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思考、对话,状物作文三部曲

2022-02-23张鑫凤

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格物状物爬山虎

张鑫凤

有一次,在我们班的习作课堂上,孩子们看着主题——我的乐园,叽叽喳喳地聊了起来。

蒋小昕抢先说:“老师,我的乐园是我外婆家的小院子,外婆在院子里种了各种蔬菜,有葫芦、黄瓜、西红柿……我只要回老家,就会每天在小院里观察它们。”

唐小乙说:“我的乐园是我的小书架。我最快乐的时光都是在书架边度过的,在那里我能读我最喜欢的历史书。”

我说:“你们说得都很好,如果让你们动笔写一写自己的乐园,你们想要怎么写呢?”

蒋小昕举手说:“我觉得,写乐园一定少不了写乐园的样子。我们可以用到之前学过的写景物的方法,按照空间顺序写乐园。比如,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等。”

唐小乙举手说:“那么张老师,我的小书架怎么写呢?这是一样东西吧?”

我点点头:“是的。一个小书架与一个菜园不一样,描写一个小小书架属于状物,怎么写好状物类的作文呢?”

所谓状物,就是把动物、植物、静物等如实地、细致地、准确地描绘出来,使人如见其物。状物类作文,可以根据“物”的类型简单分为:描写植物的,描写动物的,描写无生命小物体(玩具、礼物等)的,描写无生命大物体(建筑、场所等)的,描写想象物的。那么状物类的作文怎么写呢?

妙招一:观察,格物以致知

《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话:“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于是,有了“格物致知”这个成语。“格物致知”是指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那么“格物”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们聪慧的祖先认为“格物”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观察”。

如何观察?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1.有序观察,仔细观察。观察是讲究方法的。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例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到外,从表及里,从中间到两边,等等。察之有序,才能言之有序。另外,观察得认真细致,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观察时还可以调动自己的感官,眼睛、耳朵、嘴巴、鼻子、双手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事物。观察得越仔细,积累的写作素材也就越丰富。

2.长时间观察,边观察边思考。我们在学习叶圣陶爷爷的《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就发现叶圣陶爷爷观察爬山虎不是一日一时,而是长时间的观察。不信你看:“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观察时间之长吧?如果说观察是体察外部世界的形形色色,思考则是将外部世界的形形色色与内部世界构建联系。那么观察的时候,怎么思考、思考些什么呢?

妙招二:思考,抓住特点,选好角度

思考是从观察到表达的桥梁。只有深入地思考,才能将物体的特点挖掘出来;只有深入地思考,才能选择合适乃至独特的表达角度。

1.在比较中发现特点。在比较中,我们对观察对象的特点更加明晰。我们观察含羞草后,可以再观察向日葵,然后把含羞草与向日葵进行比较,很快就能发现含羞草的叶、花、茎的许多特点。

2.在取舍中凸显特点。状物类的作文,不是把你看到的方方面面都写出来,而是突出你认为最显著的特点。比如樱花的特点很多:颜色美,样子美,在风中簌簌飘落的姿态美,等等。一位学生独辟蹊径,从校园那一片樱花树组成的风景之美入手写:“那连成一片的樱花林就如同一片粉色的海洋,温柔的颜色仿佛绵延到了天边,和天上的晚霞联结到了一起。独木不成林,花海更见美啊……”你看,独特的视角,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就让我们的作文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美。

妙招三:动静结合,相谐成趣

不论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还是无生命的玩具、建筑,只有我们和他们发生互动,才能走进他们,赋予他们灵魂。

1.把物当作人来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它们当作你的伙伴,这样你就能自然而然地和它们进行对话。例如:“这个学期,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个新朋友。它静静地站在我们教室的一角,默默地陪伴我们上课、学习,不言不语。它是谁呢?告诉你吧,它是一个圆形的木制书架。”

2.饱含感情,蕴含哲理。另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喻理也是和事物对话的方式。在《白杨》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里对白杨的描写就不是着眼于外部特征的描写,而是在赋予白杨以精神,运用排比的手法,再现了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进而赞扬了像白杨树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对任何事物,我们都可以去和它对话,挖掘它内在的灵魂。

总而言之,“观察”“思考”“对话”可以说是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也是互相渗透、紧密结合的三部曲。我们和外部世界的对话和沟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仅在写作时要学会与万事万物“对话”,还要在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阶段,随时随地和外部世界对话,长此以往,我们将受益无穷。

佳作欣赏

竹林乐曲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503班 游轶涵

向晚的微风,拂过屋后的那片竹林,奏出“沙沙,沙沙,沙沙”的乐曲,仿佛有人在弹奏一曲优美的曲子。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细雨纷纷,撩起头发,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奶奶家的门前屋后都是竹林,青青葱葱,绿油油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绿海,一根根青竹就像一位位英勇的战士,一起保守着成功的秘密。在那里,没有退缩和放弃,只有前进和勇气。(文章一开头,小作者就把竹子当成了人来写,让自己和竹子发生了对话。)

说起这片绿林,要从一个小故事讲起:从第一朵花开起,竹的种子就埋进了土里,一天一天地期盼,看着太阳升起,看着太阳落去,看着花儿开放,看着花儿谢了。可谁都不知道,这湿润的土壤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第四年的一个黎明,微风轻轻吹去一片花瓣。隐约地上冒出嫩绿色的小芽,它还是那么渺小。可是在一场春雨后,它便不断地长高。别低估一棵笋芽儿的力量,它突破重重阻力,破土而出,来到美丽的人间,茁壮成长,长成高大的竹子,任凭风吹雨打,无所畏惧。

幽静的竹林旁,伴着我长大的不仅有它们,还有这里悠扬的笛声。每逢夕阳西下,竹林里就会传出美妙的乐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仿佛在用音乐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竹林里,有一把破旧的板凳,还有隐隐约约的一个身影。我不想走过去打扰他,便在这里静静地聆听。听久了,坐在林子里吹笛的就变成了一大一小两个人。一开始,我认真听课,积极练习,心想总有一天我也能吹出优美的乐曲,让竹子伴着我的笛声舞动。可是,每天重复那几个音阶,枯燥乏味,我渐渐失去了耐心,不愿再去……耳边又响起阵阵竹林涛声,我看向窗外,那一片绿色的天地,摇曳起伏,似乎正等着我呢!老师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为什么竹子是‘四君子’之一吗?”我迷茫地摇头。“那是因为它‘咬定青山不放松’,是因为它‘千磨万击还坚劲’,是因为它‘虚怀若谷,心中有气节’!”我深吸一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重新捡起了竹笛。(借老师的嘴巴,点明竹子的精神:坚持不懈、顽强坚劲、虚怀若谷。)

随着时间的推移,乐曲的难度越来越大,指法更加复杂,一首曲子还没练完,手指就又酸又疼,甚至连腮帮子都疼。每当我萌生放弃的念头,只要我望向那片绿绿的竹林,就会心生力量。已经是腊月,北风呼呼地吹,别的植物都已经枯萎,竹子仍刚劲挺拔地立着,还是那样绿,真不愧是“岁寒三友”之一啊!我为何不能像竹子一样顽强不屈呢?我不知不觉拿出笛子,静下心来,吹奏一曲又一曲。

从此以后,幽静的竹林里,破旧的板凳上坐着一老一小,一支支悠扬的乐曲在空中飘荡,在这曼妙的乐曲中,竹子们也随风起舞,似乎正在为演奏者伴舞。

猜你喜欢

格物状物爬山虎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从道德“格物”到政治“格物”——荀子“义”论的新进展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如何写好状物类文章
思维可视,让“写清楚”有迹可循——以教学状物作文“我的植物朋友”为例
人格物在民法上的保护探析
状物篇:写一种植物
爬山虎
记叙文之状物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