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常州创新园:跑出中以创新“加速度”
2022-02-23宦菁
宦菁
中以常州创新园不断集聚特色产业,做强创新平台载体,以创新之姿打造国际合作的新典范。
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下文简称中以常州创新园)缘何总能从众多园区中脱颖而出,成为不少项目考察团队的“首选地”?2021中以创新合作与产业投资大会上,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园区已经成为中以合作领域的典范。
从创立以来,中以常州创新园坚持以“争当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领航者”为使命,致力于建设“创新浓度最高、创业热度最高、人才密度最高”的国际化科创园区,不断集聚特色产业,做强创新平台载体,在全国中以创新合作领域内保持合作机制、合作模式、合作成果3个领先,以创新之姿打造国际合作的新典范。
联手创新模式落地生根
去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通话时指出,中以经济优势互补,完全能够进行互利共赢的合作。双方合作打造了中以常州创新园等标志性项目,创新成为两国关系的亮点和助推器。
2015年,由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时任以色列外交部长利伯曼共同揭牌的中以常州创新园第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实际上,早在2008年,在江苏省与以色列签署的双边产业开发合作协议中,就已经有了中以常州创新园的初步构想。
2014年,这一构想更进一步——科技部、江苏省政府与以色列经济部签署协议,共建中以常州创新园。这是国内首个由中以两国政府共建的创新示范园区,也是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机制框架下重要的双边合作项目。
2015年1月29日,中以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签署,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明确了此后三年的重点任务和方向。会上,中以常州创新园揭牌,标志着中以两国政府第一个创新合作示范区正式启动建设。
从那时起,这个由中以两国共建的创新示范园区,积极引导以方先进创新技术、理念与国内的广阔市场和常州市产业基础有机结合。常州在制造业上的传统优势与以色列的创新基因在这片沃土不断碰撞、融合,创新、智造的种子在这里落地生根,并迸发出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探索动力和活力。
“多年来,中以常州创新园以非常活跃的姿态吸引着以色列企业入驻。”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爱德华(Edward Shapira)表示,为了让以色列公司在常州感到更方便、更舒适,園区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力投入,还营造了可持续的创新生态系统。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21年12月31日,一场在线上召开的“中以常州创新园共建计划推介会”联结了中以两国的企业。在这场推介会上,从3000多家企业中精选出的近100家以色列高科技企业了解了中国,特别是江苏的产业优势、市场机遇和中以常州创新园优惠政策。与此同时,江苏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也在这场推介会上发布了产业合作需求,寻求以技术见长的以色列企业的加入,为以色列优势技术赋能江苏产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发稿时,园区引进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155家,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项目40个,涵盖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现代农业、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累计推动39家以色列企业申报“共建计划”,12家企业签约落户园区,近30个项目入选“龙城英才计划”。2020年以来,园区累计举办26场“云路演”,吸引215家以色列企业参与,达成合作意向180个。
活力在联合创新中迸发
新年伊始,中以常州创新园内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TED讲堂内座无虚席。一场由园内企业为主角的分享会吸引了众多创业者的目光。在这场分享会上,常州华森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华森医疗)联合创新研发中心办公室主任刘宇欣讲述了“华森的技术开发道路”。
作为我国骨科领域的领军企业,华森医疗能一直处于创新前沿的秘诀就在于联动创新。通过联合研发机制,华森医疗研发制造的创新产品几乎成为业内产业化发展的风向标。去年底,华森医疗在中以研究院的牵线搭桥下,找到了新的联合创新伙伴——以色列Trendlines集团。未来双方将在新型肠吻合器领域联合发力,共同攻关研发能够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产品。
和华森医疗一样,璟和技创机器人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璟和技创)近年来也因为联合创新获得了技术研发上的突破与发展。
“它的每个关节上都装有一个运动电机,带动机械部件进行运动,旁边还装了若干个传感器,配合算法进行实时监测,这样就能带动下肢不能正常运动的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在产品展厅,璟和技创电子研发工程师郝嘉俊演示了儿童下肢康复机器人。这台康复设备专门为下肢步态功能障碍的儿童设计,属国内首创,可以为截瘫、肌萎缩、脑瘫等患儿提供各类步态训练,帮助他们进行下肢康复训练。
成立于2012年的璟和技创是专业设计、制造高端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和提供数字化康复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从前,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的下肢康复机器人,都依赖进口,璟和技创潜心钻研,打破国外垄断,研发制造了国内首台成人下肢康复机器人。2018年,璟和技创通过中以常州创新园与以色列Meditouch公司进行技术、业务等方面的合作,创新推出新一代成人下肢康复机器人和儿童下肢康复机器人。
2020年,璟和技创正式入驻中以常州创新园,借助这一服务平台,引进以色列国家康复中心和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相关科研项目,并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中以运动康复实验室,逐步向苏浙沪地区的重点科研机构推广产品。
除了技术上的合作,璟和技创还通过中以常州创新园找到了新的业务方向——社区和个人康复领域。“去年我们与以色列的Playwork公司进行了关于Playball康复训练球的合作洽谈,商务部分已经基本确认,正在积极进行临床方面的推广。”未来,璟和技创希望可以通过中以常州创新园的服务平台,对接更多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及更广的先进技术资源,将国外先进的康复医疗技术及产品引进国内,惠及更多功能障碍患者,推动我国康复产业蓬勃发展。
创新火种在这里点燃
去年10月19日,“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江苏分会场启动仪式上,由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常州大学共同建设的新型科教融合学院——中以科创学院正式揭牌。这意味着在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上,中以常州创新园走出了一大步。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中以常州创新园深谙此道。从创立伊始,中以常州创新园便借鉴以色列创新人才的培育经验,不断探索本土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
中以常州创新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研究院旗下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平台,园区联合常州大学等本地高校和以色列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的联合培养,常州大学机器人产业学院也由此成为国内第一个常驻园区开展本科阶段教学的高校学院。通过小班精英化教学、项目化课程设置、国际化课程资源共享,园区与常州大学在“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共同创造了国内本科高校中唯一一套项目制教学体系。“不同的项目被引入课程,在项目研究中解决问题。”常州大学机器人产业学院大四学生窦海波说。
在学生深造方面,园区还与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常州大学共同签署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合作协议,2021年首批3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被本·古里安大学录取,赴以色列开始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为了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从“实战”中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中以常州创新园连续举办了五期“智能C端科创训练营”,吸引国内一流高校的数十个创业团队参与。“参加完科创训练营,我才真正体会什么是创业,什么是从用户需求中找痛点,什么是创业者思维。”来自江苏大学的程瀚是2021“智能C端科创训练营”秋令营的一位营员,这段有导师全程指导的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创新的火种在一个个富有激情的年轻人心中点燃,进而生成中国经济中最富活力的细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