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有些故事千万不能信

2022-02-23小酷哥哥

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 2022年12期
关键词:草船借箭宋江三国演义

小酷哥哥

《牛郎织女》里,牛郎遇见织女,他们相遇相识相爱,可是被王母娘娘分开,牛郎和织女每年只能在七夕这天见面。

《宝葫芦的秘密》里,王葆钓到一个宝葫芦,宝葫芦帮助王葆实现他的各种愿望。

《哈利·波特》系列里,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上学,骑着扫帚飞来飞去,最后用魔法打败了大坏蛋。

《福尔摩斯探案集》里,福尔摩斯聪慧过人,明察秋毫,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

《牛郎织女》是民间传说,《宝葫芦的秘密》是童话故事,《哈利·波特》系列是魔幻故事,《福尔摩斯探案集》是侦探故事。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清楚地知道它们是虚构的,是假的,可是有一类故事,我们许多人在阅读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把它当成真实的。

这也不怪大家,因为这类故事写得太逼真,写得太令人痴迷,以至于我们都情不自禁地相信是真的。

这类故事就是历史小说。注意哟,不是历史,是历史小说。

何谓小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法国作家阿比乐·谢括力说:“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

英国作家伊·鲍温说:“小说是一篇臆造的故事。”

不管是谁给小说下定义,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小说离不开虚构。

这就令人产生疑问了。历史是真实发生的。比如:我昨天吃了一盘西红柿炒鸡蛋。这是昨天发生的事情,对我而言,这件事就是历史,是真实的历史,不可更改的历史。可小说,是虚构的,是想象出来的。把“历史”和“小说”这两个词放在一起,难道是说跟历史有关的故事有真有假?

嘿,还真是这样。

以《三国演义》为例。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小说。这本书里有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司马懿等,这些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这是真的。但《三国演义》里记载的跟他们有关的故事,就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来看——

次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

…………

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已得十余万箭,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入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以上段落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注意其中的四个字——孔明取箭。毫无疑问,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是诸葛亮草船借箭。

但真的历史是这样吗?《三国志》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关于这一战,史学家裴松之对此有如下注解——

《吴历》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余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以上两段的意思虽不相同,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乘船去观察曹军部署。如果历史上真有“草船借箭”的故事,那也必定是孙权“草船借箭”,而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

那就有人疑问了:“凭什么让我相信《三国志》,而不是让我相信《三国演义》呢?”

因为《三国志》是由史学家陈寿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而著的史书,它是被官方认可的“二十四史之一”。

《三国演义》则不一样。书名里就有“演义”二字。何谓演义?演义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注意哟,是小说。

既然是小说,就有虚构、臆想的成分。事实上,《三国演义》里耳熟能详的“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巧使空城计”等故事都是虚构的,历史上都没有真实发生过。

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也是历史小说。《水浒传》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〇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历史上有没有宋江这个人呢?《宋史·本纪·卷二十二》记载:“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显而易见,历史上确有宋江此人,那他手底下是不是有一百〇八员大将呢?根本没有。

《宋史·侯蒙传》记载:“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据考证,三十六名大将是有的,一百〇八名大将就有些夸张了。

《水浒传》的第九十九回,有以下描写:

方腊领着内侍近臣,在帮源山顶上看见杀了方杰,三军溃乱,情知事急,一脚踢翻了金交椅,便望深山中奔走。宋江领起大队军马,分开五路,杀入洞来,争捉方腊。不想已被方腊逃去,止拿得侍从人员。

…………

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便望深山旷野,透岭穿林,脱了赭黄袍,丢去金花幞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拿了方腊,带到草庵中,取了些饭吃,正解出山来,却好迎着搜山的军健,一同帮住擒捉方腊,来见宋先锋。

从以上段落里,不难看出方腊被宋江打得狼狈而逃,最后还被梁山好汉鲁智深活捉。

真实的历史果真如此吗?真实的历史是:宋江的实力远远比不上方腊,方腊是根本不将宋江放在眼里的。朝廷派兵打方腊,方腊最后被擒,跟宋江没多大关系。话说回来,宋江即便参加此次战役,也是打酱油的角色,不可能如《水浒传》中所说,起着主导作用。

既然《水浒传》《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大多数都是虚构的,为什么我们还要阅读呢?

正史里,对于一件事的记载,可能就十来个字,属于对客观事实的记录,感染力弱,吸引力低。历史小说就不一样了,它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深入的思考把历史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描写清楚。虽然里面有虚构的成分,但是我们在阅读它的时候,以它为镜,照见了自己。

历史小说,虽然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小说,但跟其他小说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故事。为什么要看故事?故事有什么魅力?我想用张立宪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

“我们看那么多故事,图的是什么?正如一部伟大的战争电影。首先,它一定是反战的;其次,它是告诉人们在生死之际,一个体面人会怎么做。我们在别人的故事中倾洒自己的笑与泪,就是要看看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体面人是怎么做的,以及警醒自己不体面的行为是什么。当面临类似情况时,内心可以调用一种行为模式或情感反应,或者说,人格养成就在其中。”

【课后小思考】

当代也有许多优秀的历史小说作家,比如唐浩明,他长期致力于近代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小说创作。为了写《曾国藩》这套书,他研究分析了1500万字曾国藩留下的文稿,并掌握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包括大量与曾国藩同时代人的著述及珍贵的史料。

喏,历史作家写历史小说,那都是要花很大很大精力的。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可以找来看看哟。

猜你喜欢

草船借箭宋江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缩写《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缩写《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三国演义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
”官迷“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