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渺小”
2022-02-23高晓玥
高晓玥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进行阐发。挖掘生活资源,创设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情境;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组织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解决生活问题,营造生活化学习环境。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应用
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生命在地球上诞生或消失。每一个平凡的灵魂都在这个奇妙的庞大又渺小的星球上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每个人看起来都那么渺小,每件事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在我们彼此短暂的一生里,就是这些平凡渺小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那么重要,那么伟大,这就是生活,而在生活中又处处都有着数学的身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与现如今《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总目标“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思想以及活动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谋而合,可见,当前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意义非常深远。
一、挖掘生活资源,创设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情境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它所强调的是生活经验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与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实际而一味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形成鲜明的对比。“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理念对现今的数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学要面向生活,要反应生活实际。这与《新课标》中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为了满足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都会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从而引出该课知识点,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这一点正符合了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的心理发展趋势,由此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与距离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由于一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于钱币也是认识不深,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本课的教学从创设“小小便利店”的情境开始,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便利店”中通过购买物品来认清人民币各种币值之间的进率。这与教师直接将人民币的种类、进率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创设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自身熟悉的生活氛围中自主探究从而收获知识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学生将娱乐与学习融为一体,让枯燥晦涩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通过逛便利店,在购物的过程中认识了人民币中元、角、分不同种类的币值,又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在付币与找币中学习到了人民币的加、减计算与各种币值之间的进率。
在三年级上册《千克与克》的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千克和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学习内容。师: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什么呢?(通过自由发言,在轻松的氛围下开始本堂课的教学。)师:老师这里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物品重一些,哪件物品轻一些吗?(拿出一袋红枣、一包薯片,让学生分组掂一掂、比一比并全班交流。)师:怎样才能更准确的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呢?(引出用秤称一称,并带领学生认识台秤和电子秤。)拿出一个哑铃,一块橡皮,一根皮筋,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合适的秤来称出每样物品的质量,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台秤用于称较重的物品,电子秤用于称较轻的物品。在分清了如何使用台秤与电子秤之后提出问题“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块谁更重?”,学生通过用手掂一掂,用秤称一称等活动认识1千克的概念,以此类推得出1000克的概念,并将千克与克进行比较,得出两者间的进率。学生从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出发,在娱乐与实践中逐渐掌握本课内容。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组织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应能够采撷生活数学的硕果为数学课堂服务,将生活中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进行放大,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了加减法的含义之后,我们可以提问“你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运用到了加法(减法)吗?”,学生就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许多自身运用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在学习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形状,学生便会迫不及待的说出如课桌面、玻璃窗、积木块上的各个面……;在学习了“24小时计时法”之后,让学生自主合理地规划一下自己的一天,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使用24小时计时法,也让学生学会了合理规划时间,一举两得;在课间如果看到盛开的鲜花、飘落的树叶或者翩翩起舞地蝴蝶,我都会抓住机会让学生观察一下,为以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埋下生活的伏笔。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数学,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的《认识0-9》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有的说门牌号码、有的说电话号码、有的说书中的页码……而要能够认清这些数字,都离不开数学的教学;如你去超市买东西,你要学会如何读懂一件商品的价格,你还要学会如何付币、找币,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而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走进生活。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了数学知识便要学以致用,如在学习了“体积”之后,想要测量一颗形状不规则的土豆的体积时,学生可以借助水,将土豆放入水中,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在学习了“圆的特性”之后,明白了为什么轮胎和窨井盖要做成圆形的,这就是数学造福于社会的印证。
三、解决生活问题,营造生活化学习环境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思想,是对现今课堂教学的一种指导。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除了在课堂上的教学之外,更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带入生活实际之中。如在课堂中教学过《认识人民币》之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我还将本课所学布置成了一项生活任务:周末和父母一起去逛下超市,按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标价,独立计算一下自己所购物品的价格,比比看谁能够又快又好的完成超市购物。这样将数学课堂融入生活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对于人民币的知识学生也掌握地更加牢固。又如在教学完《千克和克》之后,不应仅仅满足于一时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应注重后期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所以课后我让学生回家用秤称一称自己家中各种物品的质量,从而加深千克与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生活是数学问题不枯竭的源泉,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师要不断挖掘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使数学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通过自身生活经验汲取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领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明了数学造福于生活,这便是“生活教育”思想成功实践之后的成果。在教育的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时刻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让生活中哪怕微不足道的任意一件小事都能发挥出其隐藏在自身渺小表象背后的伟大力量!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方明,2009.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