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的选股核心逻辑
2022-02-22刘彦华
刘彦华
倒计时 有消息称,证监会正抓紧制定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方案,确保这项重大改革平稳落地。全面实行注册制已进入倒计时。
元旦过后,2022年首周,A股三大指数1月4日—7日四个交易日全部收跌,上证综指当周累计下跌1.66%,深证成指累计下跌3.46%,创业板指累计下跌6.8%。
翘首以盼的开门红希望落空,投资者不免有点懵。开门不利的原因是什么?2022年行情如何演绎,投资者又该如何布局呢?
伴随着最后一个交易日的结束,2021年A股圆满收官。回顾2021年全年,上证综指累计上涨4.80%,深证成指涨2.67%,创业板指年度涨幅更是达到12.02%,三大指数均收获了年线“三连阳”。其中,沪指的“三连阳”还打破了数十年来“牛不过三年”的魔咒。
此外,盘点2021年A股数据,不难发现,2021年的A股创下了多个新高:全年成交额创新高——这一年沪深股市成交额257万亿元,超过了2015年史上最高年度总成交额254.5万亿元;创下了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成交额破万亿纪录——2021年7月21日至9月29日,沪深两市连续49个交易日成交额破万亿,创下历史之最,超过2015年的连续43个交易日破万亿;北向资金净买入超4300亿元,创历史新高;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额创新高——2021年沪深股市发行481只新股,超历史上任何一年;募集资金5857亿元,首破5000亿元;牛股数创新高——虽然2021年指数涨幅是近3年里最小,但2021年沪深股市上涨股票比例达六成,全年344只股票涨幅超100%,牛股數却是近3年里最多,其中,中小盘股票占九成,新能源板块是最大赢家,占了约一半。
一个又一个纪录被刷新,再加上按照以往经验,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都会有一个跨年行情,投资者对于2022年A股开门红翘首以盼。不过,现实再次打脸。
多家机构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概括起来,开门绿的背后主要有几大原因。一是随着年末流动性平稳度过,央行逆回购快速减量,1月4、5日分别回笼2600亿和2000亿资金,对市场资金面产生一定影响。二是1月5日中国移动正式登陆上交所,其IPO募资规模接近560亿元,是近10年来A股最大IPO,对市场资金产生分流。三是进入新年,随着考核压力减小,机构尤其是部分持仓集中在热门板块的资金平衡结构的意愿明显提升,调仓换股的操作多少有些激进。四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奥密克戎来势汹汹,不仅国外确诊数量屡创新高,国内疫情也是散点多发,严格的清零政策也使得经济在短期内面临更大挑战。五是岁末年初,多家机构组织发布的宏观经济预测结果较为悲观,市场做出提前反应。另外,中美货币政策分岔,市场对此也持谨慎态度,担心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美元实际利率走高或将导致中美利差收窄,美元会产生虹吸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市场调整,并不改变市场基本面。多家机构表示,在稳增长基调下,市场基本面支撑依然良好。展望后市,中金公司认为,市场无需过度悲观,结合近期地方稳增长政策细则出台,在部分前瞻性经济指标逐渐好转后,市场可能扭转低迷情绪并逐步转向积极。
展望2022年的A股市场,全面注册制不得不提。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今年1月6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再次表示,“目前来看注册制试点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条件已逐步具备。”另外,有消息称,证监会正抓紧制定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方案,确保这项重大改革平稳落地。这一切都在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全面实行注册制已进入倒计时。
那么,全面实行注册制将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指出,注册制的推广旨在改善证券上市的生态,有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注册制下,市场对于证券的定价能力增强,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得到发挥,资本市场活力和企业竞争力充分激发。
国融证券董事长侯守法分析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与海外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最大的区别便是“牛短熊长”。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是国内市场散户占比较大,二是众多长期投资价值相对较低的公司充斥市场。
在侯守法看来,伴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我国资本市场“散户化”这一特征正在逐渐被扭转。一方面,近两年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数量开始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非专业个人投资者获取收益的难度加大,大量散户正在被市场“倒逼”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参与资本市场。而这必将推动资本市场走向更为理性的价值投资新阶段。
另外,侯守法表示,伴随退市新规落地,更多不具备长期成长能力与投资价值的企业将退市。资本市场在资产端也将会实现更好的“新陈代谢”,留下更多具备投资价值的高增长型企业,从而实现出清资本市场目前投资端“炒小、炒差、炒新、炒壳”等短期投机行为特征。
而对于券商、投行等机构而言,侯守法认为,在资本市场注册制时代下它们的商业机会大增,但对其商业模式将产生颠覆式的影响。券商投行的项目定价以及承销能力将逐步成为其核心竞争力。这需要券商投行有强大的行业研究团队及机构投资者资源做支持。而这背后的本质,是需要投行等中介机构回归到为企业长期价值成长服务的初心。
关于2022年A股行情预判,截至1月10日,大部分券商已经发布了预测报告。其中,分歧点在于对A股大势研判,有的认为是“前稳后升”,有的预计“先上后下”;相似点在于对流动性宽松的判断,宽信用将是2022年重要特征,不排除再度降准或降息的可能性,而公私募等机构有望为A股带来逾2.5万亿元增量“活水”。
中信证券预计,在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支持下,2022年我国经济有望恢复至潜在增长水平,增速有望达到5.5%左右,A股市场上半年机会比下半年多。
兴业证券认为,虽然2022年A股市场整体上难有大行情,更多是结构性行情,但在增量资金仍然汹涌的背景下,市场至少不是熊市。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也给出了“结构牛”的行情预判。他强调,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基本面增长强势的方向。
陈果分析称,从估值和流动性逻辑来讲,2022年比2021年更为有利,2021年的A股市场整体的指数估值是收缩的。2022年是一个流动性边际宽松加码的过程,不用担心估值的问题,只用担心盈利是不是有增长,如果能出现比较强劲的增长,最后的收益就不错。另外,从微观流动性的角度来说,在社融、M2大概率企稳回升,无风险收益率有所下行的趋势下,居民资产配置的过程中,财富流向权益的比例还会进一步上升。在他看来,结构性机会将出现在碳中和、制造业、中小盘。
中金公司则建议投资者在配置上关注三条主线:一是高景气、中国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以及科技硬件半导体等。二是中下游股价调整相对充分、中长期前景依然明朗的偏消费类的领域,如农林牧渔、医药、食品饮料、互联网与娱乐、汽车及零部件、家电、轻工家居等。三是可能受中国稳增长政策预期支持的板块。
既然是投资,就存在着风险。国泰君安证券认为,2022年A股或呈现横盘震荡、先上后下的格局。坚决看好2022年的春季行情,夏季投资者则应该做好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