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壬辰倭乱”梦游录小说研究

2022-02-23

名家名作 2022年24期
关键词:梦游者梦游士大夫

具 香

梦游录小说贯穿了整个朝鲜时期,主要由当时朝鲜士大夫创作,假借梦境来虚构故事,折射出当时独特的社会背景。朝鲜时代知识分子通过梦游的方式进行创作,运用语言的修辞手法虚构梦境,将他们对现实的批判借助虚幻的梦境表现出来,以梦明志是梦游录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壬辰倭乱”指的是1592—1598年的万历朝鲜之役,是日本与明朝、朝鲜之间爆发的战争,日本多次进攻朝鲜半岛,朝鲜人民经历了灭国,在明朝帮助下顺利复国,但是朝鲜人民付出了惨重代价。在这一背景下,朝鲜士大夫创作了“壬辰倭乱”梦游录小说,记录了这段艰辛的抗争历史,阐述了朝鲜人民英勇抗争精神和侵略者的残暴,以及朝鲜人民对当时统治阶级的不满,展现了知识阶层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觉醒。

一、梦游录小说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16—17世纪是朝鲜梦游录小说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朝鲜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国内矛盾突出,激起了士大夫阶层的觉醒。1592年,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壬辰倭乱”,朝鲜王朝在明王朝的帮助下击退日本侵略,这场战争不仅促进了朝鲜民族意识的觉醒,还暴露出当时朝鲜统治阶级的昏庸无道、软弱无能。当时的朝鲜士大夫阶层看到了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危害,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开始向当时强大的明朝学习,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士大夫开始阅读明朝汉文小说,再结合朝鲜王朝国情,开始借助“叙梦”进行创作,在梦境中阐述自己对于政治、文化和侵略等的看法,以及国内党争问题,剖析朝鲜王朝战败的原因。尹继善、黄中允的《达川梦游录》和慎绰的《龙门梦游录》是梦游录小说中的佼佼者,讴歌了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借助不同人物形象表达对现实的关切、对政治的批判。

二、“壬辰倭乱”梦游录小说主题意蕴

(一)探究战败原因

战争是“壬辰倭乱”梦游录小说的核心主题,很多作者都在小说中分析了朝鲜王朝战败的原因,以此来警醒当时的统治阶级和广大国民。例如尹继善在《达川梦游录》中描写了主人公坡潭子与“壬辰倭乱”中阵亡的鬼魂们聚在一起,阵亡的鬼魂们纷纷向坡潭子痛骂嫉贤妒能的小人、不顾士兵生死的败将,批判了将领指挥不当,导致无数士兵无辜丧命,让无数国民流离失所。尹继善还创作了将军将领和士兵鬼魂的对峙,士兵冤魂在痛骂将领的无能与指挥失误,但是将领却为自己辩解,服从统治者的指令,成败由天注定。小说中虽然没有直接对现实政治进行抨击,但是却通过众冤魂的对话,把战败矛头直指腐败无能的统治阶级,还表达了对朝廷赏罚不公的嘲讽。

(二)讴歌爱国英灵

“壬辰倭乱”梦游录创作于战败之后,因此带有浓郁的爱国情怀,运用不同手法歌颂了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尹继善的《达川梦游录》和慎绰的《龙门梦游录》。尹继善在《达川梦游录》中,通过梦境虚构了主人公和战死疆场的勇士们英灵的对话,抒发了战士们对贪官谗言的愤怒和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作者运用梦中所见来赞美将士们的英雄气节,告慰他们的在天英灵。他把为国捐躯的勇士们与败军之将进行对比,抒发了对嫉贤妒能之败将的嘲笑与批判和对为国捐躯忠义之士的赞美。此外,尹继善在小说中描绘了雄壮、气势恢宏的英雄出阵场景,对英雄将领出场阵势、英勇战斗的场景进行了细腻刻画,表达了对爱国忠魂的敬佩。

(三)揭露战后社会问题

“壬辰倭乱”可以说给朝鲜王朝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战后社会问题非常突出,最让士大夫揪心和愤慨的是战后将士们的尸骨掩埋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就是尹继善的 《达川梦游录》和作者不详的《皮生冥梦录》。尹继善在小说中借助梦游者坡潭子的口吻,叙述了战后惨状,细致描绘了达川江战斗中无辜死去将士的惨状,他们的遗骨四肢不全,被浸泡在冰冷的河水中,为国捐躯勇士们的尸骨无人掩埋,营造了一种悲凉境况。《皮生冥梦录》则是描写了战后大量将士尸骨没有下葬,揭露了以李宪为首的腐败阶层的惨无人道,统治阶级也忽视了抚慰在战争中失去家人的悲愤,抒发了作者对将士们暴尸荒野、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愤慨,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三、“壬辰倭乱”梦游录小说题材分析

(一)战乱题材

“壬辰倭乱”是朝鲜历史上最重要的战争之一,让朝鲜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也是梦游录小说最重要的写作素材。士大夫看到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战败后人民的困苦生活,于是把这种悲愤与救国救民的志向转化为文学作品——梦游录小说。例如《龙门梦游录》中作者向赵宗道和柳世弘等人讲述了惨烈的黄石山战斗,讴歌了英勇抗争、誓死保家卫国的黄石诸公。《达川梦游录》则是借助梦游者坡潭子之口,讲述了达川江之战,赞美了李舜臣等将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批判了腐败无能的统治阶级。

(二)士子情感题材

“壬辰倭乱”梦游录小说创作者多为朝鲜士大夫阶级,他们不仅熟读诗书,还热情奔放,除了关注国家战争,还创作了一些情感类小说。例如《寿圣宫梦游录》就是唯一一部描写爱情故事的小说,讲述了宫廷侍女追逐爱情的故事,反映了朝鲜王朝中后期宫女们对封建礼教压迫的抗争,折射出整个朝鲜王朝渴望自由、想要挣脱封建压迫的精神。《锦山梦游录》则是描写了锦山神君和水府之间的书信,阐述了儒家文化,展现了明朝汉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影响,阐述了中庸之道、君子之道,以及朝鲜士大夫的政治抱负。

(三)现实历史题材

小说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升华,梦游录小说虽然是借助虚拟的梦境进行创作,但是梦境也是对现实的折射,抒发了作者对政治的批判,抒发其个人理想。例如《大观斋梦游录》中虚构了“文章王国”,在梦境中虚构了一个理想王国,通过对理想王国的叙述来批判现实,表达对统治阶级的不满,抒发个人的政治抱负。《安凭梦游录》中虚构了一个理想君王形象,知人善任、勤政爱民、重用贤能、政治清明等,这些都是作者个人对君王的美好想象,反衬出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王国、理想君王的向往。

四、“壬辰倭乱”梦游录小说的艺术特征

(一)怀才不遇的梦游者形象

“壬辰倭乱”梦游录小说大都是以塑造梦游者人物形象为主,这些梦游者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自画像”,他们学识渊博、熟读诗书,但是在现实中却郁郁不得志,因此,他们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寄托在“梦游者”身上,借助“梦游者”之口抒发自己的政治理念、志向和为官之道等。例如《元生梦游录》中器宇轩昂、文质彬彬的元子虚,他学富五车、能言善辩、文质彬彬、思维敏捷,是青年才俊的代表,在梦境中元子虚备受君王信任,为君王建言献策,推行仁政,推举青年人才等,这正是作者本人政治抱负的真实写照。由于当时朝鲜王朝社会黑暗,统治阶级腐败,很多士大夫阶层郁郁不得志,所以他们寄希望于“梦游者”,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折射出残酷的社会现实。

(二)梦游录中的男子形象

战争是“壬辰倭乱”梦游录小说最重要的创作主题,因此小说创作者塑造了很多男性形象,重点塑造了一批忠君爱国、保家卫国、英勇抗争的忠臣义士形象,讴歌了他们不怕牺牲、坚守节操、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例如《达川梦游录》中战死沙场的高敬命、李舜臣等爱国将领,这些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与贪生怕死、好大喜功的败将形成了鲜明对比,歌颂了为国捐躯的爱国义士,这是梦游录小说中形象饱满的爱国男子形象。李舜臣是这部小说中最丰满的男性角色,作者运用大量笔墨描绘了李将军身先士卒、指挥得当、不惧死亡的战斗精神,讽刺了当时阿谀奉承、贪生怕死的奸佞小人,虽然李将军最后战亡,但是却是朝鲜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世代受人敬仰。《何生梦游录》中则是刻画了因为奸臣陷害含冤而死的林庆业、吴达济和尹集等将领,梦游者在小说中痛斥了奸臣好大喜功、不顾将士生死、贪得无厌的小人行径,对统治阶级软弱无能、不作为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利用大量笔墨赞美了战场之上英勇杀敌,战斗至最后一刻的战士们,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作者在梦境中惩罚了奸臣小人,战场杀敌无数、为国捐躯的义士被编入仙籍,奸佞小人则是被打入地狱,接受最残酷的刑罚,这也体现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三)梦游录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朝鲜中后期梦游录小说创作发展迅速,很多作者开始把女性作为小说主角,站在女性视角来进行创作,把一些近代先进思想赋予朝鲜女性,体现了朝鲜女性的觉醒,让她们有了独立自主意识,这是梦游录小说创作取得的重要成就。总体上来看,梦游录小说主要塑造了三类女性形象:哀怨愤懑的宠姬、坚守节操的烈女和深宫中的宫女形象,显示了不同阶层的朝鲜女性反抗封建统治的决心和对民主的渴望。例如《浮碧梦游录》中作者反其道行之,在男权当道的朝鲜社会,站在女性视角进行创作,创作了杨贵妃、虞姬和李夫人宠姬形象,反映出她们在乱世中苦苦挣扎的无奈。杨贵妃出生卑贱,却备受唐明皇宠爱,安史之乱爆发后,与唐明皇向四川逃亡,在马嵬坡下自尽而亡,一代宠妃就此落幕,让人唏嘘不已。虞姬一生备受项羽宠爱,随着项羽兵败,虞姬在垓下自刎,结束了短暂的一生。杨贵妃和虞姬都是男权社会下政治的牺牲品,她们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承受着命运的不公,折射出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江都梦游录》则是塑造了一批不惧死亡、保护家乡的烈女形象,她们有朝廷大臣的妻子、女儿,也有平民妇女,她们在江都即将沦陷时,没有选择独自逃亡,而是选择了守护城邦,坚守自己的节操。她们在梦境中相聚在一起,批判自己花天酒地的丈夫与儿子、弃城而逃的败将和荒淫无度的君主,体现出女性保家卫国的决心。

五、中国文化对朝鲜梦游录小说的影响

(一)对中国心态文化的信奉与坚守

几千年来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古诗词和小说等传入朝鲜后,中国文化渗透在心态文化方面。朝鲜士大夫阶层更是把四书五经作为主要学习素材,孔子、孟子等学说备受推崇,儒家学说更是成为朝鲜统治阶级的执政思想。例如中国儒家提出的“修身齐家”理念影响了梦游录小说创作,当时很多朝鲜士大夫渴望改变朝鲜王朝腐朽、黑暗的统治现状,借由文学创作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梦境中抒发了通过自身努力,改变朝鲜战后民不聊生的局面。例如《寿圣宫梦游录》中描绘了安平大君形象,既有身为君王的威严与霸气,也有对个人独断专行的一面,例如他强迫宫女们学习四书五经和唐诗,让她们遵从自己的意识,压抑了宫女们的自主意识,这体现出君主对人权的蔑视,更是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

(二)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的接受与认同

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对朝鲜梦游录小说的影响体现在科学制度、政治制度和官员任免制度等方面,朝鲜效仿中国科举制创立了“读书三品科”,把古诗文作为选官的重要标准,逐渐影响了士大夫的价值观,也必将影响梦游录小说的创作。《大观斋梦游录》中则是描绘了“理想王国”,类似于我国儒家学说描绘的“大同社会”,政治清明、社会和谐,这符合儒家学说的“修身齐家”理念,君主选贤任能,士大夫敢于谏言,人民安居乐业。这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他的个人理想,也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朝鲜梦游录小说中还塑造了一些生动的君主形象,符合儒家学说中的“仁君”“仁政”形象,体现了中国封建礼教对朝鲜文化的影响。

六、结语

“壬辰倭乱”梦游录小说是朝鲜历史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朝鲜士大夫阶级作为先进知识分子,救国救民思想不断觉醒,开始运用小说抨击腐朽的政治、软弱无能的统治阶级。梦游录小说反映出朝鲜的时代特征、社会黑暗和不同基层的挣扎,虽然是虚构的梦境,却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有助于我们了解朝鲜历史,帮助我们了解朝鲜文学,感受中国文化对朝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梦游者梦游士大夫
宋韵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在梦游的象
梦游者被叫醒会神经错乱?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中山君有感于礼
梦游
凌晨
梦游东方
Monica's Gang梦游者出没!
城市梦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