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有效预习的研究
2022-02-22罗继栋
罗继栋
摘要:有效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首要步骤,在数学学习中,有效预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到目前为止,预习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有效预习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有效预习的魅力与真正价值,乐于预习,使预习行之有效。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预习
一、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特点及意义
(一)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特点
小学数学有效预习具有先行性、方式多样、工具多元的特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先学后教,预习先行"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新途径之一。"先学"并不是让学生没有目的地学,而是有计划、有目的,运用多种方式,采用不同工具进行有效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和教师的教学,达到课堂效率最优化。
(二)有效预习数学的意义
有效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文化知识的获取,除了要依靠教师的传授外,更应化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产生自己的独特见解,提高学习积极性。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有效预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悟数学独特的魅力。
二、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存在着的问题
(一)来自教师方面的问题
有效预习流于形式。真正能够做到检查学生有效预习情况的教师并不多,有的老师只是在课上提问或让小组长检查,只重视学生是否有进行有效预习的结果,而不关注过程,使得学生有应付的心理。学生渴望教师积极评价的心理无法被满足,时间久了,学生也会觉得教师评不评价无所谓,甚至于认为不进行有效预习也是可以的。教师对学生有效预习的评价采取的方式并不多,没有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较为随意。
预习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少。预习是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的好方法,但好方法也需要好的指导,有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作批注问老师,但批注是做了,真正提出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有的教师要根据课时情况、课程简单与否才会对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指导,老师不主动指导学生,学生也不主动问老师,就会导致问题堆积,学生觉得在有效预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问题,又无法解决,感觉有效预习对自己没什么帮助,从而导致积极性降低。
(二)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自觉性不高。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自觉性并不高,有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但大部分学生只是偶尔进行有效预习,认为这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自己不会主动,有些学生是跟风预习,看别人预习自己也预习,没有自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讲究方法,缺乏提问意识。学生预习时采用的方法单一,在预习方法中最重要的是要提出问题,可学生却很少提问,没有主动提问题的意识。
三、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
小学生虽知道要预习,但预习的积极性并不高,预习的时间虽长,但有效性并不高,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指导较少,这些都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有效预习。现在从有效预习的角度出发,探求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提升小学高年级预习质量。
(一)丰富预习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从组织形式上看,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也可以让同学之间合作预习。新课标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预习可以让学生之间摩擦出火花,产生新想法,在相互讨论中摸索出经验,从而提高预习的效果。预习指导得当,将会大大提高预习的成效。教师总是告诉学生要进行预习,却不告诉学生具体该怎么做,导致学生不知道预习到底要做什么,预习的时间看似很长,实则并没有收到成效。因此,作为教师,与其告诉学生要预习,不如指导学生应当怎样进行有效预习。
(二)重视积极评价,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有效预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关注"量"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质",对于学生的预习质量要做到及时反馈,因此,对他们进行评价至关重要。定量评价是指教师通过拟定具体的有效预习评价目标,采取优、良、及格的等级制度或加减分数制度,量化评定学生达成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上检查预习时,可以对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给予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在批改学生的"导学案"等预习作业时,对于做得好的地方,可以在空白处进行批注鼓励的话,给予学生最大的鼓舞,让学生在有效预习中获得教师的肯定。
(三)学生要提养成自觉预习好习惯
不要将有效预习当作是一种任务、是一个负担,而应当转化成自己的兴趣。许多学生认为这是教师布置的任务,即使不情愿也要完成,长此以往对于有效预习就产生了消极、负面的情绪。学生应该要主动认识到有效预习的重要性,培养自身的兴趣,把有效预习当作数学学习的"垫脚石",积极地去做。
结论
在有效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及时指导,教师需要评价反馈,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各种因素缺一不可,这样一来才能实现数学有效预习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武俊峰.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J].新课程(中旬),2019,(7).11.
[2]楊才玲.小学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方法分析[J].情感读本,2018,(35).115.
[3]张春华.小学学困生数学课前预习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华少年,201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