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的心愿

2022-02-21衡玉坤

做人与处世 2022年23期
关键词:长津湖遗体战友

衡玉坤

2022年9月12日,处于病危之中的孟照起老人没有关注财产问题,没有问询自己的病情,却念念不忘“为祖国和人民再作一次贡献”的诺言,直到子女们把那份盖着鲜红印章的遗体(角膜)捐献证明捧到他眼前,他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孟照起出生在战火纷飞时期的山东,他从记事时起就四处逃荒,过着背井离乡、饥寒交迫的生活。1948年,在逃荒的路上孟照起参加了解放军,他作战英勇,屡立战功。1950年10月上旬,他和战友们跨过鸭绿江,走了三天三夜,来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

部队在长津湖地区伏击美军骑兵第一师时,正赶上朝鲜百年不遇的寒流袭来。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环境条件下,孟照起所在的部队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情况,每个人仅剩几个冻成冰疙瘩的土豆。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却将白色里子的棉衣服反过来穿,一动不动趴在一米厚的雪窝子里。虽然武器装备严重不如对手,但凭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精妙的战术,孟照起和战友们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孟照起在长津湖战役中冻成重伤,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后安置在一位朝鲜老乡家里。伤情刚刚好转,他急不可耐地回到部队,直到战事结束随部队回国,并于1979年转业到安徽阜阳。

31年的戎马倥偬,孟照起虽然战功显赫,但转业到地方后从不居功自傲,事事处处以一个老兵的身份要求自己。每当想起伏击战中那些难忘的岁月,他就非常怀念逝去的战友,因此他经常教育子女:“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只有祖国强大,才有美好的生活,才不会受人欺负。”虽然孟照起老人的身体一直不错,但他却多次告诉家人:“我是一个老兵,是共产党员,是共产党把我从要饭花子培养成一个解放军战士。我如果到了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怎么省事怎么办,最好将骨灰撒进江河之中,绝对不能给党组织添麻烦。”

2021年10月,电影《长津湖》公开上映后,孟照起带着全家去观看,电影情节再次触动了老人的心。回到家中,他反复念叨着烽火硝烟的事,仿佛又回到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把冰冷的土豆放到胳肢窝里暖不热、啃不动的情景,使他更思念那些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友。他觉得与那些战友相比,自己做得远远不够,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国家和人民再作一些贡献,却不知道从何做起,心里一直惴惴不安。

有一天,孟照起老人与人聊天时,听到人体器官捐献的事情,便托人打听器官捐献的流程并做出了离世后将遗体和眼角膜捐献的决定,他希望用这样特殊的方式,完成自己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的心愿。

孟照起的子女和亲友对孟照起老人的决定不太理解。老人大半辈子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在战争年代冲锋陷阵,已经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百年之后,应該按照当地的习俗入土为安。可孟老仍然坚定地表示:“战争中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友,他们都能为国家作出贡献,我为什么不能在死后再为国家作一点贡献?人生最大的善心孝行是舍小我为大我,为他人作奉献。”

2022年9月12日,92岁的孟照起老人病危,被紧急送进医院抢救。苏醒后,他念念不忘捐献遗体(角膜)的事情。子女们知道老人的性格,不达目的不罢休。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儿子代替父亲签署了遗体(角膜)捐献书,并拿给老人看。15日上午,孟照起的病房里特别安静,女儿趴在父亲耳边问:“唱首歌给你听好不好?”老人虚弱地回答了声“好”。老人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歌声中安静地去追寻他从前的部队和战友了。

2022年9月17日,在孟照起老人的追悼会结束后,子女们含泪将老人的遗体捐献给安徽红十字会遗体接收站,实现了老人再为祖国和人民作一次贡献的心愿。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长津湖遗体战友
血战长津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The Review of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长津湖》观后感
长津湖归来
冰雪长津湖 初醒冬与狮——《长津湖》推介
战友是什么
永远是战友
永远是战友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提倡捐献遗体器官 免丧葬费甚好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