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洋美声唱法与中文咬字结合的必要性

2022-02-23郭莹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期

郭莹

摘要:将西洋美声唱法与中文咬字相结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改善传统美声唱法过程中中文咬字不清、发音不连贯等现象,从而切实提升整体演唱质量,同时这也是弘扬传统汉字文化的一种创新之举。基于此,本文笔者以西洋美声唱法的相关概述为文章切入点,结合西洋美声唱法在汉语咬字中的问题以及相关原因,探讨了西洋美声唱法与中文咬字结合的必要性,同时在此基础上针对西洋美声唱法中中文咬字效果的优化提出了简单的几点对策,希望会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西洋美声唱法;中文咬字;创新结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发展中国文化”大背景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洋美声演唱家都选择在海内外舞台上演唱中文歌曲,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动力,但是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中文咬字吐字不清晰,不注重归韵收音等等,这些都会在无形之中影响整体演唱效果。而在这一背景下,就要求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西洋美声唱法与中文咬字结合的必要性,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从而为西洋美声唱法中中文咬字效果的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西洋美声唱法的相关概述

西洋美声唱法是西方音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个音乐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起源与意大利,歌唱唱法表现力更加多样,强调声音华彩优美,具有明显的咏叹性风格特点。与此同时,美声唱法要求相关演唱者要采用半分力量的形式来演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演唱者的嗓音以及音域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这种唱法也更加注重演唱过程中过于气息、咬字以及共鸣的控制,这有演唱者做到发声浑厚、上下贯通、咬字准确、呼吸自如等表现,才能有效保证整体的演唱质量。除此之外,美声唱法的又一体现就是对于真假声的合理应用,掌握真假声自如切换,不但可以切实提升演唱整体的衔接流畅性,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演唱者的声带疲劳。

三、西洋美声唱法在汉语咬字中的问题以及原因

1、西洋美声唱法在汉语咬字中的问题

使用西洋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歌曲,往往会出现一系列汉语咬字的现象,其具体情况如下:一方面是字头不准确。要想保证汉字发音的精准性,精确的字头发音是必不可少的,其直接决定着整体咬字发音的清晰程度,但是在西洋美声唱法的演唱过程中,部分演唱者过于重视良好的腔体共鸣以及流畅顺畅的演唱,从而忽略了字头发音的重要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演唱整体发音咬字不清晰。

另一方面是声调不正确。汉语与其他语言之间就明显的区别就是在汉语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语调,而反映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就是不同的音调有着独特的含义,对歌曲表达的情感也有不同的作用,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用西洋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难度。除此之外,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中也往往会忽视语言发声的教学,甚至会出现部分演唱者普通话不标准、音调发音不准确的现象,而如果在演唱过程中出现音调不正的现象,不但不利于学生的日后发展,同时也会对整体歌曲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歌曲情感的表达。

再一方面是字尾不清晰。收音是歌曲演唱过程中情感表达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汉语发音中,一般汉字尾部原因的发音直接决定着整体的发音效果以及情感表达效果。但是在当前国内声乐演唱过程中,仍然存在一部分演唱者不重视尾音收音的作用,经常会出现收尾过早、尾部力度太大或是收尾不归韵等现,从而为歌曲情感表达设置了障碍[1]。

2、演唱汉语歌曲时美声唱法咬字吐字问题的原因

而在用西洋美声唱法演唱中文歌曲是之所以会出现咬字吐字不清晰等现象,其无非有以下两个层面原因:

一方面是根本原因,就是美声唱法与汉语咬字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其一,是汉字中的元音发音和意大利中的元音发声不同。相较于汉语文字发音,在意大利语纯元音的发音过程中更加强调口腔的内张力以及开口度,这也就是我们听到的传统西洋美声唱法演唱过程中声音更加浑厚响亮、共鸣更加饱满的原因。而如果简单的按照意大利语的元音发声方式来演唱中文歌曲,就会出现因为口腔开口度不同而造成的发音不清楚、咬字不清晰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观众的欣赏效果。其二,汉语体系自身发音构成的复杂性和连续性,相较于意大利语原元音字母以及发音组合的单调性,汉语音节发音往往更加复杂,除了简单的韵母,还有复韵母,甚至细分的话还有韵头、韵腹以及韵尾等等之间的区别,而如果只是简单按照传统西洋美声唱法当中的音节划分方式对旋律、归韵进行划分,就可能会出现中断音节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演唱者的演唱难度。其三,两者之间的声调起伏存在着差异性。在西方语言体系当中,并没有汉语当中的四声音调,但是在实际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四声音调的控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整体演唱过程中音节的准确性以及气息的稳定性,因此,相较于中文歌曲演唱,西方美声唱法更容易保证句子之间的连贯性以及故事呈现性。而如果相关演唱者自身的汉语音调不正,就会对演唱的整体表达效果以及歌词情感的呈现程度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歌曲演唱整体质量[2]。

另一方面重要原因则是部分美声唱法演唱者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强调对于美声唱法技巧的训练,但是却并没有重视汉语发音以及吐字等基本性训练的重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响着整体的演唱效果。

四、西洋美声唱法与中文咬字结合的必要性

而将西洋美声唱法与中文咬字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歌曲演唱的整体效果。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渐上升,中国文化传播效果也日益明显,而以西洋美声唱法为载体来演唱中文歌曲同样也是中国文化传播弘扬的一种外在体现。而将美声唱法与中文咬字方式进行创新融合,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美声唱法当中发声浑厚、上下贯通的咏叹风格,从而强化歌曲整体的情感表达以及演唱节奏,同时还能从中文咬字习惯出发来改善优化整体歌曲呈现效果,改善传统演唱过程中歌曲咬字不清晰,韵脚收音效果不理想等现象,从而切实提升观众的欣赏程度。

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声乐文化传播发展的必要之举。促进美声唱法与中文咬字方式进行创新融合,可以引导更多的外国人来欣赏中国歌曲、享受中国歌曲,从而真正实现以歌曲为载体来传播中国文化的目标。除此之外,借助这种方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声乐走向国际舞台,促使其向国际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切实提升中国声乐文化的国际地位。

再一方面,认识到西洋西洋美声唱法与中文咬字结合的必要性,同样也是当前优化各大音乐高校教学体系的必要环节。随着美声唱法在国内的传播发展,大部分高校声乐教学都以美声唱法教学为例,而在这一过程中。部分高校过于重视学生对于唱法技巧的掌握程度,而往往忽略学生对于发音、音节、节奏、归韵等基本功的练习训练,导致了部分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了发音不清楚、吐字不清晰等等现象。而将中文咬字与美声唱法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从而为高质量声乐教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西洋美声唱法中优化中文咬字效果的有效对策

1、借助传统民间唱法是优化中文咬字效果的关键方式

要想从根本上优化用美声唱法来演唱中文歌曲的演唱效果,就要求相关演唱人员要从中国传统民间唱法中进行探索,引入传统民族声乐当中“依字行腔”的发音方式,从而找到两种的共通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歌曲演唱的整体质量。

而在这一过程中,相关演唱者就可以充分借助我国传统唱法当中的“四呼”、“五音”、“十三辙”等发音方法。一方面,所谓“五音”,就是从汉字声母出发,来引导学生按照发音受阻位置的不同将发音地点分为“喉、舌、齿、牙、唇”五类,而以五音的方式来演唱字头,可以有效帮助相关人员来找到发音的正确位置,从而切实纠正改善演唱人员演唱过程中咬字不清的问题。另一方面,“四呼”就是从汉字韵母出发,来按照发音口形的不同将其分为“开、齐、撮、合”四类,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四呼”这一方法为载体来强化学生发音的准确性以及口形的标准程度。再一方面,相关人员还可以借助“十三辙”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强化对于節奏韵律的感知,从而保证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归韵收音的完美程度[3]。而将这种传统唱法发音方式引入到整体发音学习过程当中,不但可以有效弱化汉字发音与美声唱法之间的差异性,降低了演唱人员的学习难度,同时还能切实保证演唱节奏归韵分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体演唱效果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黄自曲、白居易词的艺术歌曲《花非花》为例。在“花”这一字的演唱过程中,声母“h”属喉音,在发音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学生用舌根以及软腭形成阻力来塞擦成声,而对于韵母“ua”而言,则要在不影响整体演唱效果的同时尽量张大口腔,借助这种方式,来强化学生发音的准确性,从而引导其真正掌握发音的诀窍。

2、字正腔圆,以字行腔是优化中文咬字的重要前提

要想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中文歌曲的美声演绎效果,就要求相关演唱人员要找到适合中国人的咬字吐字方法,即所谓的“以字行腔”发音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字”是中国汉语普通话之字,“腔”则是意大利美声之腔,借助这种方式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歌曲演唱的整体质量,真正做到让外国人听得精彩,让中国人听得清晰[4]。

而在这一过程中,演唱人员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第一,通过朗诵等方式来寻找发音时胸腔的共鸣点,同时在“胸腔点”支持下练习各种简单的发音,以此来强化气息运作连接效果以及发声效果。第二,吟唱,就是要求相关人员在朗诵的基础上通过作曲与吟唱两个步骤来提升自身音调的准确性,从而建立起歌曲的乐音体系。第三则是练声,借助不断的练习来总结歌曲音阶,同时通过同一音域内旋宫犯调的方式扩展音阶体系。

3、歌唱中的语气感是优化中文咬字的重要保障

歌曲当中的语气感同样也是保证歌曲演唱效果的保障,而在这一背景下,就要求相关演唱者要准确把握不同歌曲当中的语气节奏,以此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歌曲演唱质量。唱歌情感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唱歌语气的变化,基于此,相关演唱人员应该准确把握歌曲过程当中的情感,同时在此基础上融入自身情感,从而在优化演唱语气感的同时还提升歌曲演唱当中的情感融入效果,从而增强与观众的共鸣感。

结语

从西洋美声唱法中中文咬字吐字效果的优化入手来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出更多走向国内外舞台、发扬中国文化的中文歌曲演唱者,从而为高质量音乐教学体系的构建助力,为音乐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助力。基于此,就要求相关人员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创新西洋美声唱法与中文发音咬字的融合方式,同时在此基础上要从借助传统民间唱法、优化以字行腔方式以及强化歌曲演唱的语气感三个层面入手,来为西洋美声唱法中中文咬字效果的优化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贾红月.浅谈如何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J].大众文艺,2016(09):159.

[2]杨侃.论美声唱法在汉语中的咬字[J].传播力研究,2019(14):1.

[3]刘殷.刍议美声唱法在中文歌曲中的咬字问题——以《花非花》为例[J].北方文学,2017(33):139.

[4]杜亚雄.以字行腔 学习歌唱——介绍一种新的声乐教学探索[J].中国音乐,2016(03):123-128+136.

(课题编号 CY2016028    四川音乐学院院级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