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2022-02-22马桂英
马桂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内容之一,意味着它不再是以前的经济建设或者社会建设就能涵盖得了的,它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宏大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立地位和独立价值,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对我们如何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更紧迫、更严格的要求。
一、牢记嘱托,奋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长城横亘、黄河穿越、山水林田湖草沙兼备,千百年来就是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因此,党中央历来对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的构筑十分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对内蒙古的生态安全屏障的筑牢念兹在兹、寄予厚望。一次次部署,一次次嘱托,一方面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深情厚爱,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内蒙古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高度重视。这些部署和嘱托,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体现,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近年来,内蒙古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以草原和森林生态恢复与建设为切入点,以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为抓手,标本兼治,厚筑生态文明制度之堤,倾注科技的渗透和介入,注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国际合作等,使内蒙古从茫茫林海到辽阔草原,从山峦碧波到戈壁荒漠,横跨“三北”的内蒙古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日益凸显。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全面遏制并实现总体良性循环,林地生态系统状况明显改善,林地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明显增强,节能减排能力持续增强,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循环型产业链基本建立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抑制风沙、涵养水源、缓解气候变化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进一步增强,这为我们进一步筑牢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保持战略定力,致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重大安排部署,我们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清晰地擘画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内蒙古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行动纲领。
(一)加强党的领导,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政治保证
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不可能一蹴而就,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各项保障措施,确保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在筑牢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过程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立足内蒙古实际,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生态建设的精神,制定出台一系列草原和森林等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制度法规,有力推动了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构筑成效显著。实践证明,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各方力量,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就能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时期,内蒙古一如既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十九大精神、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中央嘱托,提出“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走新型‘四化’同步发展之路,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祖国北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指导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路径。根据党和国家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科学规划设计,制定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加强和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从转变执政理念、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生态工程提高环境承载力、深化产业体系改革、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各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的实践中,组织和领导广大企业、人民群众同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不懈斗争,一届接着一届干,为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的构筑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如今,在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高起点站位,出台《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规划,高标准谋划布局。在此背景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履职担当,把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装在心上、担在肩上、抓在手上。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在决策和具体工作中,时刻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牢牢把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这条主线。
(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转型是发展的基本要求,不仅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问题。内蒙古要始终坚持把绿色转型作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选择和根本之举。
首先,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推动绿色转型上做文章。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立足资源禀赋、体现优势特色,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找出路,在推动绿色转型上做文章;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培育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业;制定绿色制造标准,打造一批绿色示范标杆,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淘汰关停一批落后产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牧业深度融合;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努力在绿色转型中促进构筑生态空间新格局。
其次,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围绕能源、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和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加强科学配置,提高循环利用水平;加强共伴生矿产综合开采利用;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加大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实施工业绿色化改造项目。
再次,健全生态保护政策体系。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建立精细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探索开发绿色国内生产总值考核试点,构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跨地区、跨流域覆盖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环保督察力度。加快形成支撑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让山水林田湖草沙涵养内蒙古的绿富美。
(三)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切入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这不仅汇聚了奋进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更为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锚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大力推进呼包鄂、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着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钢铁、焦化、水泥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建立防止反黑反臭长效机制;加强农业农村和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建立河湖休养生息长效机制,建立水生态环境质量空间管控体系;特别是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打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攻坚战,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实施耕地周边污染源整治;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农业废弃物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工程;打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牢固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这为我们如何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供了“船”和“桥”。
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大局观、全局观,把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统筹考虑、综合施策。特别要加强草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精心组织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根据退化、沙化程度对草原进行分类治理,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落实林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林地审核审批制度,建立和完善森林保护培育和经营制度,加强天然林保护与营造林建设,全面推进天然林保育、公益林管护、退化林分修复,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强化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加强以黄河、西辽河为重点的河湖湿地保护修复和“一湖两海”生态综合治理,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不断增强生态建设的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
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需要以强有力的监管为保障,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过程监管体系,保持高压态势,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浓厚氛围。
(五)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目标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更加系统、全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动进一步落到实处,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和实现绿色发展上的决心和能力。内蒙古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双碳”工作为总牵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聚力发力。
在碳源侧,以产业绿色化改造促进减碳。运用先进技术和低碳循环经济理念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大力引导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推行清洁生产,推动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链延伸,提高产业关联度,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提质升级,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以此加大减碳力度。同时,加快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着力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环境友好型产业,使环境友好型产业成为引领减碳步伐的新动能。
在碳汇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内蒙古森林、草原、农田面积大,而农田、森林、草地和湿地具有很强的固碳功能,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充分利用坡地、荒地、废弃矿山等国土空间开展绿化,增加森林、草地等植被资源总量,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强化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计量监测,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林草碳汇试点,推动内蒙古森工集团等企业的碳汇项目储备,打造全国最大的国有林碳汇储备基地;开展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
政策保障上,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完善内蒙古碳达峰、碳中和“1+N+X”政策体系,着力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内蒙古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辉煌,绘就美丽内蒙古、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