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省华:一门父子衣冠盛事

2022-02-22凌寒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百姓

凌寒

北宋初年的左谏议大夫陈省华和夫人冯氏教子有方,三个儿子中陈尧叟、陈尧咨为科考状元,陈尧叟、陈尧佐官至宰相,陈尧咨官至节度使,陈省华入京后官至九卿,父子四人为官均有作为,从而留下了陈氏一门衣冠盛事的佳话。

陈省华长子陈尧叟,字唐夫,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状元,受到太宗召见,历任秘书丞、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外郎,后拜知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升任同平章事、樞密使,居相位。陈尧叟为官爱民。真宗咸平初年,陈尧叟任广南西路转运使,在开发水利、发展生产、巩固边防和保护百姓方面均有政绩,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很大福祉。据《宋史》载,由于当地闭塞落后,气候炎热,迷信风俗浓厚,缺医少药,百姓患病求巫拜神,陈尧叟就把他的《集验方》刻石于当地驿站,让百姓知晓使用。当地的人们多不知打井,饮用的是下雨积水或河沟水,陈尧叟引导百姓植树凿井,取井水饮用;每隔二三十里设置亭舍,备好饮器,供路人饮用。根据当地“田多山石,地少桑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陈尧叟在广西推广苎麻的种植和纺织,以此折合种植桑枣的数量,百姓将麻布卖给官府还可以免除税负。他上奏朝廷得到真宗同意后,在当地推广开来,收到了“布帛上供,泉货下流,公私交济,其利甚博”的效果。由于政绩显著,陈尧叟被调回京师,加刑部员外郎,充任度支判官,又出京任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再入京任枢密直学士等职。

次子陈尧佐,字希元,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及进士第,此后在外地以及京师为官。入京后先后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天圣五年(1027年)权知开封府。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居相位。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的身份致仕。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卒,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陈尧佐为官清正爱民,在水利方面政绩尤为突出。据《宋史》载,陈尧佐在寿州知州任上,遇上大饥荒,他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饥民吃。官吏们也争相献米,赈济了数万人。在两浙转运副使任上,由于钱塘江潮水凶猛,他提出先砌垒石堤以挡浪涛,然后在石堤外筑以薪石土堤,反复夯实,以保证堤坝坚固耐久。移任河东路转运使后,因河东一带土地贫瘠,百姓依靠石炭为生,生活贫困,陈尧佐奏请朝廷免除他们的赋税,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税几十万。真宗天禧年间,黄河决口,时任河北转运使的陈尧佐兼任滑州知州。他亲巡堤防,查勘水情,询问百姓,研究制定治水方略,发明出一种叫作“木龙”的防汛拦水工具来消减水势,在此基础上填充土石加固大堤,筑成一条长千余里的河堤,人称“陈公堤”。移任并州后,汾河时常暴涨,并州百姓忧虑不安。陈尧佐采用“添土增防,植树固堤”的方法修筑堤防,植柳树数万株,使汾水河堤转危为安,百姓赖此受益。

三子陈尧咨,字嘉谟,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状元,擅长射箭。欧阳修写过《卖油翁》的故事,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文章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所以孩子们都知道陈尧咨这个人物。陈尧咨曾任将作监丞、济州通判、右正言、知制诰、起居舍人,先后知光州、荆南、永兴军、河南府、邓州、秦州等地,担任过陕西缘边安抚使、宿州观察使、武信军节度使等职,累官至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右谏议大夫。天圣四年(1026年)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卒后朝廷加赠太尉官衔,谥号“康肃”。与两位兄长相比,陈尧咨最缺少文才,性情刚戾,因此惹出不少麻烦,仕途屡屡受挫,但总体上还是一个有作为的官员。《宋史》载,长安一带多盐碱地,没有甘泉水,陈尧咨疏通龙首渠入城,百姓因而得到便利。

(摘自《汴梁晚报》2021年8月30日,有删改)

猜你喜欢

百姓
大力发展艾草种植,铺就百姓致富之路
风雨同舟
“海外赤子”指的是谁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有的官
百姓看家“风”
中国梦百姓情
百姓腰包更鼓了
三国演义
百姓闲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