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红色资源助力高校团组织活力提升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2022-02-22邱天添朱以财肖雅娴徐怡涵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团组织红色

邱天添 朱以财 肖雅娴 姜 鑫 徐怡涵

(泰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中强调,要用好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发挥革命英烈、时代楷模示范引领作用。[1]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存的地方红色资源,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涵盖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等丰富内容,对青年大学生而言,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推动力,是高校借以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学习、提升团组织活力的优质教育资源。[2]鉴于此,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创新开展系列活动,不仅是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探索,也是提升高校团组织活力的内在要求。

一、地方红色资源助力高校团组织活力提升的价值阐释

(一)推进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地方红色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其承载的深刻精神文化价值与教育功能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本质属性和目标追求相一致,也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相契合,是提升高校团组织活力的主渠道之一。《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中指出,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共青团履行为党育人的政治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接受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高校作为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主要阵地,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实施红色育人的主战场。[3]在“大思政”和“三全育人”的格局中,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将其贯穿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不仅有利于引导团员青年从红色资源、红色血脉中汲取精神信仰、前行力量,指引团员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肩负国家振兴、民族富强大任的时代新人,进而使得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也有利于洗礼团员青年的思想、触动其心灵,使之切身感受到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与历史价值,更加有利于他们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从而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4]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实效性问题是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突出问题,因而提升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5]地方红色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且能为当今我们所开发利用并承载着各种政治文化精神的总和。[6]它既是我们党和国家艰苦卓绝、辉煌奋斗的历史见证,也是当今社会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与教育资源。因此,高校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好地方红色资源,构建红色资源育人模式,以团日活动为主要载体,以主题班会、团课等活动为辅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调动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将党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自己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传承红色文化,传递红色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7]值得指出的是,这与《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中“提升共青团员的精神素养和斗争本领”的要求是高度一致性。

(三)激励高校共青团特色工作创新

地方红色资源不仅是传承革命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资源,更为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引方向,应成为高校团组织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突破口,对鼓励当代大学生勇立潮头、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外化于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贯彻《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高校团组织借助地方红色资源,将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充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挖掘红色课程内容、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方法,一方面,能够使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得到更深层次的完善和提高,另一方面,亦可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践内容,拓宽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平台,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精神与智慧播洒到每一个学生心中,深化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丰富内涵的认识,提升他们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信仰坚定、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当然,这也为更好地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校团组织向“活力团组织”迈进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二、高校团组织利用红色资源组织开展活动的现状考察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团组织利用红色资源组织开展活动的现状,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高校学生对红色资源的了解度、高校团组织对红色资源的传播度、高校团组织对校园红色文化的建设性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了解高校团组织利用红色资源组织开展活动的现状。本次调查主要以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的55所高校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通过网络形式随机发放问卷,调查历时43天,共发放问卷720份,实际回收问卷720份,且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共设置22道客观题,以了解高校学生对红色资源的态度、高校团组织对红色资源宣传的重视程度及高校团组织利用红色资源组织开展活动的现状。在整合问卷数据分析后发现,当前,部分高校团组织依托红色资源组织开展活动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改进:

(一)实践活动开展频率有待提高

本次调查问卷中,在“您所在学校开展校外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的频率”这一问题中,有29.17%的学生选择“比较少”,有13.33%的学生选择“很少”(如图1所示)。从这一问题中可以看出一些高校团组织开展有关红色资源的实践性活动较少,少部分高校团组织未能加强顶层设计,不够重视利用红色资源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8]此外,在“您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红色资源?”这一问题中,有83.33%的学生选择课堂讲授,有80%的学生选择新闻媒体(详见表1),两种方式皆为间接性了解红色资源的相关知识,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学生缺乏以第一视角发现探究红色资源的机会,由此可见,部分高校团组织在利用红色资源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的频率上有待提高以及在红色实践活动的创新方面仍有较大进步空间。[9]

图1 高校团组织开展校外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的频率

表1 学生了解红色资源的渠道

(二)与第二课堂的关联性有待提升

本次调查问卷中,针对“您觉得是否有必要把红色文化融入第二课堂?”这一问题,有95.8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然而在“您所在学校在第二课堂中利用红色资源的频率”这一问题中仍有27.5%的学生选择“一般”,有15.83%的学生选择“比较少”(如图2所示),可见部分高校团组织将红色资源与第二课堂结合程度有待提升。教育部等十部门在2022年8月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指出:“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各地各学校可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个学段各门思政课。”[10]由此可见,将红色资源与红色元素引入第二课堂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育人方法。[11]在“您所在学校是否开设了关于地方红色文化的校本课程?”这一问题中,有20%的学生选择了“否”,说明部分高校团组织仍须深度挖掘地方红色资源,提高红色资源与第二课堂的关联度。

图2 高校团组织在第二课堂中利用红色资源的频率

(三)与高校文化氛围的融合有待加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美育工作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蕴含着厚重的美育文化,红色资源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12]然而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在“您是否愿意参加本校校园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这一问题中,有7.5%的学生认为与自己无关(详见表2)。

表2 学生参加本校校园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意愿

目前,部分高校团组织依托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往往局限于集体到革命旧址、纪念地、博物馆参观游览,缺乏相应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计划方案、实施细则、效果评价等内容,难以形成良好的实际效果。调查发现,有50%的高校团组织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一般,宣传力度也一般,甚至有7.5%的高校团组织不太重视红色文化,很少宣传(详见表3)。可见,少数高校团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不够重视对红色资源的宣传推广以及红色思想教育引导,不利于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

表3 高校团组织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和宣传程度

关于当前本校红色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有63.33%的学生认为活动组织流于表面,形式化现象严重;60.83%的学生认为活动内容单薄陈旧,创新性不足;55%的学生认为活动形式传统固化,缺少时代青春元素;39.17%的学生认为活动中红色主题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如图3所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部分高校团组织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的红色文化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发现,部分高校团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的形式单一固化,趣味性不足,红色教育氛围不浓,多以观看影视片、参观博物馆、瞻仰祭扫烈士墓等为主,缺乏对红色资源的整合与深入挖掘,使得红色资源教育流于表面,未能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难以与现实生活衔接,无法达到迁移效果。[6]

图3 高校红色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四)传播方式与学生主体契合度有待提升

目前,高校团组织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但在信息化网络时代,又有一定的滞后性。部分高校红色资源教育的主要传播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实地观摩、现场宣讲等活动方式(详见图4)。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相较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等传播方式来说,他们更加倾向于使用网络新媒体,传统守旧的红色资源教育模式并不利于提升高校团组织活力。本次问卷中,针对“您所在的学校是否有专门开设红色资源教育的网站、公众号等平台?”这一问题,有29.17%的学生表示不清楚,11.67%的学生表示没有(详见表4)。管窥可见,部分高校团组织在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助力团组织活力提升的同时未能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如创建红色网络平台等,一些高校团组织亟须创新红色资源传播方式,契合学生主体,为广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通道。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团组织对媒体平台建设缺乏新意,在版面设计方面大多采取简单枯燥重复的版式,缺少吸引力,忽视了学生群体的主体性,不能很好地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对学生群体进行熏陶。[13]

图4 高校红色资源教育的主要传播方式

表4 本校专门开设红色资源教育网站等平台情况

据相关调研发现,红色文化活动的话语风格往往较为庄重严谨,表达时理论学术性和抽象性较强,而大学生的语言风格偏活泼诙谐,表达时更倾向于生活化和动态化。因此,部分高校红色文化与大学生之间的接触交流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形成了一定的反差。少数高校团组织在传播红色资源时对红色文化的表达和解读方式过于生硬呆板,语言欠缺生动,大学生熟悉的新鲜话语融入度不够,难以深入探索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使得红色资源文化成为严肃的理论而被学生疏远。

三、地方红色资源助力高校团组织活力提升的现实路径

地方红色资源不仅具有地域特色性,更是当地革命历史的生动见证,蕴含着丰富的本土精神文化,有较强的思想引领性和政治导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14]不难理解,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助力高校团组织活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实践动力。

(一)立足地方沃土,开展研学寻访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担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使命。首先,高校团组织的首要任务是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因此,需要加强红色教育的顶层设计,依托丰富的地方红色资源组织青年大学生开展集研究性、探索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红色寻访研学活动,帮助他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与使命担当,为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思想基础,从而为高校团组织工作助力。其次,高校团组织可以与当地红色资源基地开展创新性合作,打造高校采风基地,开展实践研学活动。例如,泰州学院组织青年学子利用暑期时间开展红色实践研学活动,分赴南京、镇江、徐州、南通、扬州等地,了解江苏十年的发展与变迁,感受江苏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江南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纷纷加入红色资源研学行列,致力于地方红色文化传播。此外,高校各团支部可以在学生干部的带领下开展研学寻访,组建红色资源学习小组,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挖掘红色元素,引入第二课堂

《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要要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积极举措。首先,高校团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挖掘本土红色元素,选取合适的革命历史事迹、英雄人物案例融入第二课堂,让红色文化根植于学生学习过程之中。其次,高校团组织可以结合第一课堂教学安排,统筹设计第二课堂,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交互融合。再次,高校团组织可以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鼓励思政课教师充分挖掘当地红色元素,打造第二课堂红色精品课程,让地方红色书籍成为学生了解地方红色资源的重要工具,使第二课堂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前沿阵地。[2]此外,高校团组织可以将地方红色资源与学校专业相结合,勉励学生自主探索红色资源,将自主研究成果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推进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建设。[16]例如,泰州学院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等重要活动中,讲述红色文化,通过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会”“红色文化社会实践队”等方式,将红色文化实践与专业相结合,加强地方红色文化传承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第二课堂相融合。与此同时,将红色基因传承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相融合也已经成为该校的一大特色,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的目标。

(三)整合红色资源,繁荣校园文化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地方红色资源可为高校育人功能的发挥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首先,高校团组织可以邀请当地革命烈士家属、志愿者等人物进校与团员青年面对面,谈一谈他们与党的故事,讲一讲共产党百年来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使得青年团员切身体会当今盛世的来之不易,争当时代新人。[17]其次,依托地方红色资源特色,高校团组织可以开展校园红色主题文化周活动,如举办英雄人物故事征文、红色书籍讲坛、红色文创设计、红色知识竞赛、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歌咏比赛等校园特色红色活动,打造“红色文化流量”。高校团组织还可以将校史与党史相融合,打造独具一格的特色活动。例如,浙江理工大学通过红色档案馆、红色志愿团、红色手绘馆等红色文化打卡地,让学生“体验式、场景式、沉浸式”地感受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节”“红色文化课”“红色故事会”“红色歌剧进校园”等品牌活动生动诠释了“红色”的丰富内涵。此外,高校团组织也可以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学校专业特色活动相结合,举办一系列“我与红色资源有缘”的特色活动。例如,江苏师范大学以“专家领衔、研究生参与”的方式,开展“我的烽火岁月——徐州市退役军人口述史研究”项目研究,用口述史研究的方式记录历史,系统整理老英雄、老前辈的珍贵回忆和光辉事迹;扬州大学组织学生以党史理论宣讲、情景剧巡演、主题作品展览、红色旅游巴士等上门宣讲方式,将红色故事融入百姓生活。这些都是可资借鉴的案例。

(四)创新推广方式,搭载传播平台

用好红色资源,提升红色教育实效性就必须创新传播形式与宣传手段,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推广宣传。除了传统的实地观摩、现场宣讲等活动方式,高校团组织还可以利用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推送红色文章与英雄故事,加强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建设,丰富新媒体平台内容,为青年学生搭载便利的红色文化学习通道,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红色文化知识,于潜移默化中获得思想与精神上的熏陶。此外,高校团组织还可以依托学校专业优势,将红色资源“活”化,通过与舞台表演、素材剪辑、新闻播报相融合,每天一集在官方平台展示,做到融艺术性、观赏性、教育性于一体。与此同时,可以在校园内打造红色资源虚拟实践展馆,结合当代盛行的VR技术,实现校园内便可在虚拟仿真实景中沉浸式体验革命历史的真实场景。当然,红色资源文化的推广不应局限于对各种传播媒介的应用,还可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传播合力,成立红色文化学生宣讲团,着重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与较高政治素养的学生宣讲队伍,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更好地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学校。宣讲团还可以联合大型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等,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让学习红色文化在全校蔚然成风,落实高校团组织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任务,助力高校团组织活力的提升。[18]

综上观之,红色资源是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19]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团组织活动中,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的研究课题,既能体现地方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也是提升高校团组织活力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团组织应依托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开展系列有内容、有实效、有张力的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中受教育,实现理论认知与情感认同的知行合一,最终达到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动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团组织红色
红色是什么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红色在哪里?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追忆红色浪漫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