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吹响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号角助力青少年成长

2022-02-23史天慧

青春期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指南学科

文/史天慧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心理教师)

2021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在课程教材、教育教学等育人环节认真贯彻落实”。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在逐步落实的过程中,教育部正在推动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教材”工作,正是找到了中小学推进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必将有效促进《纲要》的落实。《指南》中同样强调了其重要意义:“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是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年人尚且难以应对,更何况未经世事的青少年。未成年人原本就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容易遭遇危险或受到伤害。学业压力、家庭危机、网络诱惑等等,让青少年们不知所措,何况孩子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他们亟需成年人的帮助和引导。近几年来,青少年自杀、暴力伤人、坠楼及校园霸凌等事件时有发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变得黯淡无光,结果令人惋惜。一些花样少年不知何时化身恶魔,视生命如草芥。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为问题发生率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患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这给学校、家长及社会敲响了警钟——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国家有关部门适时发布《指南》,为学生健康成长、终生发展和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指南》明确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教材的重要意义和总体目标,提出4个基本原则,即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增强“安全为本”意识和能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有机融入学科教育。

《指南》详细解读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5个领域30个核心要点。并对中小学不同阶段提出相应要求:

领域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要点包括:认识健康;个人卫生与保健;健康问题与疾病预防控制;用眼健康;耳鼻口腔健康;形体健康;健身锻炼与运动;健康作息;合理膳食;公共环境卫生;关注健康信息。

领域2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要点包括:生长发育;青春期心理;青春期性健康;性侵害预防;珍爱生命。

领域3心理健康,要点包括:社交与社会适应;情绪与行为调控;心理问题与援助支持。

领域4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要点包括:传染病基础知识;常见传染病及防控措施;传染病对社会的影响;口岸公共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领域5安全应急与避险,要点包括:应急常识与急救技能;用药安全;社会安全;校园安全;实验、实习安全及职业健康;网络与信息安全。

这5个领域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却又互相影响,存在内在逻辑关系。《指南》还针对不同学段分别提出了5大领域的具体教育教学要求:小学阶段侧重基本知识介绍、具体技能训练和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初中阶段注重讲解原理和机制,深化学生认识,强化健康行为养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中阶段则主要强调学生的生命责任感和意义,以及发现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南》在最后的组织实施方面要求,确保应进必进,落实到位。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那么,如何让《指南》在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中真正落到实处呢?

首先,把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科学系统地编入各学科课程。正如《指南》第六部分“加强专业支持”和“强化学科落实”中提出的:“组建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专家为主的指导组,加强统筹、指导,确保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的准确性、系统性。”“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结合学科特点,以体育与健康学科落实为主,有机融入其他相关学科。”其实,从细处着眼,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都能够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行关联,如语文、外语等偏文科目的学习文章中就不乏生命教育话题;物理、化学等偏理科目教学中往往涉及安全教育;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会在美育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美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生物、思想政治、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已包含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教育部在发布文件的同时,也提供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目标内容及学科覆盖建议》,专家指导组可参考其进行教材编写工作,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与各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委托专业机构开发相关的数字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供教师选择使用。这样,才能防止学科教师因感到教学负担加重而不愿付诸行动,切实有效推进教材的使用。

其次,采用学科教研活动、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专题培训,保证教材使用顺利实施。学科培训中,除了介绍各学科、各学段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的具体目标及内容,更须着力组织教师探索以实践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如实验探究、情境体验、虚拟仿真等。鼓励教师开发创新多种活动形式,结合自身学科特点,通过课堂教学真正落实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

最后,对学生学习成果及教师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依据科学的评价标准,从学生的健康认知水平到健康行为和习惯养成,以及对他人健康行为的影响展开系统化评价。同时,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行为表现,给予客观评价。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引导学生把自评与他评结合起来,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应避免单一化的教学评价,切勿将审查教材落实情况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避免教师产生抵触心理。从而有效使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诊断促进、反思改进等作用。

除了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外,各地各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发、整合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目前,大部分学校也已开设了心理课程,这些学校大都整理出比较成熟的心理校本课程,尝试重新调整结构设置,在整合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的同时,实现校本课程的更新。还有些地区统编出本区域使用的地方课程,如某地区小学阶段的《安全与健康》,课程名称已说明其主体内容与《指南》基本一致,可以根据学段具体要求进一步扩充完善。也可以开发出新的课程,以丰富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体系。建议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心理教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它与课外活动、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其他教育途径互相配合、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虽然,《指南》主要针对教学方面提出了要求,但实际上,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却是整个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题。而生命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均包括在每所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范围,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或多或少体现出相关主题。在“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校纷纷探索出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形式,这些学校自主开发的同生命安全与健康相关的校本课程以及精心设计的相关活动,恰好为课后服务提供了新的内容,课外时间实施又减轻了课内教学时带给学生的压力。

此外,家庭也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学校教育须与家庭教育配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功能最大化。这就需要学校在承担部分家庭教育职责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培训。比较常见的形式有组织专题讲座、家长沙龙活动等,还可以开展亲子活动、推荐学习资源……

当前,正值“健康中国2030”规划实施阶段,《指南》的出台为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吹响了号角,指明了方向,并提供具体落地措施。应该抓住这一契机,不断丰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创新其教育形式,把学校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让“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指南》的有效落实定会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青少年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指南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探究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关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
“超学科”来啦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