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程中的有效教学方法探讨
2022-02-23孙权
孙权
摘要:要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设计有效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灵活应用教学手段,不断转变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不断的摸索与实践,顺应改革的形式,并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本文从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入手,分析了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思想政治;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让学生从单纯对知识的理解转变为灵活运用知识,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更加全面。教师要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念,塑造学生的思想与道德观念,就需要借助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学方法,使得高中政治课堂与课程改革的目标相适应,在课堂上充分显示出学生的个性,并合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合理应用知识,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培养与自我提升。
一、课程广泛联系生活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师有新的要求,教师在讲解知识或者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明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位置,并针对学生的性格特征等因素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够达成目标,并激励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这体现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就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文化素养,让学生在道德素质方面有所建设,更应该通过各色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形成团结精神。因此,教师可设法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融入到政治学科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培养学生才能与品性的生活素材,让来源于生活中的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素养。在教学实践中,高中政治教师本身就扮演着培养学生的重要角色,因此,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中都要务实促进政治课堂转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
例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学习中,单单说社会主义制度,学生很难和自己平时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而作为教师,要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呈现在学生面前,就必须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明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中国人民所面对的艰辛、所走过的曲折的道路,对于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从学生生活中举出实例,学生才能够有积极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够从心底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
二、借助思维导图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
思维导图不只可以应用于复习课堂中,在新课的讲解过程中且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在每一课或某一个单元的教学中,都可以设计某部分的思维导图,然后明确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在特别需要学生记住的部分,由学生来进行填充,学生也可以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将自己认为的难点部分进行格外标注。这种不同颜色不同等级的思维导图绘制,有助于学生搞清楚知识的含义,比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形成串联的知识网络,在提到某一知识点后融会贯通,不用再死记硬背。
例如,“伟大的改革开放”这部分包含的知识点很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从实行改革开放开始,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梳理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记载和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时通过思维导图去梳理,就会将知识变得联系紧密且又富含逻辑,学生在理解某一单独的事件时,就能够通过其前后的重大事件去推测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
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推动了经济水平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借助多媒体来指导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为政治课堂提供各种方便的途径,使得学生在各种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完成学习,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有逻辑,学生在学习时也有经验可以借鉴。比如,在课堂授课伊始教师就播放实时热点新闻,讲课程和实施政治紧密结合,课程就会变得特别丰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
例如,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教师可通过对比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的变与不变,让学生明确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一个社会主义阶段,促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主得出这样的结论,相比教师只将直接讲解结论要好得多。而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不仅可以通过列举实例配合相关短视频,加快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举例,让学生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我国,应该如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总之,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活动要积极各领域相结合,包括学生生活知识的生活常识的融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等等,均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关于如何靈活应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手段发挥出必要的价值,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使得高中政治课程变得更加有效,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参考文献
[1]谢先念.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4):1.
[2]谭刚标.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研究[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19, 000(00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