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劳动习惯 提升劳动技能
2022-02-22赵艳闫洁
○赵艳 闫洁
我校把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三教”融合的劳动教育实践方略,将劳动教育与学校课程活动建设、家庭劳动教育、社区志愿者服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紧密结合,让每一个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增强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的认知,从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实现以劳树人、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1.扎实开展校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校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把劳技课纳入课表,学习内容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车模、纸工、饮食类;纺织、针线、十字绣类;雕刻、陶艺、花艺类;绿色家居、环境保护类等。学校每年五月进行“我有一双小巧手”劳动技能大赛,结合每个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分别设定了难易程度不同的分层实践活动。各班同学首先在班内进行初赛,获胜的同学代表班级参加校级比赛,最终获胜者将成为学校的“劳动小能手、小巧手”,给予大力地表彰奖励。学校还定期组织“劳动作品展示评比”活动,一件件精美的劳动作品展示了学生的心灵手巧,也展现了学校劳动教育的成果。
2.家庭成为劳动教育的训练场。学校将每个家庭视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引导家长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从小养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每个寒暑假,教师都会为学生精心布置一些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作业,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素养。疫情期间,学校通过钉钉在线直播授课的方式,给学生讲授劳动技能课,开展家庭“整理小达人”“种植小能手”“厨房小当家”等劳动技能展示活动。活动中邀请家长参与,共同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
3.依托志愿服务践行劳动教育。学校与所属西苑社区联手举行共创文明社区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学生在劳动课程中习得垃圾分类、一水多用等劳动技能,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用自己的双手美化周围的环境,服务身边的居民。石家庄市创建文明城期间,我校师生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开展各类公益劳动服务活动,多彩的志愿者实践活动被《河北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在共青团石家庄市委评选最美公益班级中,我校有三个班级荣获最美公益班级称号、学校获公益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4.利用基地资源促进劳动实践。我校积极利用石家庄市教育局推荐的研学基地资源,丰富学生社会劳动实践内容,每月组织学生两次到省农林科学院进行劳动体验和基础农业科学研究。学校特聘农科院八位农业专家为校外辅导员,每月到校给师生作农业科学专题培训,使学生了解“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有机农业”等专业知识。
几年来,石家庄市西苑小学的劳动实践教育带给学生无限发展的可能,学校通过开辟一条学校、家庭、社会“三教融合”的劳动教育育人新途径,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劳动、学会感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自然,置身于开放的学习环境,多渠道获取各种劳动知识和生活体验,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劳动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