑良性有效机制的网络互动平台,来打造多元化且可以稳定运行的管理平台,营造出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展示平台。
结语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疆,是我国北方的安全稳定屏障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各高校承担着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所以,内蒙古各高校必须要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加强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全面组织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活动。与此同时,要大力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成之后要回到家乡,投身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内涵传播到民族地区每一个角落,带领各民族同胞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一定要“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品。内蒙古各高校教师应全面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信息需求、新媒体的使用行为和特点,牢牢掌握正确的舆论方向,形成完善的舆情研判制度。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学校、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全方位立体式的参与其中,助力内蒙古高校各少数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面对新媒体的时代,每个个体都是媒体。而在当今新媒体各类传播内容真伪难辨的情况下,依旧需要谨慎使用新媒体平台。各高校在发挥它可以传播迅速、互动交流性强的优点的同时,也务必要认清它依赖性较强且缺乏权威性的特征,为培育内蒙古高校各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五个认同”,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且有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