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单次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2-02-21梁源
梁源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一种以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为基础的心肌缺氧缺血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脂质氧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最典型的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可以选择性地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的生物活性,从而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产生[1]。本研究探讨术前单次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80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根据瑞舒伐他汀用药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 例。观察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45~76 岁,平均年龄(58.21± 5.97)岁;冠心病病程1~10 年,平均冠心病病程(6.71± 1.94)年;合并症:糖尿病10 例,高血压18 例,高血脂17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22 例;年龄44~78 岁,平均 年龄(58.56±6.54)岁;冠心病病程1~10 年,平均冠心病病程(6.74±1.96)年;合并症:糖尿病11 例,高血压18 例,高血脂1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前12 h给予常规5 mg瑞舒伐他汀联合术后5 mg 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术前12 h 给予 负荷20 mg 瑞舒伐他汀联合术后5 mg 瑞舒伐他汀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 包括超敏C 反应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血清肌酐。
1.3.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心肌梗死、心肌损伤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头痛、咽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超敏C 反应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超敏 C 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血清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术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心肌梗死及心肌损伤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 6 个月心肌梗死、心肌损伤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心肌梗死及心肌损伤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的改变,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地区年轻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改善心肌灌注的主要手段,能有效缓解心绞痛合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2]。
血脂代谢异常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调节血脂代谢水平可以显著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比其他药物能更有效地将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理想水平,并调节其他血脂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死亡和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3,4]。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通过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从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总胆固醇(TC)和LDL-C 水平,起到有效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此外,它还可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的首选药物。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HMG-CoA 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基戊酸的代谢途径。同时,可抑制或减少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提高胆固醇清除能力,降低TC 水平[5]。
冠心病的发病与血脂水平异常有很大关系,高脂血症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血液循环中脂质代谢异常,大量脂质沉积,导致心脏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疾病。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控制和调节血脂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菌抗炎等作用。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调节血脂方面具有公认的作用,因此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应选择高效的调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选择性地抑制HMG-CoA 还原酶,从而达到调节血脂的效果[6,7]。
本研究显示,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超敏C 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血清肌酐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个月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肌损伤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的原因是介入治疗过程中球囊压迫和支架扩张导致局部斑块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导致炎症。目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这些药物可以顺利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发挥作用。瑞舒伐他汀钙是第三代他汀类药物,其疗效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但瑞舒伐他汀钙的剂量仍存在争议。瑞舒伐他汀还具有肝脏选择性高、脂溶性低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他汀类药物[8]。
综上所述,术前单次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大,可有效改善血清学指标,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保护心肾功能,且可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