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去中国的,不只有尼克松”
2022-02-22ZhouBo
香港《南华早报》2月21日文章,原题:尼克松历史性访华50年后,美中“关系可以从悬崖边被挽回尼克松可能永远不会被视为伟大的美国领导人。但他留下的遗产不容易被遗忘——在1972年“改变世界的一周”里对中国进行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访问。他访华50年后,世界已变得面目皆非。中国如今是第二大经济体,不再是他1967年所写的“十亿潜在的最能干的人……生活在愤怒的孤立中”的地方。当年,苏联是中美的共同敌人,而如今俄罗斯是中国最亲密的战略伙伴。-美国担心失去霸主地位,进入与中俄的“大国竞争”。
尼克松任总统时,在对华政策上展现出非凡的远见和胆识。那些大胆壮举是国际政治棋盘大师们深思熟虑的结果。那时,拥抱“红色中国”符合美国最大利益。此一时彼一时。由特朗普发起的对华竞争正加剧拜登的中国政策是不到战争程度的“极限竞争”。此种战略不仅缺乏远见也无明确目标。更糟的是,当竞争变得极端时,可能导致拜登想要避免的结果:战争。
鉴于美中关系依然牢固,看到两国关系180度大转变,不免令大生疑。尽管政治紧张不断恶化,贸易战挥之不去,但2021年双边贸易额飙升28.7%。这充分说明两国关系的韧性,以及气候变化已成华盛顿希望与北京合作的唯一领域的荒谬性。
即使是反共人士尼克松,也能为共同利益而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放在一边。相比之下,拜登政府则召开(所谓的)“民主峰会”。尼克松1972年访华是为打破与中国关系的坚冰,特朗普却试图用“脱钩”来冻结一切。但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科技制裁只会促使中国加强发展本土高科技产业。有一天,中国将不再需要美国的高科技产品。
作为坚定的现实主义者,尼克松访华是为寻求一个对抗苏联的联盟,而非改变中国。但他的访问确实给继任者播下希望的种子——只要西方进行对华接触,中国就可能成为“我们的一员如今看到中国日益强大却仍与众不同,失望的美国走上一条竞争道路。
若中美竞争不可避免,月财旦愿不会变成对抗。美苏竞争是全球性的,中美竞争则是区域性的,集中于西太平洋。与北约-华沙集团之间的竞争不同,这是一场一对一的竞美国的盟友和中国的伙伴都不太愿意站队,却更危险。
美苏竞争是可控的,因为有明确的势力范围,使两个大国可避免直接对抗。而中美之间甚至没有一个缓冲区。美国军舰和飞机经常挑衅性地进入台湾海峡或南海。问题是,一支越来越强大的解放军,对此能容忍多久。
若华盛顿确实迷失了方向,那至关重要的是,北京不会迷失方向。中国的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国梦”,即使被进一步卷入与美国的竞争,这一进程也不会被破坏。但对中国来说,竞争的最佳方式并非与美国角力,而是进一步深化自身改革,向全世界开放。
无论人们怎么看待中美关系的未来,尼克松半个世纪前的访问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提醒:若当年的敌人可以成为朋友,那么今天的竞争攵寸手也不一定会成为敌人。可以去中国的,不只有尼克松。▲(作者Zhou Bo 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