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意行相统一 培养学生责任感
2022-02-23龚弦
□龚弦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我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了“认识-情感-行为”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光荣事迹,初识责任感
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富足,难以产生责任感。于是,我带领学生阅读报道《0.013平方公里32年不变的坚守》。这篇报道讲述了守岛人王继才夫妇32年坚守黄海上一个前哨小岛的事迹。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甘愿付出青春年华甚至生命?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出是对祖国的热爱。可见,个人的责任感是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连的。王继才夫妇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为国守岛,这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崇高行为,使学生对责任感有了深刻的印象。
书海漫步,理解责任感
在书海中漫步是激发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于是,我开展了“红领巾读书月”活动。活动中,学生了解了邓稼先等科学家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事迹,为张桂梅校长坚守教育初心的事迹而感动,受疫情期间各地医护人员英勇逆行的行为鼓舞……
针对调查中学生对革命历史不熟悉的现状,我在“读书月”活动中开展了系列革命教育“五个一”活动:读一本相关书籍,写一篇读书笔记,做一次参观,讲一个革命故事,写一篇日记。在参观活动中,同学们驻足聆听,对施洋等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故事会上,大家声情并茂地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日记中,孩子们流露的真情反映出他们正在思考责任感的重大意义。儿童年龄尚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读书能促进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实现德育活动对心灵的陶冶。
社会调查,激发责任感
学生在前面的活动中明白了责任感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呢?学生讨论之后决定开展社会调查,他们走向街头巷尾,来到企事业单位,调查各行各业劳动者认真履行责任的典型事例。听着这些劳动者讲述身边人尽职尽责的故事,学生被深深地感动了。责任感在各行各业多么重要啊!这是大家的心声,也是他们产生高度责任感的强大动力。
聚焦生活,深感责任感就在身边
挖掘学生身边的榜样既可以起到很好的行为示范作用,又能拉近学生与责任感之间的距离。于是,我以各种日常教育活动为契机,活动前重视指导,阐明如何尽到自己的责任;活动中重视点评,及时肯定学生有责任感的行为;活动后重视总结,让有责任感的学生发言,分享心得。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责任感,临近期末,我又对这个学期的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召开“责任感在我们的心中升腾”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学生纷纷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要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成为有责任感的人!”“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要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活动促使学生将观念外化为行为,做一个真正敢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认识-情感-行为”模式实施了一段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班风班貌大改观,班级有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全班学生各司其职、尽职尽责。成绩令人欣喜,但探索还在继续,愿责任感之树在孩子心中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