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的路径

2022-02-22赵洪斌

教育文化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普及新时代

摘 要:新时代的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已经走到一个重要且关键的历史拐点。面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巨大压力,面对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良好机遇,中国高等音乐教育要通过如下路径实现快速发展:努力做好高等音乐教育普及和质量提升工作,不断加快高等音乐教育的现代化步伐,全面提升高等音乐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高等音乐教育;普及;教育现代化;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2)01-0077-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2.01.012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这个重大历史性新论断,让全国人民更进一步厘清了发展思路,提振了发展信心,集聚了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教育,他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必须适时顺应时代趋势,依据新时代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理念去思考和解决新环境、新场景、新模式中的新问题。本文拟对新时代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

一、以新时代为发展契机,着力推进高等音乐教育的普及

美国的马丁·特罗教授将高等教育划分成精英化、大众化和普及化三个阶段。截至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已达3 833万人,毛入学率跃升到48.1%,距马丁·特罗教授提出的“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仅一步之遥。在这种背景下,新时代高等音乐教育必须结合新形势作出新部署,应从精英化的专业音乐教育逐渐向普及音乐教育方向转变。这种转变并不否定和排斥目前部分音乐院校高精专的培养模式,而是指专业音乐教育应在向普及化的音乐教育模式的转变中扮演指导角色。音乐专业的办学主体、学生组成、学习方式等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将比较普遍,将迫使高等音乐教育模式作出必要的调整甚至是必要的整合,把往日音乐教育只是部分音乐爱好者的专业行为变成一种更为自然、常态、受众范围更加普及的行为,让更多的人可以上他们心目中的音乐院校。在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界应利用各种平台,提出高等音乐教育普及与发展的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高等音乐教育界应抓住这一良好时机,进一步规范公共音乐课程和教材建设,大力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切实加强高校音乐社团建设,为高校普及艺术教育和解决当前高校美育面临的问题作出贡献,从而实现真正的“面向人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二、以改革发展为内生动力,不断提升高等音乐教育质量

当前,中国高等音乐教育走到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在推进音乐普及的同时,必须大力提升培养质量。根据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实现新时代高等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有以下路径:

第一,必须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不断创新高等音乐教育的育人方式,把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到重要地位,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高等音乐教育的办学和育人方式上,必须不断转变和创新思维,为音乐人才培养探寻更多的模式和方法,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打造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

第二,在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落实和健全教育质量标准。就高等音乐教育目前的情况而言,就是要在行动上真正执行好《音乐与舞蹈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音乐类专业)》,围绕音乐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系统、联系、均衡”的教育生态原则设计、构建并完善课程体系,从而有力地促进高等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三,大力深化高等音乐课程教材改革。目前,一部分音乐教材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因此,必须对音乐教材进行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标准,优化专业设置,规范教材建设,深化教材质量监测,把专业核心素养和德育为先、能力為重的教育理念编入教材。

第四,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新时代的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中,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引路人”标准建设一支规模较大、质量很高的“四有”好教师。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的教师队伍建设从国家层面作出了整体的战略部署。高等音乐院校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要采取相关配套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第五,优化高等音乐教育评价体系。要改变单纯以分数论英雄的考核模式,重视过程性评价,不断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运用的考查力度,对于音乐专业而言,更是要重视和加强形成性评价。换言之,高等音乐教育评价体系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管理,又要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要避免评价内容的单一性,又要兼顾考核层次的全面性。

三、以人工智能为创新驱动,加快推进高等音乐教育现代化

在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部署,高等音乐院校要抓住历史机遇,将现代科学技术与音乐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深化协同育人观念。

新时代,中国的高等音乐教育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AI)”“5G时代”“创意经济时代”已经和教育开始融合,在加快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高等音乐教育该如何应对新时代的伟大科技变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高等音乐教育必须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作出必要的调整。音乐艺术讲求创新,在变化中才能求得生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知识周期变得更短,传递速度变得更快,受众对音乐的质量、效果要求更高。全球的音乐文化都在不断发生深刻变革,高等音乐教育不是生长在真空中,必须跟着发生变革、转型,不断产生新的音乐品种,不断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

第二,不断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之中。 1963年,人工智能技术首次被植入鍵盘编程软件,从此改变了音乐教学活动形式。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电子乐器、人工智能音乐软件相继进入高校、中小学课堂,彻底颠覆了大家对音乐空间、时间、实体的认知。1987年,有一款音乐智能实验软件面世,让音乐创作变得如虎添翼,它可以依据导入的许多名家作品“创作”出相同或相似的音乐作品,改变了音乐的创作模式。在音乐表演和制作上,这款人工智能“神器”几乎实现了对所有乐器的“模仿”,让平时不可能接触的乐器变得随手可及。虚拟歌手软件通过储备的大量人声数据,更是让“歌者”唱得“形神兼备”。在音乐欣赏方面,人工智能更是大显神威,它通过一种特殊算法并借助大数据、云技术等技术手段,协助人们完成对乐曲的搜索和曲风的自动归类与编码,让音乐欣赏变得随心所欲,轻而易举。在高等音乐网络化教育中,人工智能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化教育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音乐理念,同时改变了人们对音乐信息的获取方式。近些年,作曲、配器、音乐分析等传统课程都采用智能化教学方法,让演奏、倾听、修改变得更容易。人工智能借助网络学习这个平台,让音乐教育的受众面呈几何数增长,为高等音乐教育的普及插上了翅膀。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上,可以把“5G技术”和“AI技术”进行有效并联,这样会形成更加强大的双核驱动,促使高等音乐教育转型升级的门槛降低。5G和人工智能的并联,可以促使高等音乐教育不断变革与创新,重塑高等音乐教育资源的结构,让高等音乐教育发展领域更加开放,培养更加个性,服务更加智能。

四、以全球视野拓宽创新之路,扩大高等音乐教育对外开放

十八大报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眼光和伟大气魄。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应该抓住机遇,树立世界眼光,和各国增进了解,用一种世界情怀和全球担当来拓宽教育的变革思路,提高教育的对外开放水平,走稳教育的发展步伐,为切实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中国贡献。

首先,顺应高等音乐教育国际化趋势,推进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对外开放。中国高等音乐院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勇于应对音乐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巨大挑战。在应对这种深刻变化和巨大挑战方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一直走在前面,给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对外开放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2013年,在澳大利亚卡尔·克雷默院长和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的共同努力下,太平洋地区顶级音乐院校联盟成立,迅速聚拢了一批著名音乐学院的院长及其学者,有力促进了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和其他国家高等音乐教育的交流与发展。2017年,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在北京成立,中国音乐学院的王黎光院长担任首任主席,成员涵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15个国家的60余所世界顶级音乐院校和音乐机构。该联盟作为国际高等音乐教育领域的高规格学术平台,其要旨为:加强国际音乐教育机构间的交流与协作,打造世界级音乐教学、科研、创作、表演学术共同体,搭建国际化音乐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创建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国际化音乐教育体系。全球音乐教育联盟探索本科“2+2”、研究生“1+1+1”、本硕连读“4+2”国际联合培养新机制,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高等音乐教育发展探索新方向。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在北京的成立,显示了新时代国家的强大、文化的自信、艺术的繁荣,同时是一种中国音乐学院建立“中国乐派”的文化自觉。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从根本上加强和重视音乐人才的培养,对传统音乐文化深度认同,从而逐步让中国精神成为未来中国音乐家的发展内核。上海音乐学院作为欧洲音乐学院联盟和环太平洋音乐学院联盟成员,与柯蒂斯音乐学院、茱莉亚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等30余所世界顶级音乐学院签署了联合办学战略协定,并与其中11所音乐院校开展了深度的校际合作。2017年11月27日,上海音乐学院联合部分国家的顶级音乐艺术学院和中国的10所音乐学院共同发布了《“音乐与舞蹈学”国际学科评估指标》,并签署了“卓越音乐教育·上海共识”,率先为全球音乐学科的评估标准提供“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智慧。

其次,面对国际化音乐教育发展趋势,开设更多的国际化音乐教育课程。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在课程设置上必须有所突破,有所改变。反观欧美的高等音乐院校,在早年就普遍开设了有关世界各国的音乐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内心意识到国家之间的音乐文化关系,从而自觉对这种文化关系进行建构和认知。中国可以通过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更多了解世界各国的高等音乐教育状况,在诸如《基本乐理》《音乐史》等课程中加入国际化内容,在课程结构中加入世界音乐体系、音乐研究和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中国高等音乐院校和机构可以多开展一些国际化的音乐研究,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利用国际优秀的文化资源。在具体操作层面,中国各地的高等音乐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对自己所在省份及相关地缘国家进行系统研究,如地处东北部的高等音乐院校可以对蒙古、日本、俄罗斯的高等音乐教育进行研究,形成特色,学习多元的世界音乐文化教育经验。“不必要将中国的音乐学院都办成一种模式、一种方向、一种特色,单一形式的音乐学院在教学和科研范围方面显得极其狭窄,科研方面人力、财力投入的极大重复与浪费,很难形成音乐的国际化研究,以及对人类音乐的充分认识和音乐资源的利用。”中国高等音乐教育要避免“一种模式、一种特色”的发展模式,就必须将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放到全球视域进行思考和布局,让新时代的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在对外开放中进一步发展。

五、结语

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之时,党中央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实现全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中国高等音乐界应顺应时势,切实做好全民音乐素养的普及工作,不断提高高等音乐教育质量,不断加大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的对外开放水平,在世界高等音乐教育发展中發扬“中国精神”,提出“中国概念”,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方案”,体现“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9-04-02)[2021-05-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2019-04-02.

[3]高精尖秘书处.全球音乐教育联盟[J].中国音乐,2018(6):193.

[4]管建华.中国音乐教育与国际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1.

The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usic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ZHAO Hongbin

(Department of Music Education, Chongqi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Chongqing, China, 404047)

Abstract:The higher music education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has reached an important and critical historical inflection point. In the face of the tremendous pressure of global talent competition and the good opportunity of mankind to enter the era of information, the higher music education of China should turn to the following path to achieve quick development: striving to popularize higher music education and improve its quality, speeding up the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music education constantly, and promoting the opening higher music education to the outside world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new era; higher music education in China;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

(责任编辑:蒲应秋)

收稿日期:2021-08-19

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的路径抉择研究”(ZY205201161)。

作者简介:赵洪斌,男,四川南充人,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史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普及新时代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