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研究
2022-02-21马骁刘宏武姜万维王庆辉
马骁 刘宏武 姜万维 王庆辉
腹部手术具备一定创伤性特点,在手术后易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感,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需重视术后镇痛,以此来确保疗效,改善预后[1,2]。瑞芬太尼属于常见的一种阿片受体激动药物,该药物镇痛效果较为显著,具有清除效果快、起效快等特点,并且经长时间输注后并不会蓄积于机体内[3,4]。然而药物持续时间比较短,在停药后镇痛效果也会随之消失,导致患者术后存在疼痛感,病情严重者诱发患者出现痛觉过敏[5,6]。鉴于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现展开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84 例 在本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及实验组,每组42 例。常规组中,年龄40~70 岁,平均年龄(55.2±6.4)岁;男22 例,女20 例。实验组中,年龄42~68 岁,平均年龄(55.4±6.2)岁;男24 例,女18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实施麻醉前0.5 h,给予两组患者苯巴比妥0.1 g,阿托品0.5 mg。①麻醉诱导: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其静脉通道,结合患者体重得出麻醉诱导用药使用剂量,按照顺序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瑞芬太尼3.0 μg/kg、丙泊酚2.0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待完成静脉注射2~4 min 后,予以气管插管;②麻醉维持:结合患者体重与手术时间得出麻醉药物维持剂量,以微泵持续泵入瑞芬太尼13.0 μg/(kg·h),丙泊酚5.0 mg/(kg·h),并间断性经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在手术完成前0.5 h,经静脉注射方式,向实验组患者注入0.1 mg/kg 地佐辛,常规组不注射,待完成手术时立刻关闭微泵。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待其能自主进行呼吸,处于苏醒状态,且眼球运动、吞咽动作及咳嗽反射恢复后,将气管导管拔出。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包括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自主呼吸时间;②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以口述分级评分法(VRS)评价,分为0 分(无疼痛)、1 分(疼痛感较轻)、2 分(疼痛感为中度)、3 分(疼痛感严重)、4 分(疼痛难以忍受);③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s,min)
表1 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s,min)
注:两组比较,P>0.05
2.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 术后,实验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目前,临床所应用的瑞芬太尼、丙泊酚等麻醉药物基本为短效性,代谢速度较快,不会蓄积于体内[7,8]。然而术后药物浓度降低,会减弱药物的镇痛作用,进而诱发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疼痛,且大部分患者在苏醒前已有显著疼痛感存在。若患者疼痛程度过于强烈,可刺激其在苏醒期出现躁动情绪,不利于恢复[9,10]。本研究中通过对实验组患者应用地佐辛,而常规组未应用,结果显示,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553,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低于常规组的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属于κ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特点,通常情况下,经肌内注射20~30 min 时起效,若经静脉注射,则在10~15 min时起效,且药效持续时间在3 h 左右,对患者应用该药物,可在瑞芬太尼药物麻醉作用消失前对机体起到镇痛效果,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避免其出现术后疼痛过敏[11,12]。
综上所述,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后应用地佐辛,可预防患者术后出现痛觉过敏,适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