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笔画笔顺错误成因与应对方法分析
2022-02-23罗荣梅
罗荣梅
摘要:汉字作为我国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柱,每一个国人都应该掌握汉字的书写,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之中,如果学生养成了一些错误的笔画笔顺,书写习惯可能会对其后续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尝试着通过分析笔画笔顺书写错误的原因,来找到学生笔画笔顺书写错误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笔画笔顺;成因及应对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小学生笔画笔顺书写错误的主要原因便是家长和教师缺乏一定的引导,一,首先是家长家长本身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可能太过迫切导致学生对家长的引导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也可能是因为教师对于笔画笔顺书写的定位比较模糊,导致学生不重视这件事情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需要提高学生笔画笔顺的书写意识,并通过耐心的讲解来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一、笔画笔顺书写错误的主要原因
1.家长过于心切适得其反
当前部分家长存在着一定的拔苗助长的心理,比如在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给学生报很多补习班,让学生承受不该承受的压力,而笔画笔顺书写错误也可能和这一原因有关,比如家长知道笔画笔顺书写的重要性,但学生本身并不知道,而家长通过强制性的压迫,让学生去选择正确的书写,这样的念头并不是错误的,但会造成学生压力增大,进而导致学生太过紧张,导致书写顺序出现更大的失误。
2.教师对笔画笔顺定位模糊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笔画笔顺,可能会让学生忽略这一点,因为汉字的书写在学生眼中并没有一个既定的顺序,只要在书写完成之后形成一个正确的字即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需要改变学生的念头,让学生重视汉字的笔画笔顺的书写,通过正确的规划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小学生笔画笔顺错误成因与应对方法分析
1.教师要耐心讲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更加耐心的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笔画笔顺书写上的错误,比如学生在写带有走之旁的汉字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先去写走之旁之上的字,再去写偏旁。大二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自身习惯或者因为一些偷懒的想法去选择一些更加便捷的写作方式,但在这种情况教师绝不能姑息,需要通过耐心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笔画笔顺书写的重要性并通过讲解来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青蛙写诗”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就会把重点放到一些较难理解的汉字的书写上,比如‘青蛙写诗’四个字之中的‘写’字,学生很容易把秃宝盖写成宝盖头,而我会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会对学生提问,青蛙为什么要挑在下雨天写诗啊?其中所描写的场景是否是真实的啊?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从正常的思维角度去进行思考就可以发现,青蛙写诗的时候,小蝌蚪来当都好,泡泡当句号,这些都是非常形象的,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理解,也可以在小学生心中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意识。在教师耐心的讲解的前提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笔画笔顺的书写,对语文课程中的其他知识点也会有一定的涉猎。
2.提高学生的笔画笔顺意识
教师也需要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笔画笔顺意识,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让学生对某件事情产生一定的认知,并认同这一件事情,笔画笔顺的书写需要从小学生开始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汉字书写习惯上的对比来帮助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意思,比如通过错误的笔画笔顺书写出来的汉字是不够美观的,而通过正确的笔画笔顺书写出来的汉字,要比前者更加规范整洁,学生可以用肉眼观测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其在心中也会产生一个认同感。
例如,教师在讲解“雪地里的小画家”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就会将重点放到一些常见知识点的理解上,比如这一篇中所描写的小鸡的脚印就像一个又一个的竹叶,而小马的脚印就像一个又一个的月牙,这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是一些全新的知识点,学生对其兴趣较为浓厚,而这些汉字之中学生是有一些不理解的,或者是學生还没有彻底掌握的,因此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尝试着抄写这一篇文章,而在学生抄写完成之后,我会针对文章之中的一些常见的错别字进行提写。比如月和日两个字,这是非常基础的汉字,学生对其了解也是较为深刻的,但学生很容易搞不清楚两个字的含义,我会让学生听写,‘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晚上,月亮从西边升起。’也比如一些较为难以书写的汉字,“竹叶、枫叶、梅花、月牙、颜料”,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来促进学生笔画笔顺书写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重视笔画笔顺的书写,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笔画笔顺的书写是一部分汉字的标准发音也是一部分,教师需要通过习惯的养成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并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加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孙永富.小学生笔画笔顺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1):84+86.
[2]胡潮汉.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