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康复方法及效果
2022-02-21孙妮矫桂凤
孙妮 矫桂凤
脑血管病是癫痫发生的主要病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近年来报告显示其发病率为5%~15%,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也在上升[1]。癫痫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脑内疾病,是由原异常放电引起的脑神经中枢神经功能一时紊乱的临床症候群,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2]。随着医疗模式从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重视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心理模式,癫痫康复不仅能控制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正常的康复训练,能够促进侧支循环的确立、健康脑细胞的补偿及病变周边组织的功能重组,最大化“大脑的能力”,神经功能的恢复依赖于功能的恢复,其补偿依赖于持续的学习训练。康复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脑血管病后癫痫患者的康复方法和效果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00 例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在脑血管病2 周后癫痫发作,所有患者都符合国家会议规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采用颅相学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确诊。其中男124 例,女76 例;年龄32~75 岁,平均年龄(53.5±21.5)岁;病程3 个月~5 年,平均病程(4.0±1.3)年;脑卒中121 例、脑出血59 例、硬膜外出血20 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脑血流治疗,降低颅压,抑制脑浮肿,预防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疗法治疗,均使用抗癫痫药控制癫痫的发作。
1.3 康复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师和临床医生的专业评价,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分析问题,制定严格的康复计划。另外,教患者的家人和看护人如何进行康复训练,让患者家人和看护人帮助患者每天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3.1 恢复法 双脚不要弯曲,使脚和小腿成直角。家人和护理人员可以用一只手握住患者的手或脚,另一只手握住患者的手腕或膝盖,让患者弯曲膝盖或伸展膝盖。上下肢运动3 次/d,15~20 min/次,防止手脚和关节变硬或变形。脸部、舌头、嘴唇肌肉的刺激方法:张开嘴、鼓腮、叩齿、伸出舌头、舌尖撞击上颌等;并进行呼吸练习;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短波疗法、高频放射线疗法等)、低频刺激、刺激等;肌肉反应技术;针灸治疗,按摩关节,从远端到近端;中风疗法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语言疗法:利用照片、影像、广播等,仅用一个音节就能到达视觉、听觉、触觉的通路,刺激患者的语言反应和速度。
1.3.2 心理康复 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敦促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积极参加治疗,进行康复教育。心理疗法有以下几种。社会认知疗法:当患者自责或焦虑时,可以大声呼吁患者中断或停止思考,直到消失为止。生物反馈疗法:通过用脑波或肌电图记录患者的生物电活动,训练患者能够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制造出与之对应的条件反射。
1.3.3 社会康复 患者的最终治疗目标是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保持心态,正确认识疾病,积极参加学习和工作。社区应对患者充分照顾,帮助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特别是患者的家人、朋友必须关注和支持患者。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患者康复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自我管理、生活习惯、监测症状等方面进行评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比较康复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包括腿部疲劳、语言障碍,每项0~4 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0 例患者康复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康复后,患者自我管理评分(18.45±7.82)分、生活习惯评分(19.33±7.69)分、监测症状评分(22.46±9.98)分明显高于康复前的(9.47±4.18)、(8.94±4.26)、(10.13± 5.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0 例患者康复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200 例患者康复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康复前比较,aP<0.05
2.2 200 例患者康复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康复后,患者腿部疲劳评分(1.37±0.31)分和语言障碍评分(0.87±0.02)分明显低于康复前的(3.37±1.05)、(3.01±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00 例患者康复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2 200 例患者康复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康复前比较,aP<0.05
3 讨论
脑血管病是常见的疾病,多伴随并发发症,根据中国的统计数据,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例>100 万人/年[3]。脑血管病的临床症状会持续到部分脑组织破裂为止,部分脑组织的血液供应被切断,血液凝固压迫引起缺血、缺氧,最终引起脑组织的变性、坏死和周边区域的水肿。脑血管损伤后,缺氧最终导致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坏死,易导致癫痫发作[4]。一般用脑波检测出癫痫的放电与脑血管病的病变一致。脑血管管病后继发癫痫分为早发性癫痫和晚发性癫痫。现在,两者的诊断基准不统一。大多数脑血管病专家和癫痫专家认为,从脑血管病发生开始2 周以内的癫痫发作可以看作是早发性癫痫,2 周后的癫痫发作可以看作是晚发性癫痫。在本研究中,选择了脑血管病2 周后发作的癫痫患者。
脑血管病后癫痫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有可能是晚发性紫斑病结节:脑血管病、神经元变性、坏死或液化、神经元缺血、缺氧、膜电位的变化和脱极化,形成癫痫发作;机械牵引刺激囊腔病变;服用坏死组织细胞后,周围病变细胞新生,新生胶体细胞功能正常,可正常摄取胶体细胞谷氨酸,异常病变区谷氨酸含量高,引发神经元放电疼痛,引起高血糖发作,也是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5]。在失血的状态下,细胞外的渗透压力上升,细胞脱水,改变酵素的活性,细胞外电解质的不均衡,糖的代谢产物聚集,严重影响细胞机能,在潜伏期不良运作,放电导致癫痫状态持续。研究表明,脑血管病后癫痫病变部位是大脑皮层,范围是脑叶,蛛网膜下出血、病变部位合并电解质等是脑血管病后癫痫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出血和脑死亡患者机体低钠,是脑水肿、癫痫发作的原因[6]。早期这种病的发作会伴随着自发缓解和原发病,但迟发发作大多会反复发作,需要通过抗癫痫药物的干预来控制病情的发展[7,8]。
研究表明,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早期的积极锻炼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体内阻滞,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常规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癫痫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有所进展,但是难以量化恢复效果。癫痫的恢复目标是最大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运动、促进上肢的发育,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强化的康复计划。在物理疗法中,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进行适当的活动,发挥自己的能力,还可以提高癫痫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康复训练方法,不只是心理疗法,还指从患者的生理和社会环境两方面促进其身心的改善,进行康复训练。
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后,患者自我管理评分(18.45±7.82) 分、生活习惯评分(19.33±7.69) 分、监测症状评分(22.46±9.98)分明显高于康复前的(9.47±4.18)、(8.94±4.26)、(10.13±5.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患者腿部疲劳评分(1.37± 0.31)分和语言障碍评分(0.87±0.02)分明显低于康复前的(3.37±1.05)、(3.01±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