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新型便携取针式针具消毒盒的研制与应用※

2022-02-21曲一玮郭志江王晓燕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2期
关键词:弹孔隔板盖板

冯 璐,曲一玮,郭志江,王晓燕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针刺是我国传统中医使用的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操作过程为利用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辅助以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治疗疾病。针灸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国医学和科学传统创造的宝贵财富。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64种针灸适应证,并推荐43种病证采用针灸治疗。同时全球针灸针的年使用量突破20亿支,并以每年5%~10%左右的速度增长[1]。

针刺治疗是有创的操作治疗。有文献指出,“被非寄居皮肤的微生物污染”会带来较高的感染风险[2],因而操作过程需要严格防范感染的风险。在我国,除原上海市卫生局规定“本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自2008年12月1日起,全部实行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同时停止其他非一次性针灸针的使用”[3]外,其他省市及地区仍然遵循国家医疗卫生监管部门的要求“非强制性建议使用一次性未灭菌针灸针必须进行消毒灭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不需要考虑消毒与灭菌的问题,而上海外其他地区大量使用的非一次性未灭菌针灸针在使用间隙则经常需要应用酒精或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现有技术中,往往是将针具全部放入灌入酒精的敞口设计的不锈钢方盒中进行浸泡,待使用时,需要通过无菌持物镊逐一的夹取出来。一方面,敞口设计易造成酒精、消毒液挥发及丢失,造成大量浪费还不能满足无菌要求;另一方面,用无菌持物镊夹取的方式并不灵便,较为耗费时间和精力,操作不慎则有误伤操作人员或折弯针具的风险;患者进行治疗前也需要等待针具完全消毒。为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故研制一种新型便携取针式针具消毒盒,旨在解决传统针具消毒中,酒精及消毒液大量损耗、敞口设计需要经常被打开以致方盘无菌性不能被保证、无菌持物镊夹取针具不方便、针具使用和消毒间隔时间长及传统针具消毒不彻底等问题。

1 设计思路与结构

本新型针具消毒盒主要结构包括盒体、中隔板、侧隔板、轨道板、针槽板、盖板、搭扣、弹簧销、销槽、隔板轨道、弹孔、弹钮、弹扣等。见图1—4。盒体高19 cm,其内部竖向插置有中隔板,中隔板宽度与盒体的宽度相等,底部与盒体底部相接触,顶部自盒体中穿出,中隔板的穿出部分可为手指提供着力点,从而将中隔板向上拉起,使中隔板可上下滑动。中隔板将盒体内部分为结构相同、大小相等的左、右腔室,左、右腔室内均设置有侧隔板、轨道板及针槽板,侧隔板与轨道板均为竖向,且侧隔板、轨道板的高度均小于盒体高度,侧隔板与盒体底部具有一定间隔;针槽板横向夹置于侧隔板与轨道板之间,且针槽板可沿侧隔板与轨道板上下滑动。盒体的顶部设置有盖板,盖板包括分别与左、右腔室对应的左、右盖板;左、右盖板的内侧均与盒体相接,外侧活动,且通过搭扣与盒体固定相接。盒体的外侧顶部设置有弹簧销,中隔板上对应弹簧销位置开设有销槽,弹簧销可插置于销槽中。弹簧销插置于销槽中可以固定中隔板完全落下时的位置,从而保证左、右腔室的密封性。中隔板的上部开设有悬挂孔;悬挂孔位于销槽的上方。悬挂孔可以便于手指拿住中隔板。中隔板两侧的盒体内壁上设置有隔板轨道,中隔板沿隔板轨道滑动,防止中隔板在运动时发生偏移。隔板轨道及对应的盒体上开设有贯穿的弹孔,自盒体外侧向弹孔中插置有弹钮,弹钮与盒体之间通过带有卡槽的弹簧辅助装置固定,使弹钮不会从弹孔中掉落,并且使弹钮具有恢复初始位置的能力。中隔板的侧面设置有弹扣,弹孔位于隔板轨道的上部,弹扣位于中隔板的下部,弹扣可插置于弹孔中。弹孔与弹扣之间的高度差可以防止中隔板在运动过程中过度位移或脱落。弹扣与弹钮的设计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因此本文中不做赘述。盖板上沿边缘设置有密封条,可以保证盖板盖上时左、右腔室的密封性好。中隔板的底端亦设置有密封条,以实现中隔板插入盒体中可使左、右腔室之间完全分离,相互独立。针槽板上开设有多个孔,且针槽板上设置有使针槽板滑动的提升装置。针槽板每个孔的直径为0.5 mm,介于针柄直径和所有规格的针体直径之间。针孔处设置有内径与针孔相同的空心圆柱体,以固定针具。见图5。侧隔板上开设有多个贯穿的流通孔,以加快酒精的流动。

2 具体实施方式

2.1 实施例一 新型便携取针式针具消毒盒盒体与常规针具消毒原理相同,可向盒中倒入酒精或消毒液浸泡,为针具消毒。在本实施例中,提升装置为连杆,如图6所示。连杆贯穿针槽板,连杆的上端抵在盖板上、下端抵在盒体底部。可保证针槽板不会掉落在盒体底部。使用时,打开盖板后直接用手拿起并提起连杆,就可以将针槽板提升起来,以解决临床常用方盒中针具不便拿取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便携取针式针具消毒盒的使用原理及方法:通过搭扣打开左或右盖板(举例为左盖板),向其对应的腔室中倒入酒精,再盖上盖板,搭上搭扣使盖板锁死。由于中隔板的隔离作用,此时酒精仅位于左腔室中,放倒消毒盒,使有酒精的腔室(左腔室)位于最下方,从而对该腔室中的针具进行浸泡消毒。消毒完毕后,放正盒体。拉开弹簧销,向上拉动中隔板。在此过程中,中隔板上的弹扣受隔板轨道的阻挡一直处于压缩状态,直到到达弹孔位置时,中隔板上的弹扣弹出就可卡入至弹孔中使中隔板的位置得到固定。此时中隔板不再抵在盒体底部,从而使左腔室与右腔室之间连通。左腔室中的酒精会自动向右腔室流动,侧隔板上的流通孔可以加快流动速度。向右侧缓慢倾斜新型消毒盒,使酒精全部流入至右腔室中,待消毒盒完全放倒后,按压弹钮,使弹扣缩回,此时推动中隔板直至中隔板再一次抵在盒体底部。弹簧销遇到销槽自动弹出,锁定该位置下的中隔板。此时,左右腔室再一次彼此独立,右腔室充满酒精可继续进行针具消毒,左腔室存放已经消毒完毕的针具。将消毒盒竖直放置,打开消毒完毕的左腔室盖板,通过连杆将针槽板提升至腔室口,就可以从腔室口处直接拿取消毒完毕的针具。继续向其中放入待消毒的针具,盖上盖板,重复上述操作,可实现针具的连续消毒。

2.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提升装置为抬杆,如图7所示。针槽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水平方向的抬杆,抬杆穿出盒体侧壁,用普通的密封盖加装封条进行密封,保证酒精不会从抬杆处泄漏。使用时,直接向上抬起抬杆,就可带动针槽板提升。

以上产品提供了对现阶段临床常用针灸针消毒设备的改进意见,设计核心目的在于提高临床工作效率。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便携取针式针具消毒盒的限制,针具消毒盒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人员在新型便携取针式针具消毒盒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新型便携取针式针具消毒盒的保护范围。

3 讨论

3.1 新型便携取针式针具消毒盒的优势 ①产品优势。本实用新型便携取针式针具消毒盒具有两个可连通、可独立的腔室,可以交替使用两个腔室实现对针具的连续消毒;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使用无菌持物镊夹取,新型便携取针式针具消毒盒针槽板的设计可以取代镊子的使用,便于施术者拿取,同时降低了插针的难度,防止理针过程中的误伤;盖板的封闭作用使连续消毒时酒精、消毒液的挥发损耗减少。②设计优势。弹扣和弹钮的设计:防止中隔板的过度脱落,在打开过程中发挥缓冲作用,使用安全。针槽板的设计:取针过程中施术者的手不直接接触针身,降低了被误伤及继发感染的风险。中隔板的设计:中隔板的灵活设计可以使本产品在消毒及使用两个功能之间灵活切换。③其他优势。在不使用消毒功能时可以发挥储存功能。针灸科诊治患者时往往出现大量开袋后未使用的毫针,针槽板的设计可以容纳相当数量的未使用的毫针,以免浪费针具。针具置放规范,方便取用。

3.2 新型便携取针式针具消毒盒的不足 本产品的设计思路源于笔者在医院针灸实践过程中,观察到现有方盒浸泡的消毒方法为患者和医生都带来大量不便。《论语》言:“器欲尽其用,必先得其法。”新型便携取针式针具消毒盒的创制,为进一步规范针灸施术的操作提供了便利,并减少了操作过程中人员受伤的风险,容易为医疗机构及医务工作者接受。本产品虽仍有不足,如对于患者来说,针盒设计缺少脱液设计,针体在取出时可能附带残留的酒精及消毒液,进针过程中与患者的皮下组织接触时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对于针刺操作者而言,取针过程中,施术者的手若是接触针身,则难以保持无菌性等。在后续的改进中,笔者会进一步探索新方法以改进取针式针具消毒盒,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猜你喜欢

弹孔隔板盖板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隔板构造参数对疲劳受力特征影响
钢箱梁跨间横隔板设计研究
2.5D触摸屏盖板玻璃翘曲控制技术
梳棉机用固定盖板针布发展趋势探讨
最后的弹孔
1000MW机组汽轮机隔板裂纹缺陷分析及处理
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弹孔检测提取算法研究∗
梳子小改装立马变成抢手货
KD403:碗盖和桶装泡面
核化工厂房设备室企口形盖板受力分析及设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