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泉地区“老窑水”现状及治理对策探究

2022-02-21杜娟娟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硫酸根阳泉市阳泉

杜娟娟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方式主要是地下开采,煤层埋藏于地下,含硫矿物在天然状态下是稳定的,而在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原环境,使所开采的煤层暴露在空气中,为含硫矿物氧化为硫酸根创造了条件[1]。煤炭开采后多形成采空区,地下水逐渐聚集,煤层中硫化矿物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其产物溶于水中,逐步汇聚在老空区,而呈现出酸性“老窑水”的特征。随着越来越多的煤矿在没有适当关闭解决方案的情况下被关闭,这种现象更加严重。这些大量关闭的煤矿必然会导致“老窑水”的发生,从而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风险。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大省之一,全省划为六大煤田,年均煤炭产量超过10亿t,其中阳泉矿区位于我国著名的无烟煤生产基地阳泉市[2],大部分煤矿于2000年煤矿资源整合时关停。据初步调查,阳泉市已有200余座废弃煤矿,采空区面积较大,且采空区内蓄积形成的“老窑水”约1300万m3,目前已在部分区域出露。未来几十年,阳泉市大量矿井闭坑,采空区内形成的“老窑水”将会更多,而其水体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为极不易沉降的组分,会随着水体进行长距离迁移,部分污染物会下渗进入地下水中,将会对阳泉地区地表水水质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从阳泉市的生存、发展以及人民饮水安全着眼,开展“老窑水”的治理对策研究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1 阳泉地区“老窑水”成因及影响现状

1.1 “老窑水”的成因

“老窑水”是高硫煤在开采过程中,煤系地层和围岩中的硫化矿物、有机硫在与氧气和水接触的条件下,被氧化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等微生物催化氧化,生成硫酸根和氢氧化铁,使水呈现酸性,产生了酸性“老窑水”[2-3]。研究表明,采空区水的形成需要三个水文地质条件:首先是补给来源,一般来自于大气降水、地表水、基岩裂隙水以及喀斯特水等;其次,充水通道对“老窑水”的形成至关重要,常见的充水通道包括顶板垮落形成的冒落裂隙通道、裂缝带、陷落柱、封闭性差的钻孔等;第三,聚水空间是造成采空区水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1,4]。

1.2 阳泉地区“老窑水”影响现状

阳泉市娘子关泉水化学组分含量自2010年前就有缓慢增长趋势,到2010年后为快速增长期,泉水中的硫酸根超出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在2003—2014年期间,泉水中来自煤系地层的硫含量年增长率在2.07%~6.14%,对泉域造成了明显的影响[5]。另外,阳泉地区山底河流域受“老窑水”影响,区域的水质状况较差。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相关单位研究成果可知:2014年4—12月,山底河煤矿“老窑水”pH值为2.67~5.26,硫酸根逐月平均值为3570mg/L,水质评价结果有11项指标超国家地下水Ⅲ类水水质标准;2018年进行取样分析,硫酸根的平均浓度约为5200mg/L,pH值约为3.39;2020年,在牵牛山煤业的小沟煤矿和山底煤矿渗出地表的“老窑水”在丰平枯3个时期中,pH值均在3.5以下,枯水期硫酸根浓度可达10000mg/L以上。由此可见,山底河流域出流“老窑水”水质较差,已严重威胁到阳泉地区生态环境。

2 “老窑水”危害

煤矿“老窑水”具有体量大、水质差、流动性强的特点,其水化学特征体现为高硫酸盐、高总溶解固体和低 pH 值等。“老窑水”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部分“老窑水”出露地表,如白羊墅煤矿、山底河流域煤矿、小沟煤矿等,在煤矿矿坑内“老窑水”蓄满后,从流域煤系地层出露的最低处溢出地表(见图1),对当地水生态系统和当地居民健康构成威胁。

图1 阳泉地区部分“老窑水”出露点

b.“老窑水”直接或间接渗入喀斯特含水层,导致跨层污染,给娘子关泉域的水质带来持久性影响,威胁群众的饮水安全和当地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c.“老窑水”的出露和下渗不仅导致阳泉地区河流酸化、金属离子浓度升高,污染娘子关泉域喀斯特水,而且经“老窑水”污染的河水灌溉后会使得重金属和硫酸盐等组分在土壤中富集,严重威胁着区域农作物生长及人群健康;同时,也会使“老窑水”中的金属离子进入河床基质中,对河流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3 治理对策探究

目前对“老窑水”的处理方式包括末端治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等)和源头控制。末端治理具有见效快、可一次性获得满意效果的优点,但存在流量与污染物含量动态变化较大时处理难于控制、处理后大量沉淀物的处置以及运行成本高等问题。而源头治理起效慢,前期投入大,难于一次性处理达标,但其占地少,运行成本低,处理时长灵活。比较而言,末端治理是污水处理,重点考虑处理工艺;而源头治理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复杂得多,包括影响酸化的因素,“老窑水”集水区及氧化、还原区的空间分布,其质、量动态特征,水的补、径、蓄、 排循环条件,处理方法的选取、工艺流程等。

本次研究针对阳泉“老窑水”现状和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分类制定、综合施策的原则,提出了“源头控、末端治”有效结合的治理方案。

3.1 源头治理

3.1.1 减源

硫化矿物被氧化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等微生物催化氧化而形成“老窑水”,而这些细菌在“老窑水”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催化氧化作用。因此,在井下或者是已经废弃的封闭井巷内投放适量的抑菌剂,可有效抑制氧化细菌的活性或者减少水中微生物的数量,有效降低“老窑水”的生成。

3.1.2 封闭处理

封堵闭坑矿井与外部的各种通道(其中包括形成串层污染的废旧钻孔),并对煤矿采空区地表采取黄土回填、覆盖、碾压、复垦等防渗措施,阻止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从源头上彻底截断矿坑水的补给源。对采空区上部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通过植物根系闭合坑道上覆地层裂隙。

3.2 末端治理

源头治理工程一般布置在“老窑水”的出露点或者井口处。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方法为中和法、微生物法、可渗透反应墙以及人工湿地法等。各处理技术均有不足之处,因此,单一的处理方法并不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酸性“老窑水”,在综合阳泉市水务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等相关单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包括露天矿以及坑下水的处理,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质、水量及循环特征选取不同的处理方案。

3.2.1 缺氧石灰石沟法-人工湿地系统

对于酸性浓度不高且区域出露场地,可将石灰石埋在地下沟渠中,进行中和反应(见图2)。为了保证石灰石的溶解效率,进水流量不宜过快,出水截流后污水进一步进入人工湿地处理。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可将“老窑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有效削减外排。人工湿地示意见图3。

图2 缺氧石灰石沟法示意图

图3 人工湿地示意图

该处理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仅适合于酸性浓度较低且有出露场地可以利用的“老窑水”治理。

3.2.2 可渗透反应墙-人工湿地系统

当废弃的矿井巷道可被利用时,在矿井的井口附近布置可渗透反应墙装置(见图4)。当水体流经墙体时,装置中的活性材料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反应,使水中污染物降解。同时在出水口附近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有效去除出水体中的有机物、铁、锰等物质。

图4 可渗透反应墙示意图

该处理方法无须外加动力,可以充分利用废弃矿井通道,较为经济便捷,但可渗透反应墙随着系统的运行,会出现一定的堵塞,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根据处理能力定期更换相应的填充材料。

3.2.3 可渗透反应墙-连续碱反应系统-人工湿地系统

综合现阶段“老窑水”处理技术现状,若该区域“老窑水”酸性较大且处理量较大时,可采用可渗透反应墙-连续碱反应系统-人工湿地系统对“老窑水”进行治理,即在废弃的矿井井口附近布置可渗透反应墙处理装置(见图5)。同时在出水口附近建设连续碱-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有效去除出水中的酸及铁、锰等物质。

图5 连续碱反应系统示意图

4 结 语

阳泉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近几年随着煤炭资源的整合,大量矿井关闭,在采空区内形成的“老窑水”水量较大,且“老窑水”水质差、流动性强,已对阳泉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从阳泉市的生存、发展以及人民饮水安全着眼,开展“老窑水”的治理对策研究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在制定治理方案时,要因地制宜,处理工艺简单实用,尊重科学但不一味追求学术上的“高、精、尖”而牺牲实用性,使得处理成本经济化,有利于全面持续推广。本文按照分类制定、综合施策的原则,系统地开展了“源头控、末端治”有效结合的治理方案的探究,可为当地“老窑水”治理提供依据,为其他类似地区的“老窑水”治理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硫酸根阳泉市阳泉
海洋环境下硫酸根侵蚀水工混凝土影响研究
阳泉农业 开辟“硒”望富路
山西农大共建阳泉富硒机构
混凝土内硫酸根离子传输过程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阳泉市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阳泉:绿色防控 统防统治
某黄金冶炼厂水系中硫酸根浓度降低试验探索
阳泉市文联扶贫采风活动
阳泉市成立药茶产业联盟
阳泉市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