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跨领域设立碳中和重大科技专项的提案

2022-02-22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技部碳达峰科技成果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中民

提案摘要:

2020年9月,中国提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据了解,二氧化碳排放与能源资源的种类、利用方式和利用总量直接相关,涉及面极其广泛,超越了能源、交通等具体领域,与我国总体工业结构密切相关。

能源及其相关的工业体系主要依赖化石资源是导致我国碳排放的根本原因。必须重构我国能源及相关工业体系,使其从高碳向低碳化、绿色化突破,形成先进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体系,才能完成碳中和国家目标,同时支撑我国长远发展。挑战前所未有,任务异常艰巨。

此前,科技部及相关部委在各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中部署了一些碳减排技术。但要实现碳中和国家气候目标,不仅需要突破各领域众多关键技术,更需要破除各能源种类及各能源相关行业之间的壁垒,跨领域突破多能融合互补及支撑能源相关重点行业工业流程再造的关键瓶颈及核心技术。跨领域系统化布局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并能带来巨大的总体节能减排效果。这是我国新能源体系构建和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和难点。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跨领域综合交叉的碳中和重大科技专项,发挥国家体制优势,超越领域限制,加快形成全面支撑我国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的技术体系,推动我国能源体系及工业结构全面升级,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为此,提出四方面具体建议:一是关于顶层设计技术路径,包括促进化石资源利用低碳化,基于大规模储能系统推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通过煤化工、石油化工及钢铁行业之间的耦合,大幅度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等。二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包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氢能及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钢铁、化工、水泥、有色等难减排行业的零碳/低碳流程再造技术;前沿性和颠覆性技术,如先进核能、光电催化制氢、跨系统耦合集成与优化等技术的创新、研发与突破,为各领域减排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关于成果转化落地。建议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在原理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充分释放国家政策红利,激励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引导企业、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入到示范工程建设中,促进大规模、系统性的技术示范落地。选取典型区域或行业进行跨领域集成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全国新能源体系构建及相关工业结构调整。四是加强战略研究和新型创新体系构建。碳中和目标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指望一期专项解决所有问题,建议同时部署和加强战略研究,理清国家目标下的总体发展思路和技术路线图,指导长期发展。同时注重及时总结跨领域专项的成功经验,促进新型创新体系的构建。

科技部答复:

你提出的《关于跨领域设立碳中和重大科技专项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顶层设计技术路径的建议

科技部高度重视绿色低碳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十三五”期间,科技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编制印发了《“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明确相关领域与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示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等重点研发任务。2018年以来,科技部联合气象局、中科院、工程院等15家单位,组织编制《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面向全球气候治理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需求,系统梳理、评估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来,科技部将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作为重点工作。2021年3月,成立由王志刚部长任组长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攻关、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下一步,科技部在顶层设计方面将重点推动两项工作:一是组织编制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科技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就低碳技术研发、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措施开展部署,以全面系统地推进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二是组织研究编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从零碳电力、零碳非电能源、原料燃料与工艺工程替代、CCUS及碳汇,以及集成耦合与优化技术等方面,提出我国碳中和技术选择、发展路径和有关部署的建议。

二、关于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建议

“十三五”期间,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全球变化及应对”等重点专项,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部署了一批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项目,实现了10米级别分辨率的全球地表覆盖制图,建立了“全球陆地均一化气温数据集”等多种数据集产品;攻克叶绿素荧光卫星反演算法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我国首颗碳卫星;进行10万吨级/年烟气二氧化碳吸收工业装置示范和千吨级/年烟气二氧化碳吸附工业验证,建设年注气规模10万吨以上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示范工程;科技创新促进2020年风能和太阳能总装机双双突破2.5亿千瓦,过去10年间风电、光伏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9%和90%,与煤电基准价基本相当。

“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部署,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与智能电网、循环经济、绿色建筑等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继续加强可再生能源、氢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研发部署,并统筹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

三、关于加速成果转化落地的建议

科技部积极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成果转化。2015年,科技部及财政部主导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截至2020年底,转化基金已批准设立30支创业投资子基金,总规模达422.37亿元。在转化基金引导带动下,目前我国已有17个省份已设立或筹建设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带动社会资本超过千亿。同时,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目前全国已建设9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11家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36家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共有各类国家技术转移机构425家,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促进科技成果高水平创造和高效率转化。

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加强转化基金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科技金融支持,指导各地方普遍建立支持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活动的科技金融服务。

四、关于加强战略研究和新型创新体系构建的建议

2021年以来,科技部组织碳达峰碳中和领域专家开展战略研究,并召开30余次专题研讨会,就总体减排情景预测和重点领域减排创新方向开展深入研讨。科技部还专门组织召开了“碳中和科技创新路径选择”香山科学会议,联合举办了“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问题和工程路径”长城工程科技会议,围绕可再生能源、碳中和共性支撑技术、工业体系零碳低碳流程再造、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等议题深入讨论,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建议。

下一步,科技部将持续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为做好碳中和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任务部署打好基础。同时,及时总结归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和“十三五”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点专项成功经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新型创新体系的构建。

猜你喜欢

科技部碳达峰科技成果
碳中和·碳达峰
科技部等六部门: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创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品图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一图看懂科技部“三定”方案
科技部火炬中心向总理汇报了哪些成果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