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器物文化历程中里程碑式经典之作∗
2022-02-21赵广杰
赵广杰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树木是见证人类文明进化或动物演化历史的连续载体之一[1]。例如,在英国中部,缘于查尔斯二世一段政权复辟的战事,橡树(Quercusspp.)被称为“皇家橡树”。在新西兰,当毛利族从玻利尼西亚遗居到新西兰时,贝壳杉[Agathis dammara(Lamb.) Rich. et A. Rich]已有400 多年树龄。其后500 年,栖居、穿梭贝壳杉林间的短翼鹰已经绝迹,但贝壳杉林至今仍生长茂盛[2]。
自然界中的森林是人类赖以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木(或森林)文化是人类在同木(或森林)资源交往过程中创造、形成的。据考证,人类利用针(阔)叶树材的文明史十分悠长[3]。在农业革命前,人类不仅使用石器,还使用木材、竹或皮革等比较容易腐烂的材料,但后者在考古学上遗留下来的器物极少。所谓石器时代,其实称“木器时代”也许更准确,因为当时狩猎采集工具多半是木制[3]。例如,在德国Harz山麓煤矿挖掘出40 万年前的狩猎用木长矛[4]。
白木的狭义概念限定在针叶树材范围,广义概念则涵盖了具有特殊解剖特征和感觉特性的极少一部分阔叶树材。因此,有必要对白木的自然属性及白木器物的加工技艺、文化特征有一个整体的认知[5]。本文首先从解剖特征、物理特性和视觉特性三个方面阐述白木之自然属性。在此基础上讨论白木文化特征及其表征,进而比较白木与非白木文化特征之间的差异。最后,从白木特性、器物加工技艺、器物文化特征等视角出发,系统地论述狭义白木器物文化发展历程中若干经典作品的精华所在。旨在确立白木器物文化在木材种群文化范畴中的地位,为我国白木文化繁荣、以及白木产业的健康发展树立文化自信与奠定理论基础。
1 白木自然属性及其表征
白木的自然属性亦是生成独具一格的白木文化特征的物质基石。在此就白木之自然属性分别从解剖特征、物理特性和感觉特性进行具体阐述,并讨论其定量表征的技术方法。
1.1 解剖特征
白木的肌理是其解剖构造特征典型因子[6]。在狭义白木概念下,针叶树材几乎由单一管胞构成,即管胞不仅赋予针叶树材之强度,还构成其水分等流体的通路。狭义概念下的白木肌理取决于管胞的大小及其分布状态与管胞早晚材间的变化形态。故狭义概念的白木肌理可以管胞的大小及其分布来定量表征。
在广义白木概念下,阔叶树材则是由针叶树材进化而来,是由诸如木纤维、导管、薄壁细胞等多种细胞构成的复杂组织构造体。在肌理特性方面,主要取决于阔叶树材导管的大小及其分布状态与年轮宽度的变化形态。故广义概念白木的肌理可以导管的大小及其分布、或年轮宽度的变化进行定量表征。
1.2 物理特性
白木的软硬度是其物理特性主要因子之一。一般木材软硬度与密度相关。狭义概念的白木针叶树材密度分布在0.3~0.5 g/cm3,广义概念的白木阔叶树材密度分布在0.2~0.6 g/cm3[7]。故白木的软硬度可以用硬度物理量或密度来定量进行表征。
1.3 感觉特性
在视觉特性方面,白木能够营造明亮的视觉空间效果。一般利用白色或灰色木材等的明亮色彩进行空间颜色调和(coordination)。在狭义白木概念下,大部分针叶树材色属于淡色谱系,具有满足营造明亮气氛的功能。在广义白木概念下,阔叶树材中也有许多色调明亮的树种,如桐木(Scrophulariaceae)、滇南椴(Tilia mesembrinosMerr.)等。白木的视觉特性可以用色差物理量L*a*b*,或其他颜色空间进行定量表征。
有关木材触觉特性之温冷感,一般低密度木材具有温和感觉,高密度木材具有冷凉感觉。总体而言,白木材触感温和[8]。温冷感可以用密度定量表征。在粗滑感方面,白木的粗糙感分布范围比非白木小,两者差别之主要原因归结于白木材构成组织分布的均匀性等效应所致[9]。故粗糙感也可作为表达白木肌理的物理量进行定量表征。
2 白木器物和非白木器物文化
2.1 基本概念
白木器物和非白木器物文化一般可归纳为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中特定物态的白木和非白木,使天然的白木和非白木成为具有一定文化意蕴器物的创制活动过程。换言之,白木在被“人化”(或器物)过程的同时,人的认知水平与创制技能也均得到提升与锻冶,故亦称之为“化人”的过程。依据一般文化学基本分类,白木器物或非白木器物文化属于自然文化形态。
2.2 白木和非白木器物文化特征[10]
在肌理方面,上述狭义白木概念下的针叶树材细胞组织由占90%以上管胞构成,其肌理细腻、纹理清晰,具有绢丝一样的光泽。而非白木,以阔叶树材为例,其细胞组织复杂,具有丰富的纹理,且肌理较为粗糙。如将白木(以针叶树材为例)的肌理比作绘娟,则非白木的阔叶树材肌理可比作油画用的帆布。甚至有学者把狭义白木概念下的针叶树材肌理比作鱼肉类质感,非白木(阔叶树材)的肌理比作牛肉类质感。
在材料匹配方面,由植物性材料如木、榻榻米、纸构成的居室环境中一般以狭义白木(针叶树材)为主角,营造的是一种生物质感的自然氛围。亦即白木(针叶树材)的肌理与自然氛围更为和谐、匹配。而非白木(阔叶树材)与金属、石材构成的居室环境营造的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非生物质感氛围。
在木材切削加工方面,或用于白木或非白木的刀具切削角度不同。狭义概念的白木(针叶树材)一般切削角度比非白木(阔叶树材)小,即非白木硬材类阔叶树材不用大角度切削无法获得光滑的材面,反之用于软材类狭义概念的白木针叶树材的刀具不适用于非白木阔叶树材硬材。
3 白木器物经典之作
3.1 器物经典之作年谱
表1 列举了不同区域、不同白木器物经典之作的问世年谱,亦可谓之为白木器物里程碑式作品。从表1 可见,白木器物涉及到狩猎、宫殿、寺院、陵墓、家具、舟船、乐器、棋具等文化生活范围,充分反映了人类运用白木生活文化历史十分悠长,白木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不同阶段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表1 白木器物经典之作年谱Tab.1 A chronology of classic works of shira-wood utensil
3.2 白木器物典例
本文分别从木材特性、器物技艺特点、器物文化特征三方面对器物经典之作进行阐述。
3.2.1 木长矛
在德国Harz山麓煤矿挖掘出40 万年前用欧洲云杉木材制作的木长矛[4],其埋葬于12 头马骨之间,形状完整,是迄今为止发现人类最古老的狩猎用具。在欧洲,云杉分布广、利用价值高。因云杉树形呈尖塔状与圣诞节树(冷杉)极其相似,故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与民俗文化价值。云杉是用石器最容易加工的木材树种之一,木长矛形态特征体现了旧石器时代令人惊叹的人类手工作业的木材加工水平。木长矛的发现不仅追溯到人类针叶树材器物文化历史的起源,还见证了尤瓦尔·赫拉利提出的“木器时代”论断的正确性。
3.2.2 木枪
在日本宫泽出土了距今约1.3 万年的用柏属原木切削制作的木枪,其长度约为10 cm,直径最宽处约2 cm[11]。在日本,柏属中的日本扁柏或台湾扁柏被视为最上品木材。柏属木材具有肌理细腻、纹理通直、色泽清淡、具有香气等优良特性。其应用见下文3.2.10 木佛像章节内容。
3.2.3 独木舟
在我国浙江杭州萧山出土的用樟子松木材制作的独木舟,已有约8 000 年历史,被称为“中华第一舟”[12]。樟子松材质较细,纹理直,有树脂,可作为建筑、枕木、船舶等器物用材。据考证,其制作方法是先用火烤原木一侧致其处于焦灼状态,再用石锛反复凿削加工独木舟的技法,这是新石器时代木材加工技术进步的标志之一。独木舟的出现使中华民族的移动范围从陆地扩展到河海水域,人类的生活、文化领域有了新的拓展[13]。
3.2.4 干栏式建筑
在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7 000年前的干栏式建筑[14]。干栏式建筑用材为柏木、杉木,其中杉木质较软,细致,有香气,纹理直,易加工,尤其杉木心材含有特殊化学抽提成分,耐腐力强,不受白蚁蛀食,是建筑、造船、矿柱、电杆等优良用材。以梁柱为主的干栏式建筑的构架结构在建筑技术上是一项重大发明,奠定了木构古建筑的基础,其木结构样式一直延续至今,主要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苗、侗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域。
3.2.5 太阳船
在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附近发掘的4 500年前的太阳船,是胡夫法老的陪葬品[15]。通过太阳船的造型及其艺术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读埃及太阳船发展历程中早期的同化与晚期的渐次神化现象[16]。太阳船用材被鉴定为黎巴嫩雪松(Cedrus libaniRich.)。当时制作太阳船的木材由原产国黎巴嫩运输到埃及。在位于海拔二千多米山顶的贝鲁特雪松公园,有数十棵六千多年树龄的雪松,据说它们与《圣经》同时诞生。《圣经》中称雪松为“植物之王”。古代腓尼基人传说雪松是上帝所栽,故称“上帝之树”或“神树”。太阳船由一块块木板拼接而成,诸多木板之间的连接不是用木钉或金属钉,而是用绳子,这可以说是埃及人非常独到的造船工艺技术。
3.2.6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汉代帝、后和同制京师的诸侯国国王、王后用的葬具。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17]。用黄心柏木做“题凑”主要基于黄心柏木材质优良, 纹理直、 肌理细腻、 耐水湿、抗腐性强、有香气。2 500年前,我国宝鸡秦景公墓内的棺椁全部由柏木制作。其中大墓主棺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棺具,是周秦时代最具技术含量的高级木葬具[18]。其后,在北京大葆台汉墓发掘了用15 880多根柏木之“黄肠”垒筑的木墙[19]。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当时木材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水平。
3.2.7 寺院
在中国商代,有记载用松柏木修筑庙堂的诗句:“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斫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梃,旅楹有闲,寝成孔安”[诗经 商颂 殷武]。汉武帝起柏梁台,“台高20丈,用香柏为殿,香闻十里”[20]。宋真宗年代,用山西汾阳一带产柏木建造道宫。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利用松柏木材原因之一是源于人们对松柏的树木信仰与崇拜[21]。建于607年,具有1 400多年历史的法隆寺是日本最古老的日本扁柏木结构建筑[22]。其结构形式与细部纹样受中国南北朝时期建筑的影响很深,金堂的圆柱卷杀明富,柱上置有四板大斗,用整木刻成云头状的云头斗拱承载着檐只,并采用变形字格子的勾栏与人字斗拱。法隆寺五重塔,塔高31.9 m,塔萨部分约占总高三分之一,塔中心有一根自下而上的中心柱支撑着塔顶的重量。
3.2.8 椁室
在我国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以杉木为椁室的棺椁制度[23]。椁室的底板2层,四壁板和4块竖隔板均采用完整木板隔一块。头部和足部的竖隔板稍长,将边箱分隔成4个箱。头箱宽达1 m,其3个边箱宽45 cm[24]。椁室巧妙地利用了杉木自身固有的天然抗腐蚀性能,此外在棺椁周围覆盖了大量木炭,使得棺椁中女尸居于较恒定的温湿度环境中,与外界阻隔,因而得以长期保存。
3.2.9 围棋盘
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木围棋盘[25]。棋盘有方形底座,每边长18 cm,高7 cm,底座每边掏出2个壸门。棋盘表面磨制得十分光滑,纵横线各19道,共361个交叉点。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了最古老的 “木画紫檀某局”围棋盘,保存至今有1 200多年的历史。棋盘表面贴有紫檀木薄板,边端线条嵌埋象牙线。纵横19路,高15.6 cm,长宽各约49 cm,比当今棋盘的尺寸大些。另,呈龟形状的棋子盒隐藏在抽屉内部,设有自动弹出机关,当拉开一边时,另一边就会弹出[26]。
500年前,在日本出现了用有树瘤的榧木制作的、有“舞葡萄盘”之称的铭盘,棋盘用榧木不仅具有400年以上树龄漫长岁月的积累,而且有树瘤的榧木原料本身也是百年难遇[27]。榧木棋盘上落下蛤石棋子是最理想的围棋具搭配方式。精心挑选的榧木板材在制作棋盘之前需要自然干燥15年,才能精准地切割雕镂成上品围棋盘。
榧木材表黄白色,肌理细腻,具有触觉稍硬之特性。生材散发一种焦糖般气味。富于弹性,耐腐、耐湿,易保存、易加工。榧木也是其他器具、土木、船舶、雕刻用之良材。
3.2.10 木佛像
在日本贞观时代(859—877年),日本扁柏开始作为一根独木佛像原料使用,如白菩萨、新药师寺本尊类木佛像等[28]。日本扁柏木材具有细腻之肌理、清净之材面、洁白之色泽。且木材浓郁芳香、密度中庸、适于雕刻加工。在日本,日本扁柏培育与木材利用史悠长。据《大和本草》中记载,日本扁柏木材是钻木取火之用材,又被推崇为营造大型宫殿、寺庙的最理想建筑用材。长期以来,日本扁柏木材在日本衣食住行方面的应用已久,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白木文化观念与审美价值取向。
3.2.11 桌子
据文献记载,中国早在殷商前发明了席、几、禁、扆等雏形家具,其原材料大多为天然木材。在江苏省江阴县北宋“瑞昌县君”孙四娘子墓中出土的杉木桌,桌高 47.6 cm,桌面呈边长43 cm正方形、厚3 cm。足断面为扁方形,以长短榫与面框相接。桌面框宽4.1 cm,使用45°格角榫。框内有以闷榫连接的两件托档,心板(厚0.9 cm)与框内侧斜口(长0.2 cm)嵌合[29]。这是针叶树材进入家具制作领域的标志性器物之一,它表明了人们在家具材料选择方面对针叶树材有了新的认知,体现了不同于阔叶树材器物文化的审美情趣。
3.2.12 廊桥
廊桥又称虹桥、蜈蚣桥等。有顶,可保护桥梁,同时具有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功能。
在四川成都市金沙遗址中发掘了2 000多前西汉的木制廊桥。桥长达42 m,桥最宽处约8.8 m左右。由桥台、桥柱、桥梁、桥面板和桥上部的廊房5部分构成[30]。
建于南宋、位于江西婺源的彩虹桥全长140 m,由六亭、五廊构成。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也叫廊亭桥[31]。为了便于维修,化整为零,每个亭、廊都是独立的,这样不会因为一处损坏而影响到整座桥。彩虹桥榫头之间不用铁钉,全部用木钉。使用木钉成本低,便于加工。且木钉牢固,因木材为同一自然属性,在振动中伸缩相同,历经几十年榫头之间结合仍能紧密牢固。彩虹桥桥梁结构部件用百年以上老松树加工而成,木板桥面供人行走。整个廊桥具有古朴、厚重、历史存积感强之艺术风格。
值庆廊桥[32]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廊桥主体结构材料为当地乡土树种杉木。廊桥结构沿用了宋代营造法式,斗拱、月梁等结构具有浓郁的福建地域风格,这种建筑风格曾对日本奈良的东大寺大佛殿建造有很大的影响。
3.2.13 小提琴
小提琴起源可以追溯到2 000多年前埃及的乐器“里拉”(Lyre),15世纪意大利人对其进行了改革,并用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为Violin,即小提琴。
在1564年,意大利安德烈·阿玛蒂制造了现存最古老的小提琴[33]。背板是一块具有中庸花纹的枫木整板,从左到右略向下倾斜。侧板、琴颈也使用了同样花纹的枫木。琴头和弦轴箱(琴颈上挖空的部位,以使四个弦轴穿过)使用了无花纹的枫木,接在琴颈上。面板材料为中庸细纹理的云杉;指板采用的是乌木。琴面饰有瓦卢瓦王室的百合花,以及看似属于西班牙腓力二世的盾徽。
3.2.14 鼓楼
建于清康熙年间(1654—1722年),位于贵州增冲侗寨[34]的鼓楼是侗族特有的民俗建筑,是侗家聚众议事、排解纠纷、迎送宾客、对唱大歌和吹笙踩堂等重大活动的场所。
寨里有数百间纯杉木结构穿斗式青瓦吊脚楼,耸立于寨中央的鼓楼高25 m,13层重檐,用杉木原木制作地柱12根,其中金柱4根,房檐8根。塔楼为13层杉木结构,瓦房为重屋顶式古建筑,两层楼冠,葫芦宝塔。增冲鼓楼结构部件间用杉木榫连接,结构严谨,飞檐翘角,造型流畅。
3.2.15 钢琴
1700年,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在佛罗伦萨美第奇宫发明了钢琴,1720年,制造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钢琴Grand Piano[35]。钢琴总高度为86.5 cm,宽度(与键盘平行)为95.6 cm,深度(外壳长度,垂直于键盘)为228.6 cm。所用材料有柏木、杉木、黄杨木,还有黄铜,皮革等。从用材音响特性判断,共鸣板采用的是柏木。
4 结论
1)白木器物里程碑式经典之作涉及狩猎、宫殿、寺院、陵墓、家具、舟船、乐器、棋具等领域,可见白木器物文化生活范围之广泛、文化历程之悠长。
2)白木器物文化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具有选材特性突出、加工技艺精湛、文化特征鲜明等本质特色。
3)白木器物文化在诸木材种群文化范畴中独树一帜,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木文化发展前行的重要作用。致谢:
本文撰写过程中,浙江裕华木业有限公司金月华董事长、浙江理工大学李超博士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