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探讨与对策研究
2022-02-23黄月
黄月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发生心理疾病的现象屡见不鲜,社会各界对于初中生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初中体育这一学科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强化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释放初中生的心理压力,改善其自身的精神面貌。以下,结合多年实际教学经验,简要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探讨与对策展开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取用。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活动;体育教师;教学手段
初中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加速时段,在此时,初中生的心智、思想趋于成熟,但由于他们尚未完全步入社会,缺乏生活经验,因此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初中体育教师则需要适当转变自身授课的方式,既要满足初中生每日的运动需求,还要不断调节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初中生塑造良好心态的同时,助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现阶段中学生常见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正常的心理活动不会为学生带来负担,但消极化的心理活动却会为初中生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教师开展心理疏导时,第一时间应明确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加重,初中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也在迅速提升,长久积累下来,初中生的心态难免会出现消极的变化。除此之外,初中生随着年纪的增长,生活压力也在与日增大,琐碎的生活事项不断积累,同样会影响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加以两种压力存在较强的融合性,彼此交融,则会更进一步加重初中生的心理负担。
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不及时进行调节与疏导,其一,会影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其沾染疾病的几率;其二,会影响初中生的课业学习,使其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的效率、质量皆有所下滑;其三,会影响初中生的个人品质成长,阻碍其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的塑造;最后,严重的心理问题还会限制初中生的个人发展,使其丧失学习、生活的信心。
由此可见,消极化的心理活动不仅会干扰初中生的学业进步,甚至还会影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教师欲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找准问题所在,并选择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引导,进而帮助初中生解决心理问题,塑造良好心态。
二、改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体育教学手段分析
(一)开展体育团队活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初中生的心理压力多源自于学习和生活,这一要素在初中生的学习成长环节中是避无可避的,因此,体育教师可以以初中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作为体育教学的切入点,通过有效的体育运动来缓解初中生的心理压力。即,教师发挥初中生喜好玩乐的成长天性,利用团队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体育授课,让初中生在活动过程中既能够得到锻炼,还可以真切感知到快乐,进而实现心理负担的释放。
例如,教师在教导初中生“跑步”相關的体育运动知识时,可以选用团队活动的方式进行授课。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应带领全部初中生进行热身活动,避免其在后续的游戏过程中由于身体预热不足导致受伤。活动方面,教师可以选择绑腿跑、接力跑等形式,让初中生通过团队配合的方式进行游戏。教师将体育训练任务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既能够满足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要求,还能够强化初中生对体育运动趣味性的感受,促进其运动兴趣培养的同时,在团队活动中逐步降低初中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负荷。
(二)组织体育对抗比赛,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心理问题与生理问题相近,二者皆会影响初中生的身体健康。教师欲强化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首当其冲应增强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借此提升学生的抵抗力与免疫力。为了落实这一教育目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体育对抗比赛的方式进行授课,利用强度较高的竞赛项目引导学生进行锻炼。这一教学手段既有助于加速初中生身体机能的发育,还有助于促进初中生身体血液的循环,从而实现强化初中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篮球”相关的知识技巧时,可以将班级初中生划分为2-4人的对抗小组。授课时,教师可以将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阶段,教师需讲解篮球对抗中需要使用的技巧,让初中生可以掌握安全、有效的竞赛方式。“实践”阶段,教师同样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而后再以淘汰交替的规则进行比赛。对抗小组人数低于正常水平,可以确保每一名初中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淘汰交替制则可以充分引发初中生的求胜欲望,使其在对抗比赛中更加积极、更为进取。教师以对抗赛的形式展开体育教学,合理的强度不仅可以强化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与身体免疫力,还可以充分塑造高中生积极、昂扬的心态,进而全面调整学生生理、心理的状态。
(三)培养健康行为意识,保持学生身心健康
健康行为意识是指初中生为了维持身心健康而从事的各项行为活动,培养初中生的这一意识,不仅有助于规律初中生的学习生活,还有助于调节初中生的精神状态。为了达成这一教育任务,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分析的方式进行讲解,利用初中生熟悉的生活元素作为教学的载体,让初中生在解析生活现象、行为的环节中,了解健康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而实现健康行为意识的塑造。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训练结束后的时间,教导学生健康行为相关的知识。“同学们,健康行为可以改善我们的身体状况,并维持我们的身心健康,那么生活中的哪些行为属于健康行为呢?”教师提出问题。初中生A思考后表示:“老师,我认为合理的饮食搭配、充足的睡眠休息都是健康行为。”初中生B进行补充:“老师,我认为足够的体育锻炼、规律的生活也属于健康行为。”“大家说得都很对,那么不健康行为又有哪些呢?”教师再度提出问题。初中生C则表示:“老师,我认为熬夜、喝酒,以及长期受负面情绪影响都属于不健康行为。”教师以生活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既能够发挥初中生观察生活时敏锐的洞察力,还可以更进一步深化初中生对生活行为的理解,促进健康行为意识培育的同时,塑造初中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落实初中生的心理疏导任务,不仅需要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还要准确把握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来源,而后再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途径进行调节与改善,促进初中生生理、心理健康成长的同时,为初中生的学业进步提供必要的健康保障。
参考文献:
[1]何春佳.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思考[J].新智慧,2020(17):108-108.
[2]付安民.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剖析[J].天津教育,2020(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