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民歌融入流行歌曲的模式
——以民歌《摇篮曲》《茉莉花》为例
2022-02-23王禹桥郭建民
王禹桥 郭建民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族元素融入流行歌曲,新旧结合,碰撞出更多新的火花。民歌是民族音乐元素的重要内容,将民歌元素融入流行歌曲中的创作手法也日臻成熟。流行歌曲具有市场性,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均服从和服务于其市场性特质。从音乐风格上看,“流行歌曲自产生就有着民间音乐的传统”[1]。音乐领域的实践者们“关于民族声乐文化单一与多元、艺术与商品、内容与形式以及传统与流行等方面的探索”[2]都成为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流行歌曲在提取传统民歌传播的“模因”的基础上,融入创作动机,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也是两种歌曲形式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当代大众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必然选择。为了深度解析传统民歌融入流行歌曲的具体模式,笔者选择了两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传统民歌:东北民歌《摇篮曲》和江苏民歌《茉莉花》进行考察,以期管窥探索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流行之间的融通密码。
一、歌词嵌入式
所谓歌词嵌入式,就是将民歌原曲的某句歌词直接应用到流行歌曲当中的创作模式。歌词是被谱成曲的,具有可唱性的词句,属于音乐文学的范畴。仅从文字的角度而言,入乐的歌词在感情抒发、形象塑造方面和诗歌具有相通的特质。但从歌曲整体考虑,歌词要受制于音乐节奏的起伏性,韵脚和音律要关照演唱的便易性,遣词造句要考虑听觉的艺术性。歌曲中的歌词与旋律具有伴随性和粘合性。相较于旋律,歌词的表达直接且直观,更易于理解和感受。流行歌曲的歌词是决定其艺术性的主要元素之一。歌词越形象越鲜明,感情越表达充分,就越能引起作曲者的共鸣,[3]也越能被听众所接受,即越“流行”。流行歌曲直接嵌入传统民歌的歌词,用最直白的方式进行场景带入,用最直接的方式进行叙事交代,省时、省力、“词半”功倍。
(一)《一荤一素》
《一荤一素》的副歌部分直接嵌入了东北民歌《摇篮曲》的第一句歌词“月儿明,风儿轻”。
《摇篮曲》的歌词以母亲对孩子的珍爱、疼爱为主题。“月儿明,风儿轻”的首句即向听众呈现了一个月朗星稀,风轻云淡的祥和场景;同时排列整齐,对仗有序;儿化音,凸显了轻松和谐的氛围;尾字押闭口的“ing”韵,不仅有利于低哼吟唱,而且也有益于烘托出安详舒意的情境。
毛不易词曲的《一荤一素》,本身表达的是对已故母亲的思念之情。歌词中嵌入东北民歌《摇篮曲》的歌词,孩子对母亲的思念借由“月儿”“风儿”构建的空间传达;母亲对孩子的疼惜经由“月儿”“风儿”描摹的意象渲染。同一时空场景,母子情深接续呈现,既展示了两种爱恋的呼应,也表现了两种爱恋的传递和升华。在副歌中多次地重复这段歌词,更加深和强化了听众的情感共鸣,把思念母亲的情绪推向高潮。
(二)梁静茹版《茉莉花》
姚若龙作词,李正凡作曲,梁静茹演唱的流行歌曲《茉莉花》(本文中简称梁静茹版《茉莉花》)的前4句援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歌词,直接奠定了听众的情绪基础,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此种借代,以花比人,美好、温婉的女子形象瞬间植入听众心田,并随着梁静茹版《茉莉花》的演唱叙事,进入歌曲设定的故事情境中。女子的美好与爱而不得的悲伤相互纠缠,心疼、心痛、心碎在不知不觉中萦绕在听者心头,挥之不去。
梁静茹版《茉莉花》中,以茉莉花代指故事(歌曲)中的女主人公。同时这样的指代,也婉约地传达出女主人公面对暗恋对象,想要挑明却又欲言又止的羞涩纠结,只能不停地在内心嗟叹酸楚。梁静茹版《茉莉花》属于叙事性歌曲,其援用江苏民歌《茉莉花》歌词,起到了交代故事背景、刻画人物形象、情感共鸣迁移、听众喜爱的多重效用,堪称使用歌词嵌入模式的经典之作。
二、词曲沿用式
所谓词曲沿用式,就是指直接将传统民歌原曲中的某个乐句或者乐段,包括歌词和旋律,直接嫁接到流行歌曲当中的创作模式,这是一种显著的迁移使用模式。乐句、乐段迁移能够帮助听者迅速完成新旧歌曲的衔接,包括歌曲氛围、表达意境以及情感延续,并基于对原来熟悉旋律的记忆印迹和情感喜爱,而“爱屋及乌”。词曲沿用式,是流行歌曲创作中常见的向传统致敬的方式,也是借助传统民歌优势帮助其达成市场优势的重要途径。
(一)《家园》
由王敏、张宏森作词,刘欢作曲,刘欢、宋祖英演唱的电视剧《闯关东》主题曲《家园》运用了词曲沿用模式,将东北民歌《摇篮曲》的一个乐段(8个小节)融入其中。
《家园》中使用的东北民歌《摇篮曲》的这个乐段,是原歌曲中环境铺陈的部分。旋律平稳舒缓,节奏错落有致,歌词的环境描写,动静相宜,动静互衬,以动显静,整个歌曲的氛围感萦绕在听众心头,挥之不去。参见谱例1《家园》片段。
谱例1:
《家园》借用《摇篮曲》的这段脍炙人口的乐段,刻画了一幅家园的生动画卷,家园的影像直接呼应前面一句“我的心常在梦里来来去去”。“摇篮曲”的乐段既是对梦境的承接和说明,也引申表达出对于家园的眷恋和深情;还同时交代了下面一句“你的怀抱温暖我冻裂的期盼”的缘起。此处的“你”既是指《摇篮曲》的母亲,也是指《家园》的母亲。东北民歌《摇篮曲》的词曲沿用,不仅对《家园》的情感来由有了明确的交代,让情感有所依托,而且使得《家园》的情绪情感更加充沛饱满,真挚可信。
演唱《家园》时,采用了男女生二声部的演唱形式:宋祖英演唱的女生声部是“摇篮曲”,刘欢演唱的男生声部是一条RAP的说唱声部,女生声部声音甜美,男生声部音域宽广,歌曲节奏张弛有度,此种叠加方式充分展示了闯关东所铺陈的时代主流意识与民俗风情水乳交融的浓郁氛围。
(二)《又见茉莉花》
三、旋律改编式
所谓旋律改编式,就是在原有民歌音乐动机基础上加入若干个简单的音乐动机,或者把原本的音乐动机移到不同的位置,使之听起来更具流行歌曲特征的创作模式。许多采用传统音调素材的改编曲,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甚至改变了原曲的情绪和形象,形成了新的音乐作品。[4]
(一)《九九女儿红》
陈小奇词曲、陈少华演唱的《九九女儿红》,是一首描写亲情的歌曲。《九九女儿红》以东北民歌《摇篮曲》1—8小节的旋律为基础,进行了节奏和音高的微调,将改变后的旋律作为《九九女儿红》的起句。具体详见谱例2《摇篮曲》1—8小节和《九九女儿红》1—4小节对比:
谱例2:
由谱例2的对比可知,《九九女儿红》与《摇篮曲》之间的渊源关系。《九九女儿红》的4个小节,是在东北民歌《摇篮曲》前8个小节基础上的加花变奏。二者均为起承转合四句,乐句落音一致,律动起伏规律相似。《九九女儿红》选用这样的创作手法,乐声响起,似曾相识的感觉增强了歌曲的亲和性。基于两首歌曲的歌唱者性别、诉说对象和歌唱情境均的差异,因而《九九女儿红》通过旋律改编,去掉了《摇篮曲》中的附点,将原来的八分音符变成了前八后十六的音组,加入倚音,将5变成高音1,等等改变,将《摇篮曲》的舒缓轻柔,变成了《九九女儿红》的动感希冀,但同样舐犊情深,爱意满满,延续传递,萦绕不绝。
(二)《大中国》
歌曲《大中国》,是由高枫词曲并演唱的一首校园民谣曲风流行歌曲。《大中国》的第二段,运用了江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原型。参见谱例3《大中国》片段。
谱例3:
高枫以大众耳熟能详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代表南方。除此而外,《大中国》中还运用了其他民族音乐创作素材,采用以旋律代指中国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创作手法,以此来凸显歌曲所融汇的“大家庭”景象,表现“大中国”的温暖和力量。《大中国》鲜明的旋律改编特色,既与歌曲的主题相契合,也让歌曲内置了无数个直击受众心扉联通点,融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于一身,并极大地增强了歌曲传播性。
四、唱法演绎式
所谓唱法演绎式,就是用流行的唱法演唱中国传统民歌的模式,唱法直接影响着演唱的外在表现风格。民族唱法强调行腔与咬字的有机结合,流行演唱则更“口语化”。流行唱法的通俗性和大众性,增强了传统民歌的叙述感、交流感,亲民感,更有利于民歌的传唱,从而提高民歌的接受度、传唱度、流行度。另一方面,传统民歌厚植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接受度,也能帮助演唱者,积累人气,快速打开市场。
(一)《摇篮曲》
2012年11月,童丽用流行唱法演唱了东北民歌《摇篮曲》。一听到童丽轻柔甜美的演唱,内心里便涌起莫名的亲切,幼年母亲哼唱的影像历历在目,软糯轻柔,回味悠长。用流行唱法演绎的《摇篮曲》,具有随和性更高,随心性和随意性更强的突出特点;不加修饰的音色表达,以及更加口语化的咬字状态,都增强了歌曲的大众化和日常化特色,真实地还原了平日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状态,消弭了传统民歌唱法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感,增强了大众对于歌曲的传唱欲望。
(二)《茉莉花》
宋祖英和席琳·迪翁(Celine Dion),在2013年春晚上联袂演唱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宋祖英先用民族唱法唱了第一段,保留了歌曲本身原始韵味,凸显了民族性。席琳·迪翁用流行唱法演唱了第二段,增加了歌曲表达的动态性和国际性。在宋祖英和席琳·迪翁的合唱部分,采用爵士风格,使得歌曲更具有流动性和剧场性的表演张力。在歌曲的轮唱部分,宋祖英的民族唱法和席琳·迪翁的流行唱法,一人一句交替进行,原本的音乐主题更加丰满和多样。唱法的创新变化增加了传统民歌的新颖性和吸引力。这样的演绎方式既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传统民歌的国际性借由不同唱法的演绎,立体地呈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听众面前。
结 语
流行歌曲的市场性属性决定了其要充分考虑受众的特质和偏好,以实现歌曲利益的最大化。流行歌曲中融入传统民歌的元素,是实现其目标的必然选择。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创作手法均会根据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模型,如《一荤一素》中既用了歌词嵌入式,也用了旋律改编式;梁静茹版《茉莉花》既用了歌词嵌入式,也用了词曲沿用式等。将传统民歌应用于流行歌曲的范例不胜枚举,如流行歌曲《冰糖葫芦》中采用了对东北民歌《摇篮曲》的旋律改编方法,流行歌曲《小城故事》中运用了对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改编手法,等等。流行歌曲创作时将这些特征有意识地融入其中,能够实现简化叙事铺陈、场景迁移;完成语境交代、明确事物指代;烘托氛围渲染等功能。流行歌曲也通过传统民歌的中介作用,实现其流行性和市场化的目标指向。传统民歌也借由流行歌曲的市场化实现了传承、传播和转型发展。二者的融合是歌曲继承性和发展性统一的体现,是音乐文化经典性和市场性统一的体现,是音乐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统一的体现。
注释:
[1]文智敏.当代流行歌曲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黄河之声,2020(07):36.
[2]郭建民.民族声乐中“几种思潮”的文化思考[J].当代音乐,2017(07):8—9.
[3]杨景春.流行歌曲歌词创作要素漫谈[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06):81.
[4]叶姗姗.中国传统音调在流行歌曲创作中的运用(一)——原型采用法探讨[J].大众文艺(理论),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