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产业园区建设中的应用
2022-02-22季兰张巍王蕊
季兰 张巍 王蕊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167)
0.引言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当前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作,解决长期以来在产业园区建设中的规划问题,通过对过去项目的总结、统计与分析,制订出促进产业园区建设的科学方案,从而使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衡发展,达到最大化。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标群体是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发展规划[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能够合理调整产业园区的布局,还可以减少开发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对当前生态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园区是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规划中的特定区域,也是环境污染集中区和环境风险凸显区[2]。产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加强空间环境管控,严守区域环境底线,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为提高评价区域内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效能服务;对各环境要素进行本底监测,摸清区域环境本底值,核算区域环境容量;根据区域内产业的发展规划核算污染物排放总量;预测区域开发所带来的环境影响;针对区域污染排放现状及预测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减缓对策;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是否能满足区域内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明确区域内的建设项目负面清单及准入清单;明确区域内单体项目可简化的内容。
1.评价总体原则[3]
(1)全程互动原则。规划环评在规划编制早期介入并全程互动,确定公众参与及会商对象,吸纳各方意见,优化规划。
(2)统筹协调原则。协调好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园区环境保护关系,统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共治、资源集约节约及循环化利用、能源智慧高效利用、环境风险防控等重大事项,引导产业园区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
(3)协同联动原则。衔接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细化产业园区环境准入,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简化,实现区域、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系统衔接和协同管理。
(4)突出重点原则。立足规划方案重点和特点以及区域资源生态环境特征,充分利用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规划实施的主要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重点关注制约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和重大环境风险因子。
2.评价基本任务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加强空间环境管控,严守区域环境底线,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为提高评价区域内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效能服务,主要评价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方案分析。分析规划目标、定位、产业结构、布局、环境保护措施与国家、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政策与规划、生态文明战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符合性,重点分析规划与相关上位规划以及相关规划、条例等的协调性。根据规划依托的资源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规划实施过程的多变性,分析规划实施的不确定性以及环境影响特征。
(2)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系统分析规划实施对可能受影响的资源、环境要素的影响类型和途径,针对环境影响识别确定的评价重点和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不确定性分析设置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情景,预测规划实施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周边环境要素、生态系统等的影响程度及范围,根据可供规划实施利用的资源量、环境容量等综合分析区域资源与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支撑能力,提出区域污染防治、整改重点。
(3)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从评价区生态敏感区分布与保护要求、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功能组团布局与发展方向、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分析规划区选址、发展规模的合理性,分析内部各功能组团之间以及与外部敏感区之间的环境协调性,提出优化发展建议,提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对策、措施。
(4)“三线一单”的制订。依据《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和《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结合区域现状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规划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提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建议,提出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3.环境影响识别
3.1 规划的环境影响及性质
根据规划发展规模、产业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结合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环境质量现状,在充分分析区域内现有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识别各产业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对自然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资源能源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1.1 环境质量方面
规划方案将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大气、土壤等环境排放多种污染物,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
3.1.2 生态环境方面
陆域生态:规划产业的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占用土地的原有自然植被变为工业用地,动物消失或迁移,原有生态系统的格局随之改变。
水生生态: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城市污水厂排放将导致局部水环境质量下降,对水环境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3.1.3 资源能源消耗
土地资源:规划方案的建设将占用部分土地,甚至与生态空间保有产生竞争。
水资源:生产和生活规模的持续发展需消耗大量水资源,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将降低区域水质功能,间接减少了可用水资源的量。
能源:规划方案的发展将消耗一定天然气、电等能源。
3.1.4 社会经济
经济规模:规划方案的实施将使区域国民经济总量发生显著变化。
交通: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加强地区间的联系,缩短节点间的通达时间。
城市化水平:产业的发展、城镇的建设都将提高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农民转变为居民,提升城市化水平。
人居环境:三废排放会影响人居环境,但城市建设的推进对提升人居环境又是有利的。
3.2 环境影响重点识别
3.2.1 土地资源
规划方案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有:(1)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城市建成区扩大和人口增加需要增大土地资源的供给;(2)交通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建设用地扩大增加土地资源压力;(3)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改善土地资源的质量。
3.2.2 水环境
影响水环境的规划方案主要有:(1)城镇化发展尤其是城镇人口的增长导致城镇水资源供给压力增大,增加了生活污水排放;(2)规划布局变化引起不同区域污染排放增大。
3.2.3 大气环境
影响大气环境的规划方案主要有:(1)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负荷增加;(2)规划布局会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3)交通运输业的扩大会加重大气环境压力。
3.2.4 固体废物
影响固体废物的规划方案主要有:(1)人口增长会增加固体废物的排放量;(2)工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也会增加固体废物的排放;(3)市政基础设施即垃圾收运体系的健全有助于减少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
3.2.5 生态系统
影响生态系统的规划方案主要有:(1)城镇化发展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2)规划布局会对周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3)生态建设方案对生态系统产生有利的影响。
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产业园区建设中的应用
4.1 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规划环评以《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为主要依据,强化“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建立,结合环境管控目标设定不同情景进行推演,进而论证规划方案合理性并最终确定优化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和环境管控要求。
4.2 区域经济环境系统预测
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是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的首要影响因素,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中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是资源利用的根本原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资源利用是不充分的,导致非生产和生活目的的废物产生和排放,是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制约作用,资源瓶颈、环境污染反过来也会限制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社会福利的进一步提高。基于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次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预测为基础,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压力进行预测。
4.3 碳排放分析
根据区域的规划产业定位,通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按照“低碳、生态、智能”的理念,以传统工业绿色化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快工业节能降耗减排,促进工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使工业园区成为高效、清洁、低碳、绿色发展的辐射源和示范区。支持碳减排的保障措施如下:
(1)完善绿色制造奖励政策。产业园区对企业实施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建设绿色产业工厂,对绿色工厂项目实施豁免限停产管控政策,建立绿色制造企业培育库。
(2)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宣传实践。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宣传,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宣传,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加大宣传教育深度和广度,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开展“创绿”行动。创建集约型企业、部门、工段,制定用水、用电标准,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提高办公、生产资源利用效率。
(4)推进绿色监督。建立信息公开和决策机制,明确公众参与规则和程序,推广公众监督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考核的重点。
4.4 规划所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4.4.1 对入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规划环评不能代替项目环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建设单位可以简化”,但是具体建设项目必须关注问题如下:(1)邻近居住、工业用地、工商混合用地在具体项目环评时需加强废气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排放可行性分析,严格控制废气无组织排放;(2)废水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危险废物须安全处置;(3)涉重金属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严格控制COD、NH3-N排放总量;严格控制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SO2、NOX等排放总量。
4.4.2 简化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对于符合规划环评制订的“三线一单”项目,可以适当简化环评文件内容,简化内容包括规划协调性分析、环境现状评价、污染防治措施及公众参与等,但对于如下项目应重点进行管理。
(1)环境影响较大项目前期介入严格把关。对于编制“报告书”的所有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部门对环境影响较大项目须提前介入,在项目前期着重审查其是否符合“三线一单”要求,对不符合的项目直接予以否决,不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环保部门在建设单位填报的环境影响申报表中明确提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
(2)正确选择产业结构。规划区域环境容量有限,要避免高耗水高耗能的工业项目。
(3)采用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原则。将工业园内各企业的工业三废和有害排放物作为资源在企业间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凡是符合生态工业的项目积极扶持。
4.4.3 跟踪评价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结合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国家和地方最新的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和公众对规划实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的意见,对已经和正在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调查和评价,分析规划实施的实际环境影响,评估规划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有效性,研判规划实施是否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规划已实施部分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规划后续实施内容提出优化调整建议或减轻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建议每隔5年组织一次跟踪评价。若规划方案作出重大调整,应重新开展规划环评。
5.结语
在开发方案实施过程中,认真落实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缓区域开发可能带来的不良环境影响,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环境影响可以接受,后续进入产业园区项目需按照环境准入清单进行管控,应贯彻落实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内涵,严格执行“三线一单”,持续推进生态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计划,从而确保所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