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会昌县早稻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
2022-02-21古卫华曾敏清刘会生
古卫华 曾敏清 刘会生 梅 锋
(会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会昌 342600)
会昌县是江西省水稻主产区,水稻是该县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2019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达2.748万 hm2。
2020年笔者进行了早稻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基本掌握了早稻氮、磷、钾肥利用现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年3—7月进行,试验田设在会昌县珠兰乡珠兰村郑屋小组一农户田块,该田块平整,常年种植水稻,中等肥力水平,土壤为沙质土,代表性强。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杂交水稻早丰优华占。供试肥料为当地出售的单质肥料,即氮肥选用尿素(含纯N 46%),磷肥选用钙镁磷肥(含P2O512%),钾肥选用进口氯化钾(含K2O 60%)。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氮磷钾区(全肥区)。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1-2],小区面积30 m2(4.0 m×7.5 m)。小区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间起田埂,田埂用塑料膜包裹,防止串肥串水;重复间以水沟隔离,水沟两侧土埂用农膜包埂隔离。每个小区对应的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折纯量分别为纯 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135 kg/hm2(表1)。
表1 各处理施肥量设计
1.4 试验过程
试验采用湿润育秧,2020年3月28日播种,4月25日对试验地块进行划区起田埂,用塑料薄膜包裹田埂;4月28日底肥施用尿素总用量的50%、磷肥总用量的100%、钾肥总用量的50%;4月29日人工移栽,每小区栽610蔸,每穴栽植2株苗。5月9日各小区施用剩余肥料,除小区肥料用量根据试验设计进行施用外,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7月25日采集植株样品,7月27日实割测产[3-4]。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样品采集与处理。按照农业部发布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NY/T 2911—2016)[5]的规定进行水稻植株的茎叶和籽粒采样(每个小区采集籽粒1 kg和茎叶2 kg新鲜样品)及样品处理。
1.5.2 水稻植株养分含量测定。对各处理小区水稻的茎叶、籽粒分别测定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全氮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植株全氮含量测定 自动定氮仪法》(NY/T 2419—2013)]测定,全磷含量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植株全磷含量测定 钼锑抗比色法》(NY/T 2421—2013)]测定,全钾含量采用火焰光度计法[《植株全钾含量测定 火焰光度计法》(NY/T 2420—2013)]测定。
1.5.3 产量测定。每个小区单打、单收、单计产,并记录各处理籽粒和茎叶的重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由表2可知,籽粒产量和茎叶产量最高的是氮磷钾区,无氮区最低,缺素区籽粒产量和茎叶产量表现为无钾区>无磷区>无氮区,说明氮是限制籽粒产量和茎叶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磷,最后是钾,即施氮肥增产效应最明显,其次是磷肥,最后是钾肥[6]。同时,本试验结果也表明,早稻生产中只施化肥情况下,氮肥、磷肥、钾肥不可或缺,缺少其中任何一种肥料,均会减产,只有氮肥、磷肥、钾肥配合施用,才能提高早稻产量。
表2 不同处理早稻籽粒和茎叶产量
2.2 植株养分含量
由表3可知,各处理籽粒和茎叶养分含量呈现以下规律:氮磷钾区籽粒全氮含量较无氮区略高,全磷含量较无磷区略高,全钾含量较无钾区略高;茎叶养分含量也呈现相同规律,表明早稻施用化肥时氮肥、磷肥、钾肥配合使用更有利于促进早稻籽粒和茎叶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为方便计算,将全氮、全磷、全钾转换成 N、P2O5、K2O,结果见表4。
表3 不同处理水稻籽粒和茎叶养分含量
2.3 化肥利用率
按照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印发的《基于田间试验的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测算规范(试行)》文件规定,确定本试验早稻化肥利用率测算方法为:肥料利用率(%)=(氮磷钾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缺素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养分施入量×100,并列出氮、磷、钾肥利用率计算公式为氮(磷、钾)肥利用率(%)={[氮磷钾区籽粒产量×氮磷钾区籽粒N(P2O5、K2O)含量+氮磷钾区茎叶产量×氮磷钾区茎叶N(P2O5、K2O)含量]-[无氮(磷、钾)区籽粒产量×无氮(磷、钾)区籽粒 N(P2O5、K2O)含量+无氮(磷、钾)区茎叶产量×无氮(磷、钾)区茎叶N含量]}/氮磷钾区氮(磷、钾)肥施入纯量×100。
根据计算公式,本试验早稻化肥利用率为氮肥利用率42.42%,磷肥利用率33.49%,钾肥率利用率59.02%。
3 结论与讨论
2020年会昌县开展了早稻化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早稻产量表现正常,氮肥利用率为42.42%,磷肥利用率为33.49%,钾肥利用率为59.02%。本试验中,氮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磷,最后是钾,即施氮肥增产效应最明显,其次是磷肥,最后是钾肥[6]。由此表明,在实际生产中要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才能实现水稻高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