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题材专题展览的设计思考
——以香山革命纪念馆专题展览为例
2022-02-21颜思彤
颜思彤
(香山革命纪念馆,北京 100093)
1 选题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代表进行协商建国的生动实践,确定了新中国国体政体,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政权,完成了协商建国的历史伟业。2021年,香山革命纪念馆依据这一题材,打造了“百川归海 人民至上——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建国实践专题展览”,展览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探索新路:革命斗争时期的民主探索;第二部分 走向光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局面形成;第三部分 擘画蓝图:奠基新政的民主协商;第四部分 共谱华章: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该展览反映了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通过协商民主方式,形成了基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如“百川归海”一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展览通过翔实的文物史料展示和解读,对“人民至上”根本立场进行深刻而生动的阐释。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大众接受着更新迭代飞速的新元素,但在历史的时间轴上,我们离过去那段峥嵘岁月则越来越远。红色主题展览,在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同时带给大众近距离接触这段历史的机会,观众来到展厅回顾这段历史,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红色题材的展览与各大艺术类展览不同,其独特性在于文物本身的意义及背后的故事大于视觉上的美感,在展陈设计上,形式服务于内容。红色题材展览是典型的信息定位型展览,其主题不应局限于感性具体,而应经过抽象过程达到思维上的具体。①展陈策划小组要讲好这段红色故事,从策划阶段起就需要整理可以反映该主题的相关文物,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充分理解其传达的意义,并有所总结。还应额外注意,展陈设计绝不是将大纲上的内容“贴”在墙上,让观众“看大书”,红色题材展览的形式设计人员在展览策划之时就应参与其中,充分吸收展览的内容及意义,起到将现有文字从“编码”到“解码”这样一段“翻译”的过程,确保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通俗易懂的、受众是文化水平参差的、大众化的展览。设计者自身需要具备很强的时代意识和逻辑性,运用丰富、恰当而人性化的设计形式讲述这段故事,带领观众回顾这段历史,为观众打造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深切的体会展示主题中各种人物的内心思想,从而感慨世事变迁、与历史事件共同演变,最终达到展示的真正目的。②
2 展陈设计
2.1 入口设计
好的序厅是展览成功的一半,专题展厅通常展示空间较小,因此很多不会像主题展览那样设有专门的序厅,入口处则需要承载序厅的功能。红色题材的专题展览主入口设计需要像序厅一样为展览整体奠定基调,在一进门就要让观众感受到展览主题的情感氛围。我们说写文章需要“凤首”“猪肚”“豹尾”,红色题材展览意在将一段历史“物化”,通过对展厅的整体布局,让观众进入展厅犹如进入到这段历史中,获得深刻感受的同时补足红色精神之“钙”。在“百川归海 人民至上——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建国实践专题展览”入口处的概念设计中,设计者用厚重的石材打造展标主题墙面,加上整体的红旗造型,奠定整体红色基调(图1),“百川归海人民至上”以最大字号的展标嵌入墙内,下方是中号字的副标题,采用立体字上墙的方式,在视觉上一凹一凸、一大一小,形成视觉平衡。在展标下方,通过提取政协会徽上的红色绸带元素进行艺术化处理,向波浪形态靠拢,意在打造各类社会团体最终选择“归海”的思想。在入口处左侧的墙面展示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政协的讲话,在深化设计中将此墙面做成了灯箱,一大面墙的灯光透过红色布料映衬着展标主题墙,向右侧进入展览第一部分的方向照耀,拉满氛围营造的同时表达出此展览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精神为指导以及“共和国的底色是红色的”。入口的设计需要构建强烈的政治氛围并通过材质、元素体量、色彩等进行视觉上的区分与节奏的打造。
图1 展标设计
2.2 重点亮点内容设计
其他类展览多为“物”和“史”的展示,而红色题材专题展览叙述的重点则为“人”和“事”③,展陈小组对大纲的编写,宏观上需要进行整体规划,逻辑清晰,重点明确;细节上则需注意陈列语言的质量,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照片等“证据”的质量。形式设计者应参与大纲研读,就像拍电影时导演与演员之间的“说戏”环节,反复研读大纲时脑海中需思考这面展墙大致的样子,重点亮点内容如何设计,才能带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及适当的参观节奏。
在这次香山革命纪念馆专题展览中,1100平方米的展厅,260余米的展线需要容纳近5万字的大纲内容、历史图片近260张、珍贵文物文献310余件(套)及12个重点亮点项目,在如此高密度的信息中按逻辑架构适当分配重点项目,辅以新颖独特的形式设计,可以缓解观众在参观时的视觉疲劳,重新激发探知心理。例如,在专题展的第二部分,主展线讲述的是“五一口号”的提出,而副展线展示的是该口号提出后,社会各界对此的响应。作为重点内容呈现,该展墙运用与地面形成的夹角,上、中、下三面与观众视线垂直的方式形成立体展墙,该设计意在营造大量华商报“铺天盖地”出现的气氛(图2),表现社会各界对“五一口号”的积极响应,上下方的夹角以及每份报纸上的红框标注使观众更便于阅读。此外,该重点历史事件的呈现不能简单平铺大量报纸展品,还需要研究人员进行解读与总结。在此重点项目中,加入了中国各民主党派成立情况以及各民主人士响应“五一口号”列表,从时间上更深入地进一步总结,使观众能够快速得到要领,即“五一口号”像灯塔一样照亮黑暗,引领了一条光明的、全新的道路。
图2 “五一口号”重点展项
第二个重点展示项目是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撰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属于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当时各界民主人士都纷纷响应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提出新中国的国体应该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这一部分,利用展厅固有的一整个通柜陈列了从馆藏150多个版本中精心挑选的28个版本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寓意着从1921年到1949年党走过的风雨历程与辉煌成就(图3)。该专题展览设置《论人民民主专政》专题,此部分为逆展线,从右至左先着重强调了文中确定的新中国国体,而后通过矩阵方式集中展示纪念馆开馆近两年来征集到的不同版本以及当时社会各界学习后的感想,1949年全国各地刊载的报纸,展柜整体的灯光加上展具中增设的每本书单独的打光效果,呈现出明快而有力量的氛围,同时也充分展现这篇马克思列宁主义光辉文献为新中国的筹建发挥的定鼎立基的重要作用。
图3 《论人民民主专政》重点展项
红色题材专题展的设计,不应单纯是史书上史实的照搬,从编写大纲到形式设计,需要做到时代性强、逻辑清晰、重点明确地为观众讲述这样一段故事,就像上学时课堂上记的笔记一样,需要有重点和自己的总结,如香山此次专题展中《毛泽东同志香山时期会见民主人士一览表》便是由展陈小组研究人员根据大量史实总结而来的(图4),形式设计上利用表格及颜色区分,在展墙留出较大空间展示,充分体现了该专题展的深度和价值。
图4 《毛泽东同志香山时期会见的部分各界人士一览表》
2.3 平面及版式设计
红色题材的展览有其特殊性,任何内容及形式都要遵循“政治第一性”。例如,领导人的照片位置、大小、照片明度、对比度等细节处理,敏感人物的处理,地图的审批以及专业性术语的名称格式等多类可能存在争议的点都经过专家们的严格把关。平面版式设计要“严肃中有活力”“怀旧中有设计”“以平面呼应空间”“始终讲求人性化设计”。同时要明确整体风格,确定辅助图形,明确各部分层级关系并使各层级保持统一,逻辑不乱。此外是色彩的选取及字体的选择也要多做考虑,色彩与字体要配合情感表达。
选取色彩时需要确保主体色的情感基调是符合主题的,这一点在红色题材展览中较为容易,该题材的主体色绝大多数都为红色,但是红色又分为多种,含黑色较多的暗红更适合表现历史题材怀旧的氛围,而像是新中国成立这样充满激情的氛围在设计上则要采用相比之下可作为背景的、较为明亮的红色,随之配合一种或多种辅助色,加黑白灰等进行过渡与调和,形成展厅整体色彩,打造符合主题的环境氛围。
字体的选择需要设计者理解每类字体给人带来的视觉情感。无衬线的黑体字给人以正式、严肃、官方的感觉,更多表达的是无情感而宽容的,黑体字更多用于需要快速阅读获得内容的电子设备中。衬线的宋体字在每个笔画上的变化大于黑体,这种不统一性相比黑体字就要多一些“文化味”,为观众从视觉上营造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阅读氛围,这种氛围更容易让展厅内的观众融入设计者打造的情感中,加之自身经历及理解,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而无论是衬线字体还是非衬线字体又包含很多种,如黑体中的“微软雅黑”“思源黑体”“方正兰亭黑体”等,这便需要设计者进行适当的挑选,以打造观众在参观时视觉上的便捷、高效与舒适。
在此次专题展的平面设计构思中,色彩方面采用中国红、米色搭配黑白灰,根据大纲内容,展墙在人们最舒适的1.5~1.7米的水平视觉带处放置重点展示文物,配合低平柜,达到重点展示作用(图5)。由于该展览大纲内容较多,各单元题目文字量较少,因此将其竖式排列,观众沿展线参观时能够清晰读出各单元节点,增强该展览叙事时的逻辑。
图5 版式设计图1
在辅助图形等的设计中,利用二维的细线构造立体感,呼应三维空间的同时增强现代感,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或元素线性处理(图6),在不影响主体的情况下衬在背景板上,既呼应故事主题,又主次分明,打破空间线。
图6 版式设计图2
2.4 多媒体辅助设计
2.4.1 多媒体技术在红色题材展览中的使用应“克制展示欲”
科技的进步使多媒体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超乎想象,博物馆的发展也同样融进了技术进步的长河中,众多博物馆会使用各类多媒体应用来辅助展示,新技术的应用无疑会增加展览的趣味性、互动性,并使展览内容变得更加丰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的应用一定要适量、适度,对于红色题材专题展览来讲,更是如此。红色题材的展览更多打造的是老一辈革命家不畏牺牲、砥砺前行而创造出新中国的光辉历史,其主要思想是艰辛的、政治的、红色的。大量运用“声、光、电”或多媒体展示设计得过于绚丽,则破坏了展览营造出的“啃树皮、吃草根”的老一辈革命家不怕困难的形象,也破坏了红色题材展览的历史感。因此,在该主题下的多媒体应用一定要克制住展示高科技的欲望,让技术“隐藏”于展览的主题之下,并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展览。
2.4.2 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观众的体验感,促进展览达到更好教育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通过阅读方式能够记住约10%的内容;通过耳朵倾听的方式能够记住约20%的内容;通过亲眼看到的视觉方式能够记住约30%的内容;而人们通过“视”与“听”的结合方式能够记住约50%的内容;通过口说阐述的方式能够记住大约70%的内容;如果采用既口述又参与的方式,则能记住约90%的内容。④多媒体技术飞速地发展进化,使其整体应用技术与设备越来越贴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之前从未有过的观众“身临其境”之感,甚至可以做到以假乱真,高还原度地重现历史情境,增强观众参观体验。此外,多媒体的互动性可以打破观众长时间不变的阅读节奏,让观众换一种方式进行浏览学习,延伸知识的同时增加趣味。很多展览中的多媒体装置采用游戏互动的方式,让观众配合参与其中,达到加深记忆的作用,从而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此次专题展中“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展示场景中,设置了国旗、国徽、国歌设计方案的三块互动影视查询装置,观众可以自主选择观看众多国旗、国徽、国歌的设计资料,了解“新政协”为建国作出的贡献,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的治国理念。在界面设计中,遵循人机工程学原理,在最适合人体触摸的高度设置按钮,同时考虑在观众触摸和无人触摸的时候播放的内容。每一块屏幕是可以单独播放内容的,因此在无人触摸时该屏幕缓慢滚动播放各类方案。国旗方案屏幕中,观众想具体了解详情时,图7局部图中最下面一块屏幕平铺展示所有国旗方案,视觉中心展示该方案的设计说明,观众可以左右滑动屏幕切换其他方案。该互动装置将详细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档案的书籍概括展示,并令其内容与周围的展示空间融为一体,在充满历史感与红色氛围的展厅中并不显得突兀,观众在远处就能够看到很多国旗、国徽设计方案在循环展示,结合展墙上的内容,能够更好地融入当时社会各界积极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的和谐氛围。
图7 多媒体展项
红色主题专题展览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既要符合历史,又要符合时代,要与时代呼应共振。
3 结语
“百川归海 人民至上——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建国实践专题展览”生动阐释了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同时该展览内容上有深度,形式上有创新,在后期展览配套的宣传片、折页、文创及图录等仍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红色题材的专题展览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而众多设计者在形式设计时务必要把握好大纲主题,把握好红色题材专题展“政治第一性”的同时,兼顾好思想性和艺术性,让形式始终服务于内容,不要为了形式而“形式”。红色题材的专题展览不是枯燥乏味的,更不能是只有专家才能看懂的,大众需要近距离接触这段历史,这就需要专题展的内容策展以权威文献作为参考,确保内容的准确无误,形式设计作为研究者和大众之间的桥梁,“翻译”好大纲,最后配合宣教人员生动地讲好这段故事,承担起展示、宣传、教育的社会功能,让大众主动地、有参与感地接受红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注释
①黄洋,陈红京.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十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②乔佳.基于历史题材展示陈列设计中的气氛营造研究[J].艺术品鉴,2015(10):45.
③王国彬,黄韬.“具身认知”语境下的纪念馆展陈设计研究[J].艺术工作,2018(2):103-104.
④王国彬.展陈设计中交互式博物馆的理念剖析[J].包装工程,2015,36(8):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