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轨轻量化平车车体制造的工艺研究
2022-02-21包亚军
刘 春 曹 壮 包亚军
(中车常州车辆有限公司,常州 213000)
1 米轨平车的用途及特点
米轨平车是在米轨铁路线上用于运输2个20英尺集装箱的车辆,其自重不大于12 t,载重为60 t。国内外传统集装箱平车多采用型钢中梁的框式结构,如图1所示,如泰国米轨集装箱平车(自重15.8 t,载重48 t)、国内的NX70平车(自重23.8 t,载重70 t)等[1-2]。与传统的集装箱平车相比,米轨平车设计执行北美铁路协会的事后评估(After Action Review,AAR)标准,具有只运输2个2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自重轻、枕梁短等特点。同时,该车采用旁承支撑,具有旁承回转力矩及抗侧滚功能,且能够以具有导向作用的箱挡对集装箱进行定位、限位,同时具有相互独立的自动、直通双套空气制动系统,其结构如图2所示。
2 米轨平车车体的主要结构
该车的车体和底架为全钢焊接结构,由中梁、端梁、枕梁、横梁以及集装箱锁挡装置组焊而成。该车型结构简单,取消了传统集装箱平车中的侧梁组成、纵向梁组成等非主要承载配件,采用了全车承载结构的新结构。
中梁组成结构与传统集装箱结构H型钢或乙型钢不同,为Q450NQR1高强度耐候钢组焊成箱形鱼腹变截面结构,其质量较型钢中梁减轻约30%以上。同时,该车型采用整体式冲击座和C级钢上心盘,且端梁、枕梁、横梁为上下盖板和腹板组焊而成的箱形结构,取消了传统集装箱平车中的侧梁组成、纵向梁组成等配件。另外,集装箱锁挡装置由端部箱挡和中部箱挡组成,箱挡由座板、挡板、筋板组焊成,挡板设有导向倾角,且端部箱挡位于底架端梁上,中部箱挡位于底架横梁上。
3 车体制造主要工艺研究及关键质量控制
3.1 中梁制造工艺
中梁由中梁腹板、中梁上盖板、中梁下盖板等组焊而成,其组装质量会影响整车长度挠度、心盘翘曲、车钩高等参数。由于采用轻量化箱型梁结构,与型钢相比,其各板拼接质量、组装间隙、焊接变形、中梁挠度及中梁旁弯控制难度大,中梁组装示意图和实际组装图分别如图3。
3.1.1 主要控制要点
中梁组装的主要控制要点为中梁各板拼接质量、组装间隙、焊接变形、中梁挠度及中梁旁弯等,具体内容如图4所示。
3.1.2 主要制造工艺
(1)中梁腹板拼接前要保证枕梁间挠度控制在预置挠度,同时需要控制牵引梁下垂量、拼接根部间隙和板宽度方向错边量。各板拼接焊缝焊完后切割引弧板和收弧板,切割时要留一定打磨余量,然后使用砂轮将焊缝打磨平整,最后用抛光砂轮抛光,以确保焊缝与母材平滑过渡。
(2)中梁组装时,中间需要增加工艺撑,以防止中梁腹板焊接波浪变形,保证中梁组装尺寸和胎模预制挠度。
(3)中梁焊接时需控制焊接顺序,以防止焊接变形,且各铸件焊接前要进行预热。中梁下盖板与腹板间焊缝的焊角为10 mm,采用多道焊方式焊接,焊接顺序。腹板与上下盖板的焊缝采用分段对称的方式进行焊接,每段焊缝长度为1 000~ 2 000 mm,焊接顺序如图5所示。中梁点焊固定后,在牵引梁上下翼边上搭接焊接工艺撑,以避免下翼边变形。另外,中梁腹板组成、中梁下盖板、中梁上盖板的长度尺寸公差需按总长+10 mm制作。
3.2 底架制造工艺
底架由牵引梁上盖板、端梁、横梁、枕梁和中梁组成,其中端梁、横梁上安装有集装箱止挡。横梁、端梁组装质量会影响集装箱承载面的平面度和高度差。底架组装示意图和实际组装图分别如图6和图7所示。
3.2.1 主要控制要点
底架组装的主要控制要点为组装间隙、底架挠度、牵引梁上翘下垂、同一横截面端、枕梁高低差以及箱锁止挡组装等,具体内容如图8所示。
3.2.2 主要制造工艺
第一,底架组装。先将中梁吊入底架组装胎,垂向以心盘为基准进行定位,横向以中梁内腔自动对中,纵向以1位后从板座进行定位,落位后开启抱紧机构,抱紧中梁,然后组装枕梁组成、横梁组成、端梁组成等零部件。
第二,底架翻焊。将底架各组成部件吊入底架翻焊胎,然后翻转至相关平焊位置焊接相关焊缝,并在该工序中完成中梁预留焊缝的焊接工作。
第三,集装箱止挡装置组装。先将枕梁上盖板、端梁上盖板按图纸要求组装,并采用整体组装样杆控制集装箱止挡组装尺寸,组装过程中要保证各止挡座板的高度差和对角线差尺寸符合要求,检查合格后焊接水平位置焊缝。
第四,底架矫正。将底架组成吊入底架矫正胎,然后检查中梁挠度、枕梁高低差、端梁高低差以及牵引梁下垂量控制。
第五,底架铆焊交验。将底架组成吊入底架铆焊交验胎,铆接票插、厂名牌等配件,并检查各尺寸。
3.3 工艺试验
通过对米轨集装箱平车焊接接头进行梳理,完成了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并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确定了合理的焊接规范,如表1所示。
3.4 静强度试验
按照AAR标准CⅡ分册第Ⅺ章“新造货车运用性能的试验和分析”的要求,对样车车体进行静强度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最大应力发生在重车纵向牵引时,位置在枕后中梁上盖板,应力值为426.4 MPa,小于强度评定值(材料的屈服极限)450 MPa,且所有试验工况均没有产生结构部件永久变形,车体静强度满足AAR的强度标准要求。
4 结语
车体结构优化后,通过轻量化车体方案的工艺研究,该车的结构新颖、要求高、制作难度小。通过制定合理的工艺制造方案,并进行试制和批量米轨平车制造,体现了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性价比高等优点,达到了最初的工艺研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