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初级师范学堂与女子师范学堂图画课程的比较研究*
2022-02-23张为民
张为民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庆 400000)
近代中国的美术教育发轫于晚清的军工技术学堂,师范教育发端于1897年创建的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制度发源于1902年清末新政所颁布的“壬寅学制”,独立化的师范学堂章程滥觞于1904年清末政府所颁布的“癸卯学制”,师范学堂图画课程也正是在“癸卯学制”中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内得以制度化。《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内的图画课程文本,是在“西学为用”“实用为先”“技术为基”的实利主义价值取向下而生成的工具性、辅助性、实用性课程,以男性为主的单轨制师范教育下,图画课程的定位既符合引进之初的应用学科属性,也适应了清末政府大力推进实业建设的时代语境。
近代中国女子师范教育肇始于1903年吴馨、葛尚平在上海私立务本女塾设立的师范科,此是在综合学堂中所附设的师范教育;独立性的女子师范教育发端于1904年马励云在广州创立的私立坤维女子师范班,此是独立设置的女子师范学堂。除了教会女学师范教育之外,在1907年《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颁布之前,女子师范教育主要的培养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综合学堂附设的师范科,比如女塾、女学师范科;一种是女子师范学堂,比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1907年1月清末学部颁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补全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女子师范学堂独立设置,“须限定每州县必设一所”①,从此确立了两性双轨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女子师范图画课程也在《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实现了制度化。
在清末“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封建礼教思想下,男子师范教育与女子师范教育的图画课程也形成了极大的差异,又囿于时代语境、社会需求、图画学科属性,二者在图画课程层面显现了不一的课程样态,同时也有在相同时代下的共同之处。以男子师范教育为主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以及以女子师范教育为主的《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是探究二者图画课程异同点的重要文本,也是其时三江师范学堂与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实施图画课程教学的重要参考文本。
一、“实业建设”与“贤妻良母”:两种目标取向
清末新政之前的学堂图画课程在“西学为用”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观念下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实用技术”为主的课程目标,此时期十分注重图画的工具理性,将图画视为养成军工技术人才的必修课程,这一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也为清末初级师范学堂图画课程目标的生成奠定了重要的观念基础。同时,经过晚清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中新式学堂对图画课程图学意义上的发展,图画课程已完全成为辅助军工技术人才养成的基础必修课程。即使在1901年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中,学校教育制度系统的课程建设仍旧把图画课程作为各类新式学校的基础性必修课程,同时也较大程度延续了清末新政之前学堂图画课程的“实用技术”目标指向。但由于处在师范院校的师范教育模式下,图画课程又具备一定的师范性特征。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在“初级师范教育总要”中指出:“教授学科,当体认各学科教育之用意所在,且著眼今日国势民风,讲求实益。”②讲求实益是实利主义教育思想在培养目标层面的体现。初级师范学堂图画课程在“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和“尚实”的教育目的下,图画课程的课程目标取向更多集中在“服务实业建设”层面,延续图画在实业建设中所具有的实用功能、工具功能和辅助功能。因此在《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图画课程目标为“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③,可见师范生对图画实用技能的掌握,主要是为将来服务于实业建设打下初步基础,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对实业建设人才的需求。此课程目标仍然延续了清末新政之前洋务学堂和维新学堂中对图画课程的价值态度,即认为图画是实学意义上和图学层面的工具性课程,其绘图、测绘、制图等工程技术方面的实用技能在服务实业建设方面可以发挥极大的效用。可以看出,标志着男子师范教育的初级师范学堂,在图画课程目标层面也体现了男性参与社会实业建设的社会本位导向。
《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教育目标为:“以养成女子小学堂教习,并讲习保育幼儿方法,期于裨补家计,有益家庭教育为宗旨。”④教育目标则是培养目标,实际上从培养目标可见其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培养女子小学堂师资,其二是有助于家庭教育。培养女子小学堂师资体现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有益于家庭教育反映了对女性的封建认知,仅将女性视为家庭的服务者,培养家庭的“贤妻良母”。而后在章程的“女子师范学堂教育总要”中,又对女子师范学堂的教育事项进行了规定,包括“中国女德,历代崇重;家国关系至为密切;无论男女,须各有职业,家计始裕;女子必身体强健,斯勉学持家,能耐劳瘁;充当教习保姆;并谈及教授细则”⑤等等,教育总要依旧反映着封建观念下对女性的传统认知,例如注重女德、注重家计、勉学持家、教习保姆与吃苦耐劳等等,这与初级师范学堂对男性学生的培养要求有明显的差异性。女子师范学堂培养目标的确立必将影响到图画课程目标的制定。在以培养“贤妻良母”为主的培养目标下,图画课程也在目标层面进行了养成“贤妻良母”的图画性转述。图画课程目标指出:“其要旨在使精密观察物体,能肖其形象神情,兼养成其尚美之心性。”⑥此处的课程目标主要为培养女师范生的物体观察能力及绘画表达能力,还需养成追求美感的心灵与性情,这与初级师范学堂的尚实性课程目标有所不同,可以看出目标受1906年王国维首倡美育的影响,开始出现涵养师范生精神、人文素质的目标指归。
从上述初级师范学堂与女子师范学堂图画课程目标的比较来看,差异性在于:首先,二者从培养目标层面业已出现了价值观念的差异性,也即初级师范学堂注重实业建设,女子师范学堂注重家庭教育;其次,从二者具体的图画课程目标的指向来看,初级师范学堂是向外的,具有社会本位取向,女子师范学堂是向内的,具有家庭本位取向。初级师范学堂对男性师范生要求的是打好实业建设的图画技能基础,女子师范学堂对女性师范生要求的是以图画训练养成尚美的心性,而尚美的心性仍旧要回归到对“女德”的要求,对“贤妻良母”的要求。相同性在于:二者均是在实利主义价值取向下而生成的图画课程目标,尽管初级师范学堂指向实业建设,女子师范学堂指向贤妻良母,但二者从整体而言均是沿袭着课程制定者的“各适实用”与“尚实”思想。
二、“社会”与“家庭”:两种内容组织
初级师范学堂与女子师范学堂在以“实利主义”为总体教育目的的语境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目标取向,初级师范学堂的人才培养需“讲求实益”,图画师资人才培养需“讲求实业初基”;女子师范学堂的人才培养需“有益家庭教育”,图画师资人才培养需“养成尚美心性”。“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⑦,也是课程目标的重要实现载体,内容的组织一定程度上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初级师范学堂与女子师范学堂不同的培养目标与图画课程目标,形成了向外与向内两种目标的实现路径,从而在图画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就要求内容与目标具有一致性,向外的初级师范学堂图画课程则以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作为内容组织;向内的女子师范学堂图画课程则以家庭本位价值取向作为内容组织。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内的“初级师范学堂分科教法”规定了图画课程的课程内容,并以先讲、次讲的组织形式呈现其内容。在图画的学科教法中指出“先就实物模型图谱教自在画,俾得练习意匠,兼讲用器画之大要”⑧,从“先讲”中可看出:课程内容以自在画、用器画为主体,自在画的练习范本为实物模型图谱,培养的是师范生对实物模型的还原能力和写生能力,并经由实物模型图谱的学习、临摹,养成学生的意匠能力,也即构思布局的设计能力;用器画是用西方的绘图仪器而进行的制图活动,一般来说训练的都是几何图形的画法,用器画与实业建设中的工业机械制图关系密切,这也是“服务实业建设”课程目标的内容化呈现。其后“次讲为师范者教图画之次序法则。凡教图画者,以位置形状、浓淡得宜为主;时使学生以自己之意匠为图稿,并应便宜授以渲染彩色之法。”⑨从其“次讲”中可见:课程内容以图画之次序法则为主,具体表现在教授师范生位置形状、浓淡得宜、意匠图稿、渲染彩色这四个方面,换言之是训练学生的构图能力、用笔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用色能力,同时要使师范生明晰其图画教学的具体步骤,这是师范性维度的图画教学法内容。
《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内的“女子师范学堂各学科要旨程度”规定了图画课程的课程内容为:第一,“授写生画”;第二“授临本画”;第三,“时以己意画之”;第四,“授几何画之初步”;第五,“授以教授图画之次序法则”⑩。从其课程内容可见:写生画、临本画(临摹画)、己意画(写意画)、几何画初步,这几类内容均是属于较为初级的图画技能,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女师范生的图画能力和尚美心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说这些内容均是基于家庭和学堂幼儿图画学习而设置的,是具有针对性的内容组织,从此时期女子小学堂所设置的图画课程内容来看,女子师范学堂图画课程内容与“单形”“简易形体”“简单形体”“诸般形体”“简易几何画”(11)这些女子小学堂图画课程内容形成了内容组织的上下连接。“授以教授图画之次序法则”,此是女子师范学堂图画课程内容的师范性内容设置,也即图画教学法,图画教学法的学习,有益于女师范生将来的家庭和学堂图画教学。
从初级师范学堂与女子师范学堂的图画课程内容来看,初级师范学堂的图画课程内容突出了“向外”的特征,也即服务于社会实业建设;女子师范学堂的图画课程内容突出了“向内”的特征,也即服务于家庭和小学堂的幼儿教育。差异性在于:初级师范学堂更注重于“社会”取向的内容组织,用器画、练习意匠、自在画的技能训练以服务实业建设为基础导向;女子师范学堂更倾向于“家庭”取向的内容组织,写生画、临本画、己意画等图画技能的训练以服务幼儿教育为基础导向。共同点在于:二者都设置了图画课程的师范性内容,也即教授图画的教学法,图画教学法的设置是师范性与专业性内容的具体融通。
三、“自在画+用器画”与“自在画”:两种实施重点
课程实施的重点主要来源于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实施是对课程目标的具体实践,是对课程内容的教学实施。在以“实业建设”与“贤妻良母”为不同目标取向,以“社会”与“家庭”为不同内容组织的语境下,初级师范学堂与女子师范学堂的课程实施虽未设置详细的课程实施内容,但也在课程实施的课程学时及内容上呈现了一定的课程实施重点。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对图画课程实施维度的每星期课程学时与内容作了简要规定。从章程的“各科目程度及每星期时刻表”中可见,图画课程在合科制培养模式下的五个学年均有设置,前两年的课程实施重点为“自在画、用器画”(12),每星期2个学时;后三年的课程实施重点为“自在画、兼讲教授图画之次序法则”(13),每星期改为1个学时。从其课程实施的重点内容来看,前两年的实施重点侧重于“自在画+用器画”,以培养学生的临摹实物模型的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几何作图能力,后三年的实施重点侧重于自在画和图画教学法,可见自在画的训练仍旧是重点,五个学年均有设置。但从课程实施的课程学时来看,前两个学年的“自在画+用器画”每星期有2个学时,而后三年的自在画与图画教学法每星期却只有1个学时。因此,从总体来看初级师范学堂的图画课程实施重点以“自在画+用器画”为主。
《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在图画课程实施维度仅简略的呈现了课程学时,未在“每星期教授时刻”中指涉图画课程实施的内容。以课程学时为判断,其图画课程前三年每星期学时为2个学时,后一年为1个小时,基于前文女子师范学堂以自在画为主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重点也大致为写生画、临本画、己意画等内容,但以总体观之,“自在画”应主要是女子师范学堂的图画课程实施重点。
从上述初级师范学堂与女子师范学堂的图画课程实施重点来看,差异性在于:初级师范学堂相比女子师范学堂更侧重于用器画的训练。几何作图的制图能力培养成为二者的主要区别。再者,自在画的具体实施内容也有极大差异,初级师范学堂的自在画实施是以“实物模型”为主的写生与临摹,而女子师范学堂的自在画实施是以简易形体为主的写生与临画,实质上是清末女子小学堂在师范教育层面的加强化。相同点在于:二者均将自在画作为课程实施的重点,虽具体内容有所差异,但从宏观层面上看自在画在清末政府时期对图画师范生的培养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结语
初级师范学堂与女子师范学堂图画课程文本的生成与晚清时代背景、实业建设需求、学校教育宗旨、图画学科属性等有极大的联系,而形成初级师范学堂与女子师范学堂图画课程差异性的思想渊源是“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思想,从而在二者具体的图画课程设置上建构了两条不同的路向,一条是“向外”之路,一条“向内”之路,并在具体的课程要素维度有所表现,课程目标维度生成了“实业建设”与“贤妻良母”两种目标取向,课程内容维度生成了“社会”与“家庭”两种内容组织,课程实施维度生成了“自在画+用器画”与“自在画”两种实施重点。
注释:
①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版,第811页.
②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第676页.
③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第682页.
④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版,第811页.
⑤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版,第812-813页.
⑥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版,第814页.
⑦钟启泉.课程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版,第141页.
⑧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第682页.
⑨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第682页.
⑩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版,第814页.
(1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版,第805-808页.
(12)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第684-686页.
(13)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第685-6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