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北宋智坚的菩萨戒

2022-02-22张重艳

西夏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真言菩提菩萨

张重艳

在黑水城和敦煌文献中,有两件关于北宋端拱二年(989)西行僧人智坚的文书,一件是B63《端拱二年智坚等三人往西天取菩萨戒记》,收于《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①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65页。,据李正宇先生考证,此件文书为敦煌文书②李正宇:《俄藏〈端拱二年八月十九日往西天取菩萨戒僧智坚手记〉决疑》,载甘肃省敦煌学学会,社科纵横编辑部《敦煌佛教文化研究》,社科纵横编辑部,1996年,第3—11页。。一件是S.3424V《端拱二年往西天取菩萨戒兼传授菩萨戒僧智坚状》,收于《英藏敦煌文献》第5卷③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古文献编辑委员会、英国国家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藏敦煌文献》(第5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0—84页。。目前,史学界对这两件文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文书反映的北宋初年灵州、沙州的中西交通状况的研究,主要成果有杨富学、陈爱峰的《西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黑水城出土文献为中心》④杨富学、陈爱峰:《西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黑水城出土文献为中心》,载沈卫荣等《黑水城人文与环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74—475页。、冯金忠的《宋初的黑水城与中西交通——以智坚文书为中心的考察》⑤冯金忠:《宋初的黑水城与中西交通——以智坚文书为中心的考察》,载孙继民等《俄藏黑水城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948—956页。等;另一方面是对文书反映的佛教问题的研究,如侯冲的《中国佛教仪式研究——以斋供仪式为中心》对S.3424V文书反映的受斋仪式程序进行了研究①侯冲:《中国佛教仪式研究——以斋供仪式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59—261页。。陈玮的《黑水城文书所见北宋初年西行求法僧研究》②陈玮:《黑水城文书所见北宋初年西行求法僧研究》,《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第77—82页。不仅对当时的中西交通状况进行了研究,而且还分析了智坚所传的菩萨戒。以上研究成果非常重要,为我们了解智坚文书提供了必要且翔实的阐释,但针对S.3424V的文本和涉及的菩萨戒,学术界研究尚有未尽之处,笔者不揣浅陋形成此文,祈请方家指正。

一、S.3424V文本分析

S.3424V共7纸,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中间有空白隔开,第1—4纸是受菩萨戒弟子的每日修行仪轨文,第5—7纸是受斋仪式。每日修行仪轨文字迹潦草,多处有重墨、涂抹的痕迹,很多文字无法辨识。笔者按照每日修行仪轨的文字顺序,把文本内容分成三个层次逐步分析。

1.文书第1—13行尚能识读,移录如下:

(1)端拱二年往西天取菩萨戒兼传授菩萨戒僧智坚状

(2)往西天取菩萨戒兼传授菩萨戒僧智坚敬劝

(3)受戒弟子每日早起,夜头二时,行道烧香,净水养供,咒香偈云:

(4)戒香、㝎香、惠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光明云台遍法界

(5)供养十方无量佛,供养十方无量法,供养十方无量僧,遍闻

(6)普勋证寂灭。一切众生亦如化,香??唵嚩啰二合香???

(7)?????唵引???嚩罗?斛。先须摄念本

(8)师、阿阇梨、诸菩萨名号,手抱香炉到佛像前诸云:

(9)弟子厶甲等普及法界众生,敬礼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

(10)敬礼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三拜,敬礼普贤菩萨三拜,

(11)敬礼都率天宫慈氏?三拜,敬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三拜,敬礼十方

(12)三世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三拜。若有四部弟子犯十恶五逆

(13)重罪,志心受持诸陀罗尼。若有???普受菩萨灭罪真言

1—6行内容是智坚劝受菩萨戒弟子每日早起,行道烧香。6—7行有陀罗尼,内容识读不清。8—13上半行是让受菩萨戒弟子摄念本师、阿阇梨、诸菩萨名号。受菩萨戒有严格的程序仪式,在仪式开始时,需要祈请诸佛菩萨降临道场,这一程序称为“请师”,请师是受菩萨戒仪式的重要环节。敦煌文书P.3293V《受菩萨戒文》③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第127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1986年,第356页。有“诸佛子,汝等谛听,凡敬受菩萨戒者,皆须请师。若不请师不成受戒。启请/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和尚,文殊师利为羯磨阿阇梨,弥勒菩萨为敬受师,十方诸佛/为证戒师,一切菩萨为同学伴侣。汝等至心作语二请。/弟子某甲奉请本师释迦牟尼佛降临道场,与弟子为受戒和尚。/奉请文殊师利菩萨降临道场,与弟子作羯磨阿阇梨。/奉请弥勒等佛降临道场,与弟子作教戒师。/奉请十方诸佛降临道场,与弟子作证戒师。/奉请诸大菩萨降临道场,为同学伴侣。/奉某师为弟子作传戒师,我作诸师故得受菩萨戒。”从P.3293V来看,本师指释迦牟尼佛,阿阇梨指文殊师利菩萨,诸菩萨指如弥勒等佛、十方诸佛、诸大菩萨,诸佛菩萨各有其功能。《无畏三藏禅要》中的受菩萨戒仪轨第七是请师门:“弟子某甲等,奉请十方一切诸佛及诸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执金刚菩萨、文殊师利菩萨、金刚藏菩萨、除盖障菩萨及余一切大菩萨众,忆昔本愿来降道场,证明我等至心顶礼。弟子某甲奉请释迦牟尼佛为和上,奉请文殊师利为羯磨阿闍梨,奉请十方诸佛为证戒师,奉请一切菩萨摩诃萨为同学法侣,唯愿诸佛诸大菩萨慈悲故,哀受我请,至心顶礼。”①[唐]慧警:《无畏三藏禅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943页中。

2.…13下半行—29上半行是受持诸佛菩萨真言。

13下半行—14上半行是菩萨灭罪真言。《大正新修大藏经》《卐新纂续藏经》均无菩萨灭罪真言。

14下半行—21上半行是阿閦如来灭轻罪真言。阿閦如来是佛教密宗的五方佛之一,《大正新修大藏经》《卐新纂续藏经》均无阿閦如来灭轻罪真言。

21下半行—22上半行是三身真言。唐代密宗善无畏大师所译《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有三身真言:“阿罗波遮那,一字唵慈临二合,万事通用是名出悉地……阿微罗吽佉,大日如来真言中品悉地,是名入悉地……若诵一遍如转藏经一千遍。阿鑁览唅欠上品 悉地,毘卢遮那真言,是五字者是名祕密悉地……若诵一遍当如转一切经一百万遍。如是三种悉地真言,虽佛顶尊胜心真言,皆是大日如来三身真言也。”②[唐]善无畏译:《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913页下。智坚仪轨文三身真言作“阿鑁览唅欠 阿尾罗贺佉 阿罗跛佑曩”,顺序上不同,文字上也有一些差异。

22下半行是十方诸菩萨真言。唐代密宗不空大师所译《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有真言:“唵引萨嚩怛他誐哆一迦野弭嚩枳唧哆二嚩日啰二合钵啰二合拏每三嚩日啰二合满娜喃迦噜弥四唵引嚩日啰二合吻尾一切五”。③[唐]不空译:《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311页下。但此经并不称此真言为“顶礼十方诸佛菩萨真言。”智坚仪轨文中十方诸菩萨真言作“唵?萨罗二合嚩尾??”,是此真言的缩写版,文字也有出入。

23—25上半行是释迦牟尼佛真言。《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大佛顶无畏广聚如来佛顶召请诸佛品第十三”有《释迦牟尼佛根本咒》:“南谟薄伽嚩帝舍枳也二合牟那曳多他伽多耶阿去罗诃帝三藐三步驮耶怛侄他唵阿尔帝阿尔多引祚曳何罗何罗米底唎二合阿耶婆噜枳帝迦罗迦罗摩诃三末耶引悉㖒婆囉跋罗摩诃菩提曼荼尾誓莎末囉娑摩钳三摩炎菩提菩提摩诃菩提塞嚩诃。”①《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9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167页上。智坚仪轨文作“曩谟薄伽伐帝?释迦??曳引/怛?????????驮野怛你也二合他?/唵母?々々摩诃母? 萨呵”。智坚仪轨文此处是释迦牟尼佛根本咒的缩写,且一些译字不大相同。

25下半行—27行上半行是灭罪真言。北凉法众译《大方等陀罗尼经》第三有:“离婆离婆谛一仇呵仇呵帝二陀罗离帝三尼呵罗帝四毘摩离帝五莎呵六,文殊师利此陀罗尼,是过去七佛之所宣说,如是七七亦不可数亦不可计。”②《大方等陀罗尼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1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656页中。智坚仪轨文灭罪真言作“离婆々々帝 求诃求诃帝 陀罗尼帝毗摩啰帝/莎呵”,是七佛灭罪真言的简缩版。

27下半行—29上半行是慈氏真言。英藏敦煌文书有“慈氏真言”,S.5555《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末尾抄写有《观弥勒菩萨生兜率陀天经咒》:“慈氏真言普劝受持/曩谟阿隶野 梅幺哩拽/冒地萨埵野 怛你他唵梅幺哩/梅幺哩 梅怛啰 摩曩洗 萨婆诃/慈氏真言普劝受持。”③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第43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1986年,第394页。法藏敦煌文书中的慈氏真言和净口业真言作“慈氏真言/曩谟阿隶野 梅底哩曳/冒地萨埵野 怛你也二合他/唵引 梅底哩 梅底哩 梅/怛啰 磨曩洗 萨嚩诃引”④httр://www.doc88.com/р-7032594131362.html。方广锠《新入藏刻本〈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侧记》公布了国图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中的慈氏真言作“慈氏真言/曩谟阿隶野 梅底哩曳冒 地萨埵野 怛你也/二 合他唵梅底哩 梅底哩 梅怛啰 磨曩洗 萨婆诃”⑤方广锠:《新入藏刻本〈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侧记》,《文津流觞十周年纪念刊》2011年第4期。。智坚仪轨文慈氏真言作“曩漠阿躲野梅底哩曳冒地/陡堙野怛你也?他喳梅底哩々々梅底哩梅罗摩曩洗萨/?贺?”。

3.…29下半行—74行,是受菩萨戒弟子忏悔、回向发愿。

这一部分字数较多,但是内容较为简单,29下半行—56上半行,是受菩萨戒弟子证明忏悔。56下半行—74行,为回向发愿。此部分未识别文字甚多,忏悔、回向、发愿乃出家人修行仪轨中最为常见的步骤和程序,此处不再赘述。

智坚修行仪轨文的修行程序是请师——受持陀罗尼——证明忏悔——回向、发愿。陀罗尼,梵文dhāraī,汉译为“真言”。修行仪轨文中的真言有:菩萨灭罪真言、阿閦如来灭轻罪真言、三身真言、十方诸菩萨真言、释迦牟尼佛真言、七佛灭罪真言、慈氏真言。菩萨灭罪真言与阿閦如来灭轻罪真言不见于《大正新修大藏经》《卐新纂续藏经》中。其他真言大都是佛经记载真言的缩减版,在文字上也与佛经记载真言有差异。

二、智坚菩萨戒

B63有“端供(拱)二年(989)岁次己丑,八月十九日往西天取菩萨戒,僧智坚记。”S.3424V有“端拱二年往西天取菩萨戒兼传授菩萨戒僧智坚状”,表明智坚西行的目的有两个:“取菩萨戒”和“传授菩萨戒”。刘铭恕先生认为“志坚的《菩萨戒》,是其本身取之于西天者”①刘铭恕:《敦煌遗书杂记四篇》,载甘肃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敦煌学论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8页。。荣新江先生认为“志坚是律学沙门,因此在途中把其往西天取经所得之密教系统的菩萨戒法传授给沙州僧众”②荣新江:《敦煌文献所见晚唐五代宋初的中印文化交往》,载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09页。。陈玮认为“志坚(智坚)是从灵州出发抵达沙州,其西行求法之旅才刚刚开始,并没有取回菩萨戒,其在沙州所传授之菩萨戒当为中原旧有之菩萨戒。”且“智坚所作之设斋仪轨融入了许多密宗元素”③陈玮:《黑水城文书所见北宋初年西行求法僧研究》,《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第77—82页。。笔者认为,智坚是密宗僧人,其所传菩萨戒为密宗菩萨戒。

佛教戒律可以分为两类,声闻戒和菩萨戒。菩萨戒是修行大乘菩萨者应当受持的戒律,“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④[后秦]鸠摩罗什译:《梵网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4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1004页上。,其受众可以是出家菩萨,也可是在家菩萨。汉地佛教流传的菩萨戒有两种,一是梵网系菩萨戒,所据经典是姚秦三藏鸠摩罗什翻译的《梵网经》,《梵网经》卷下有十重四十八轻戒。此外还有《菩萨璎珞本业经》,提出了“三聚净戒”的观点,强调持戒的重要性。二是瑜伽系菩萨戒,所据经典是北凉昙无谶的《菩萨地持经》和唐代玄奘翻译的《瑜伽师地论》。随着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日益深入,汉传佛教形成了八大宗派,菩萨戒和各个宗派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了融合各宗派思想的菩萨戒,如天台宗就很重视菩萨戒,天台宗的开宗祖师智顗(538—597)所撰《菩萨戒义疏》卷上有“道俗共享方法不同,略出六种:一梵网本,二地持本,三高昌本,四璎珞本,五新撰本,六制旨本”⑤[隋]智顗:《菩萨戒义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0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567页下。,说明隋代菩萨戒仪轨已经有六种。智顗所传菩萨戒是梵网系菩萨戒,曾为陈后主杨叔宝、隋炀帝杨广传授过菩萨戒,天台宗第九祖湛然(711—782)还撰有《授菩萨戒仪》,佛教其他宗派如华严宗、慈恩宗等也都有各自的菩萨戒仪轨。

我国自东汉起就有密宗传入,当时所传密法被称为杂密,代表性的人物有西晋时期的佛图澄、北凉的昙无谶,唐代高僧玄奘、义净也传播过密法。唐玄宗时期,中印度人善无畏、南印度人金刚智来到中国,翻译了大量的密宗典籍,把密教胎藏部、金刚部传到中国。金刚智的弟子不空是中国密宗的集大成者,他把密宗传播到了广东、太原、河西走廊等地。三人被称为“开元三大士”。开元三大士所传密法被称为纯密,当时的长安成为密宗的传播中心,长安大兴善寺是密宗的祖庭,皇室、贵族都崇信密宗,密宗一度呈现出繁荣气象,并正式成为佛教宗派,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密宗为“唐密”。密宗的特点是三密,即身密、口密、意密。口密又称为语密,“行者口诵真言,乃至一切言语等口业,皆称语密”①慈怡主编:《佛光大辞典》,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606页。“入真言门略有三事:一者身密门,二者语密门,三者心密门”②[唐]一行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9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597页中。。受持陀罗尼是密宗修行的一大特点。

密宗作为佛教宗派,相较于其他宗派来说形成的时间较晚。密宗强调戒律,较为重视菩萨戒,自善无畏开始,就着手建立密教菩萨戒体系。善无畏和其弟子一行共同翻译的《大日经》全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是密宗的根本经典,《大日经》认为菩萨修行有十戒:“今说善巧修行道,若菩萨摩诃萨住于此者,于大乘而得通达秘密主,菩萨持不夺生命戒所不应为,持不与取,及欲邪行,虚诳语,麁恶语,两舌语,无义语戒,贪欲,瞋恚,邪见等,皆不应作。”③[唐]善无畏等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39页上。一行所撰《大日经疏》,全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也提出了十重戒④[唐]一行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9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757页中。:“先令不舍三宝,又令不舍菩提之心,此即菩萨真四重禁也……第五重禁者,谓不谤一切三乘经法……第六不应于一切法生于悭悋……第七不得邪见……第八于发大心人,从前劝发其心,不令退息也……第九于小乘人前不观彼根而为说大法,或于大根人前,不观彼根而说小法行……第十菩萨常当行施,然不得施与他人害物之具。”⑤[唐]一行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9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757页中。以上均表明密宗较为重视菩萨戒。密宗菩萨戒称为菩提心戒,集中体现在密宗经典《无畏三藏禅要》和《受菩提心戒仪》中。《禅要》是善无畏与大德禅师敬贤和对论佛法的记录,善无畏认为修习密法前要先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夫欲入大乘法者,先须发无上菩提心受大菩萨戒身器清净,然后受法,略作十一门分别。第一发心门,第二供养门,第三忏悔门,第四归依门,第五发菩提心门,第六问遮难门,第七请师门,第八羯磨门,第九结界门,第十修四摄门,第十一十重戒门”⑥[唐]慧警:《无畏三藏禅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943页上。。从程序上来看,《禅要》中菩萨戒与传统的菩萨戒没有太大的区别。受菩萨戒仪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说戒相,《禅要》第十一门是重戒门,有十重戒:“一者不应退菩提心,妨成佛故;二者不应舍三宝归依外道,是邪法故;三者不应毁谤三宝及三乘教典,背佛性故;四者于甚深大乘经典不通解处,不应生疑惑,非凡夫境故;五者若有众生已发菩提心者,不应说如是法令退菩提心趣向二乘,断三宝种故;六者未发菩提心者,亦不应说如是法,令彼发于二乘之心,违本愿故;七者对小乘人及邪见人前,不应辄说深妙大乘,恐彼生谤获大殃故;八者不应发起诸邪见等法,令断善根故;九者于外道前,不应自说我具无上菩提妙戒,令彼以瞋恨心求如是物,不能办得令退菩提心。”①[唐]慧警:《无畏三藏禅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943页下。《禅要》认为受菩萨戒后,还要受诸佛内证无漏清净法戒,学术界普遍认为无漏清净法戒可以称为菩提心戒。此外还须诵陀罗尼,“今须重受诸佛内证无漏清净法戒,方今可入禅门。入禅门已,要须诵此陀罗尼。陀罗尼者,究竟至极同于诸佛乘法悟入一切智海,是名真法戒也,此法秘密不令辄闻。”②[唐]慧警:《无畏三藏禅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944页上。无漏清净法戒没有明确的戒条,只是授陀罗尼六种,强调陀罗尼的重要性。

菩提心是佛教一切法门修行的根本,所有佛教宗派都强调发菩提心的重要性,密宗也不例外,并且形成了菩提心戒。《大日经疏》强调菩提心的重要性,“菩提心亦尔,是一切诸行之本。若离菩提心则无一切菩萨法,故舍之亦犯重也,如声闻经犯重已,即非沙门非释子不入众数”③[唐]一行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9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757页下。。《禅要》中的十重戒,第一、第五、第六、第九条都是在强调菩提心的重要性。不空所译《受菩提心戒仪》是较为完善的密宗菩萨戒仪轨,根据仪轨,第一步是礼佛,“弟子某甲等,稽首归命礼,遍虚空法界,十方诸如来,瑜伽总持教,诸大菩萨众,及礼菩提心,能满福智聚,令得无上觉,是故稽首礼”。此步须念礼佛真言,“礼佛真言曰:唵萨嚩怛他孽多引跛娜满那喃迦嚧弥”,这一步和前文所提到的“请师”步骤是一致的。第二步是运心供养,须念普供养虚空藏真言,“普供养虚空藏真言曰:唵誐誐曩引三婆嚩嚩曰啰二合斛次应忏悔”。第三步是忏悔灭罪,须念忏悔灭罪真言,“忏悔灭罪真言曰:唵萨嚩跛波捺贺引曩嚩曰啰二合野引娑嚩二合引贺引”。第四步是受三皈依,须念三皈依真言,“三皈依真言曰:唵步引欠”。第五步是受菩提心戒。第六步是诵受菩提心戒真言,“受菩提心戒真言曰:唵冐地唧多母怚波二合那野引弥。”第九步忏悔并发心④[唐]慧警:《无畏三藏禅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940页中。。此受戒仪式共念诵五个真言,分别是礼佛真言、普供养虚空藏真言、忏悔灭罪真言、三皈依真言、受菩提心戒真言。不难发现,《受菩提心戒仪》没有说戒相这一程序,也可以说菩提心戒没有明确的戒条。这点和强调戒条的梵网系菩萨戒、瑜伽系菩萨戒很不相同。《俄藏敦煌文献》第4册ф181是误入敦煌文献的黑水城文书,文书是宋初真定府大悲寺菩萨戒弟子法进从太平兴国六年(981)十一月二十一日澄净师所受菩萨戒后的同修行愿文的功德抄本和附抄文献。ф181中的同修行愿文和S.3424V的智坚修行仪轨文的性质相同,都是受菩萨戒弟子的修行仪轨。ф181同修行愿是为了往生弥勒净土,诵菩萨戒、发愿,都是往生弥勒净土的法门,带有强烈的唯识宗的色彩,可以推测,澄净所授菩萨戒是带有唯识宗思想的菩萨戒。澄净带领大悲寺受菩萨戒的僧人进行同修活动的内容是持《菩萨璎珞本业经》《菩萨善戒经》《梵网经》的戒条并发愿,文中有“依《璎珞经》受十无尽戒,一不得故煞生;二不得故妄/语;三不得故淫;四不得故盗;五不得沽酒;六不得故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七不得故悭;八不得故嗔;九不/得故自讃毁他;十不得故谤三宝藏”①孙继民、宋坤:《英藏及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整理》(下),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544页。。文中还有“依《善戒经》说,菩萨戒者有八重法:一不得故煞生;/二不得故盗;三不得故淫;四不得故妄语;五不得/为觅利养,故自讃其身得菩萨戒;六不得故悭,不/施前人一钱一偈;七不得故嗔心,打骂众生。前人求/忏,不受其忏;八不得故谤大乘”②孙继民,宋坤:《英藏及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整理》(下),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544页。。引用的经典既有梵网系菩萨戒经,也有瑜伽系菩萨戒经,还有密宗菩萨戒经,可见宋初真定大悲寺的菩萨戒并非单纯的梵网系菩萨戒,已经融合了瑜伽菩萨戒、密宗菩萨戒的内容。受戒容易持戒难,ф181修行文中处处强调戒条,但是智坚修行仪轨文中没有出现任何修持戒条的内容,第13下半行—29上半行均是各种陀罗尼,因此智坚所传的菩萨戒,必定是密宗菩提心戒。之所以在状文的开头表明自己是“往西天取菩萨戒兼传授菩萨戒僧”,而不是说自己是传菩提心戒的僧人,很可能是为了和敦煌当地的菩萨戒融合到一起。

三、智坚西行

自三国时期朱士行去于阗取经始,就不断地有僧人西行求法。东晋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等人,西行佛教发源地印度取得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为中国佛教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敦煌地处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大量的取经僧人从此经过。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僧人的取经活动也没有中断,敦煌文书S.5981《同光二年鄜州开元寺智严往西天巡礼圣记》③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第44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1986年,第637页。、S.529《定州开元寺僧归文牒》④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第4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1986年,第302页。均是当时西行僧人在敦煌留下的珍贵文献记录。宋初僧人的西行活动出现了一个小高峰,“乾德三年(965),沧州僧道圆自西域还,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贝叶梵经四十夹来献。道圆晋天福中诣西域,途十二年,住五印度凡六年,五印度即天竺也;还经于阗,与其使偕至。太祖召问所历风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记”⑤[元]脱脱等:《宋史》卷四九〇《外国传六》,中华书局,1975年,第14103页。。乾德四年(966),“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请游西域取经,各赐钱三万遣之,自是往取经者颇众”⑥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等校点:《宋会要辑稿·道释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9998页。。在此大背景下智坚踏上了西行的路程。

B63有“其大师智坚俗姓董,其汉宋国人/是也,年可廿四岁”。端拱二年智坚年龄大约24岁,按虚岁算,其生于太祖乾德四年(966)。宋朝建立后,政府对佛教实行严格的管理政策。宋代僧人出家手续严格且烦琐,需要经过系账、受戒、剃度三个手续。系账指意欲出家的人要去一处寺庙当童行,或称为行者。童行、行者有一定的年龄限制,真宗咸平四年规定:“在京并府略(界)外[路州]县僧尼道士女冠下行者、童子、长发等今后实年十岁,取逐处纲维寺主结罪亲保,委是正身,方得系帐。”①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等校点:《宋会要辑稿·道释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9998页。童行要想获得剃度的资格,或试经、或鬻牒、或恩赐、或普度才能获得度牒。试经的方式较难,太祖建隆三年(962)下诏,要求“每年试童行,通莲经七轴者给祠部牒披剃”②[元]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卷一八,《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页。,且每年名额都有严格限制,宋初的情况是受试者大约每百人取一人给度牒。而鬻牒、恩赐、普度的方式,则要看各人的缘分,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就有一次普度的机会,“应内外系籍童行长发,并特与剃度”③[南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七《道释》,中华书局,1985年,第123页。。然后还要受具足戒,才能成为僧人。受具足戒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唐代规定受戒年龄必须是年满16岁,太祖、太宗时期的受戒年龄无资料可考。宋初的佛教政策是逐步收紧的,真宗咸平四年四月政府规定:“尼年十五,僧年十八,方许剃度受戒。”④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等校点:《宋会要辑稿·道释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9981页。假定智坚16岁已经受具足戒,24岁时去西天也是资历尚浅。真宗时期,就有人对宋初西去取经僧人的资质产生了严重的质疑,“咸平六年(1003),知开封府陈恕言:‘此辈多学问生疏,受业年浅,状貌庸恶,且自汉入蕃,经由国土不少,见之必生鄙慢。望令僧录司试问经业堪令去者,送府覆验。’真宗曰:‘恕早曾乞废译经院,然三教之兴,其来已久,前代言之者多矣,但存而不论可也。此奏宜可之。’”⑤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等校点:《宋会要辑稿·道释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9998页。智坚受业年浅是事实,至于是否学问生疏或者状貌庸恶,则无从可考。

自开元五年(717)善无畏在西明寺菩提院译经始,至会昌元年(841)武宗下灭佛诏令,密宗在中国发展了不到130年的时间就由盛转衰。宣宗即位后允许佛教自然恢复发展,但佛教的发展已大不如前。密宗的发展由唐代的依附贵族阶层,历经会昌法难,五代十国时期只能在下层民众中走草根化的发展道路。宋初密宗有过短暂的繁荣,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设立传法院,组织从印度来华的僧人天息灾、施户、法天等人翻译佛经,翻译了大量的密宗经典,但是一些密宗经典与传统的儒家思想观点相悖,天禧元年(1017)政府停止了此类密经的翻译活动。可以推测,长达三十余年的密经翻译活动,必然带来了当时密宗思想的广泛传播。以智坚为代表的密宗僧人,为了弘扬密宗菩萨戒,年仅24岁西行,路经敦煌,将密宗菩萨戒修行仪轨和受斋仪轨传授给敦煌受菩萨戒僧人和居士。“梵网系、瑜伽系、优婆塞系、密教系菩萨戒在敦煌地区都有所流传,梵网系菩萨戒的流传最为兴盛。”⑥彭瑞花:《菩萨戒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149页。敦煌文书中有大量的受菩萨戒牒、受菩萨戒文、和菩萨戒文,可以想象当年敦煌的菩萨戒流行盛况,相信智坚在敦煌一定收获颇丰。附:S.3424V《端拱二年往西天取菩萨戒兼传授菩萨戒僧智坚状》

(1)端拱二年往西天取菩萨戒兼传授菩萨戒僧智坚状

(2)往西天取菩萨戒兼传授菩萨戒僧智坚敬劝

(3)受戒弟子每日早起,夜头二时,行道烧香,净水养供,咒香偈云

(4)戒香、㝎香、惠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光明云台遍法界,

(5)供养十方无量佛,供养十方无量法,供养十方无量僧,遍闻

(6)普勋证寂灭。一切众生亦如化,香??唵嚩啰二合香???

(7)?????唵引???嚩罗?斛。先须摄念本

(8)师、阿阇梨、诸菩萨名号,手抱香炉到佛像前诸云:

(9)弟子厶甲等普及法界众生,敬礼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

(10)敬礼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三拜,敬礼普贤菩萨三拜,

(11)敬礼都率天宫慈氏?三拜,敬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三拜,敬礼十方

(12)三世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三拜。若有四部弟子犯十恶五逆

(13)重罪,志心受持诸陀罗尼。若有???普受菩萨灭罪真言

(14)跋陂车 毗尼陂车 乌?陂车。阿閦如来灭轻罪真言

(15)?七遍,佛游十六国?????志心持此真言???不灭,兼转女?男?

(16)曩谟婆 誐嚩帝??引阿????野怛他 誐哆引也阿上

(17)罗々曷二合帝?????怛你他二合他唵誐々?々々々

(18)噜者帝々々々 咄噜?????二合誐?々々二合々々

(19)跛婆去罗帝々去?贺??々々々钵罗二合贺多?々々二合???

(20)萨罗嚩二合竭罗嚩二合钵??钵罗二合野阿閦二合毗底二合

(21)野?萨嚩二合贺 三身真言念?遍阿鑁览唅欠 阿尾罗贺佉

(22)阿罗跛佑曩 普礼十方诸菩萨真言 唵? 萨罗二合嚩尾??

(23)本师释迦牟尼佛真言念?遍曩谟薄伽伐帝?释迦??曳引

(24)怛?????????驮野怛你也二合他?

(25)唵母?々々摩诃母? 萨呵 灭罪真言???????

(26)离婆々々帝 求诃求诃帝 陀罗尼帝 毗摩啰帝

(27)莎呵 慈氏真言曩漠阿躲野梅底哩曳冒地

(28)陡堙野怛你也?他喳梅底哩々々梅底哩梅罗摩曩洗萨

(29)?贺? 每日早起夜头仏前,手执香炉,请仏降赴道场

(30)证明忏悔,请仏受时一心专注想念诸仏萨,如?????

(31)?恩??身心敬礼十方一切佛,现在????谨持法轮??

(32)安乐诸众生三拜??????????

(33)我今?????顶礼十方一切佛???敬礼

(34)?忏悔,亦礼如法????????

(35)弟子?????

(36)???????????

(37)三代无不知??????劫中

(38)所作诸恶业,生?今生以来,身三不差???然??

(39)妄言??????????贪嗔邪见

(40)如是十恶之罪,令入三???请仏具大悲能除众

(41)生??????如秉念观音摩

(42)??仏三拜??????向西比下

(43)????????????嚩怛他誐哆

(44)??布??? ??????

(45)唵??????????

(46)????天宫慈氏如来?????诚速奉慈?

(47)唵梅底里萨呵?????? 如来应正等觉

(48)敬礼佛弟子厶甲等临命终时?????至身心安

(49)乐,一念之倾??圣众???往生天宫慈氏圣者

(50)于白毫????灭除三??和开龙花内止往

(51)其中等???摄夫诸根清净,???教化天人

(52)龙花成仏????说偈了后,??地住如

(53)言十方一切佛菩萨??????则示罪

(54)弟子厶甲须顶礼????????????

(55)所有一切???贪身邪见如是十

(56)恶五逆四种七?破?????????????

(57)????々々々々礼佛了后,回向发愿

(58)今将上天忏悔???/回向发???法界

(59)时?朦胧未?????????????

(60)未发荷心?????????????同生兜率内院

(61)奉慈氏??龙花三会之中????

(62)然???????????今

(63)日???????????雨

(64)贪嗔邪见???????????

(65)???????????罪灭罪

(66)消灭??礼三拜了后又发?

(67)?????????施主檀那行

(68)???????????????

(69)生同得乐果,为上因缘念清净法

(70)身毗卢遮那仏,圆满报身卢令那仏

(71)可亿?????仏当来下世你

(72)?????????一切诸佛大圣文殊

(73)?列等大圣普贤菩萨,消灾息欲

(74)观世音菩萨?兜率天宫々々々々々々々々々々々々念三遍

(75)清凉报?一万菩萨摩诃萨

(76)凡欲受斋,先须脱鞋受净水,若不脱鞋,作阎提牛入佛殿堂,果报亦复如是。

(77)净水偈云:八功德水净诸尘,灌掌去垢心无染。执持禁戒无

(78)缺犯,一切众生亦如是。唱礼作梵,先念一切恭敬,恭敬常住

(79)三宝,然后行香,炉度手过。作如来梵,如来妙色身,

(80)世间无以等。无比不思议,是故今敬礼。如来色无尽,智惠

(81)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皈依。敬礼一切常住三宝,为天龙八

(82)部诸善神王,敬礼常住三宝。为皇帝圣化无宫,敬礼常住

(83)三宝。为今身斋主福受庄严,敬礼常住三宝。为四恩三有

(84)法界众生,和南一切众圣。为□下净草佛前随多少下

(85)食供养诸佛了后,自己前头下食,说施偈云:施者受者,

(86)俱获五常。色命力安,得无碍辩。又食惣遍了后,口云:等供

(87)三德六味,献佛及僧。法界众生,普同供养,普供养真言:

(88)唵引,誐誐曩,三婆嚩日啰二合斛,供养以后,出众生食施与阿

(89)利底母,亦云鬼子母,然后斋人自食,□□先出生,但先喫食

(90)者,百五劫堕断手地狱;从地狱出,作饿鬼;从饿鬼出,作畜生,

(91)从畜生出,作下贱人中。又坐斋比起,□相不得说杂话言语。

(92)若说杂话言语者,五百劫作百舌鸟身。听法之处杂

(93)话言语者,果报亦复如是。若轮□□法者,不遮喫食过

(94)后所者,余食合掌说回□□□。斋者余食,回施与后坐净

(95)人,当来无穷,不降圣迹。共有出众生食分,收着一处,着菿

(96)次坐面前,用净水一碗,念水真言三遍,南无索噜婆耶,々々々々

(97)莎呵,写水在食中,念咒食真言:唵。婆罗々々。三婆罗。

(98)々々々。萨呵。檀越所修福,慈悲愿力故。普施

(99)诸虫鸟,胎卵及湿化,□□□者,去舍十恶业,解脱生佛前。

(100)念偈了后,发遣鬼神真言三遍,耳边弹指,念:唵。嚩日啰二合。穆

(101)又木。又佛前供养食圣偈言:应施五种人喫□□□□

(102)二者寺内病俗□□□□寺人,四者守护伽蓝人,五者修功德人。

(104)得无穷果报,斋人须用澡豆净水漱口,方可成斋,

(107)斋了后念佛回施。

(108)端拱二年九月十六日往西天取菩戒兼传授

(109)菩戒僧智坚状

(110)难忍能忍,是名为忍。

(111)是人能忍,能忍是人。

(112)非人不忍,不忍非人。

猜你喜欢

真言菩提菩萨
回首十年代表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
宁围:垃圾分类的“四字真言”
艺苑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
《菩提心》创作随想
西夏文《菩提心及常作法事》研究
菩提心系列之2 50×50cm 金潜纸重彩 2015年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西夏文铜镜的真言文法与四臂观音像研究
辽代八大菩萨造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