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者的随遇而安

2022-02-22任万杰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贬谪滁州太守

任万杰

欧阳修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母亲独自把他抚养大。由于家境贫寒无力购买笔墨纸砚,母亲就取池塘边的荻草当笔,把沙地当纸,一笔一画教他写字。母亲还给欧阳修诵读许多优秀的诗文,教他为人要正直有节,要心怀家国。欧阳修也爱上了读书,家里的书读完了,他就到别人家借书读;遇到好的词句,就动手抄写下来,反复揣摩,不断累积知识。欧阳修在困境中饱读诗书,开阔眼界,他的文章很早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养成了不受外部环境约束,能够随遇而安的旷达品性。

二十多岁的欧阳修金榜题名,成了能为国家效力的人才,一个尽职尽责的臣子。有一次,为人正直的范仲淹因弹劾宰相把持朝政,被诬蔑而遭到贬谪。只是一介小官的欧阳修愤愤不平,大胆地写信谴责身为谏官的高若讷,指责他胆小怕事,有辱于本应直言不讳的谏官之职。这种刚直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欧阳修一生遭遇三次贬谪。他三十九岁被贬到滁州做太守时,人们以为他会心灰意冷、失魂落魄,然而没想到他却把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短短两三年,他宽简从政,事事顺应民情,很快就让滁州老百姓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

一日,他与众人在秀美的山林间玩乐,看到雾气中的树林、草木枝旁的野花、潺潺溪水里欢快游动的鱼儿,还有路边背着东西和歌而行的山民,欧阳修感到这一切是那么和谐、自在!傍晚他与众人离去时,听到鸟儿在山林间快乐地歌唱,于是感慨: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我们一众游人的乐趣;今天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山间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众人之乐为乐。在欧阳修眼里,鸟儿、山水、游人和自己虽然各有其乐,却以彼此之乐而互相安乐,这才是天下最大的和美啊。歐阳修在被贬时依然能够“自得其乐”,是因为他在地方实现了老百姓的安民之乐。

儒者的随遇而安与常人不同,它不是缺乏主见,不是随波逐流,更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心存大志,识天下之和美,求天下百姓生活安宁和睦。这应该就是欧阳修从小从古书中的智者贤人那里学到的道理吧。儒者的随遇而安,其实就是在不同的机遇下努力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

(摘自《少儿国学》2020年第9期)

猜你喜欢

贬谪滁州太守
让子弹飞
薛宣割黄绢断案
陆黛灵书法作品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非同凡响的秋歌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
[第二十一站: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