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汽车制造企业职工健康及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2022-02-21徐艳吴兰程平
徐 艳 吴 兰 程 平
职业人群因为在工作场所有可能接触到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对职业人群来说构成极大威胁,导致职业病的发生,还可能加剧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了维护职工的健康,通常进行职业健康监护[1]。该项工作直接关系到职工健康素质和劳动力能否持续发展,同时能够在保护劳动者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2-3]。尤其在汽车制造企业中,存在着许多职业危害因素,危害着职工的健康,及时了解职工的健康状况,可以有效地控制危害因素的影响,保障职工安全。本研究对芜湖市某汽车制造企业职工健康及职业卫生体检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为做好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8年4月16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6 553名汽车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其中退休员工4 012人,在职员工2 541人;男性4 741人,女性1 812人;年龄18~60岁,平均(34.8±7.5)岁。男性青年组(18岁~)2 453人,中年组(40岁~)1 952人,老年组(≥60岁)336人;女性青年组952人,中年组607人,老年组253人。其中一线工人与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行政职能人员进行职业卫生体检,共1 493人,男性1 423人,女性170人;年龄25~52岁,平均(32.7±6.1)岁;平均工龄(13.6±3.1)年。纳入标准:本单位在职员工或离退休人员;以常规体检/职业体检为目的者;工龄≥1年。排除标准:不能配合完成本次体检者。
1.2 方法 统计分析6 553名职工的病症分布,比较病症在不同性别、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同时统计分析接受职业卫生健康体检的1 493名职工(一线作业者与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行政职能人员)各疾病检出情况及听力、血常规、肺功能检查结果。
1.3 判定标准 肥胖症参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症预防与控制指南》[4]诊断标准,高血压病参照《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5]诊断标准,糖尿病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6]诊断标准,胆囊息肉、乳腺增生均参照《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7]诊断标准,听力下降参照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8]诊断标准,血常规指标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发布的中国成年人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9],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等。肺功能降低:参照《肺功能检查指南》[10]中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两组或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 553名职工疾病分布 6 553名职工共检出病症30余种,其中占比前9位依次为肥胖症、心律失常、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囊息肉、胆囊炎、糖尿病。一名职工同时检出两种及以上疾病者6 426人,占比98.06%。除胆囊炎外,其余疾病的检出率在不同性别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疾病检出率比较,女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男性,其余疾病均以男性占比较高。见表1。
表1 6 553名职工体检检出疾病情况[例(%)]
2.2 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职工病症分布情况 4 741名男性受检者所患病症位于前9位的依次为肥胖症、心率失常、高血脂症、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囊息肉、胆囊炎及糖尿病。除肥胖症、高尿酸血症、胆囊息肉外,其他病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1 812名女性受检者所患病症位于前9位的依次为心率异常、乳腺增生、宫颈糜烂、肥胖症、高尿酸血症、乳腺囊肿、胆囊炎、高血压病和胆囊息肉。其中肥胖症、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病症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4 741名男性受检者疾病检出情况[例(%)]
表3 1 812名女性受检者疾病检出情况[例(%)]
2.3 汽车企业员工职业卫生体检结果 统计1 493名接受职业卫生体检职工的听力、血常规指标及肺功能,共检出217例患有不同种类的职业疾病,其中患有2种及以上疾病者6例。听力下降、血常规指标异常、肺功能降低在不同工种人群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下降、血常规指标异常、肺功能降低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93,P<0.05),其中听力下降检出率最高[164例(10.98%)],肺功能降低检出率最低[8例(0.54%)]。听力下降者中主要有一线焊接工[48例(29.27%)]、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行政职能人员[46例(28.05%)]及一线辅助工[45例(27.44%)];血常规指标异常者中主要有一线喷涂工[24例(47.06%)]、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行政职能人员[13例(25.49%)];肺功能降低者中主要有一线焊接工[5例(62.5%)]、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行政职能人员[3例(37.5%)]。见表4。
表4 1 493名接受职业卫生体检职工疾病检出结果[例(%)]
3 讨论
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是《健康中国行动 ( 2019-2030年)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1],该行动计划包含3大任务,15个专项行动。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全方位了解和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特别是针对影响健康的前期因素如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主要是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健康环境促进等6个专项行动。实施职业健康保护等行动对于维护全体劳动者身体健康,提高职业生命质量,降低疾病负担总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芜湖市汽车企业6 553名职工一般健康体检共检出疾病30余种,其中前9位依次为肥胖症、心律失常、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肝功能异常、胆囊息肉、胆囊炎、糖尿病。可见汽车制造企业职工中,常见疾病多以肥胖症、高血脂症、心率失常、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等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引起的慢性病为主。
本研究中,除女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男性外,其余疾病均以男性高发。男性职工的肥胖症、心律失常、高血脂症、高血压病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高,分别高达55.90%、35.35%、24.26%、23.16%和21.79%,均高于20%。这些疾病大多是生活方式性疾病为主,这可能与该公司的劳作方式、劳作特点以及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有关。提示该企业职工应重点预防这几项疾病的发生,有必要定期进行体检。进一步分析显示男性老年组心率失常、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病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14-15]结果报道类似。近年研究[16-17]发现,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肥胖症等均会增加心脑疾病的发生风险,且诸多危险因素集于一体,协同作用远大于单独作用。女性职工的心率失常、乳腺增生、宫颈糜烂和肥胖症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5.79%、47.35%、43.60%和24.12%,这与男性疾病检出顺位排名有一定差异,除一些较常见的生活方式性疾病,还包括常见的妇科疾病。该企业妇科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学者的研究[18-19],应引起足够重视。进一步分析发现女性妇科疾病大多集中在青年组和中年组,这与刘菁等[20]研究类似。一方面可能与其工作性质有关,长期的伏案劳作,时间较长,下班后又缺乏锻炼,盆腔血液循环不畅, 利于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另一方面可能与一些性传播疾病增加有关[21-22]。
该企业职工体检检出的疾病大多是生活方式性疾病,应引起足够重视。杨兴万[23]对某烟草企业职工健康调查发现,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检出率为56.46%,男性为61.64%。贺晓华等[24]对某钢铁公司部分企业职工疾病谱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发现,体检阳性结果依次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功异常、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血糖、胆结石、胆囊炎。本文结果与该研究基本一致,肥胖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较大,相对危险度达8.925[24],故肥胖症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于企业职工主要慢性病带来的健康问题。
本文对芜湖市汽车企业1 493名已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工职业卫生体检结果分析显示,不同工种疾病检出率不同,该企业与职业相关的疾病发生率较高的主要是听力下降,其次为血常规指标异常,再次为肺功能下降。听力下降者中主要以一线焊接工、一线辅助工及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行政职能人员、一线冲压工等为主;血常规指标异常者中主要以一线喷涂工、一线总装工为主。贺晓华等[24]研究发现,职工劳动强度和接触噪声、粉尘、有毒物质作业与职业相关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而且饮酒、吸烟、倒班作业、油腻饮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还会加剧职业疾病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职工疾病现况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发展亦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今后在该企业职工健康维护中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对策,以降低疾病发生风险。①加强上述几类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健康教育,使职工通过健康讲座、电视广播形式获得健康知识,拓展健康知识宣传内容,包含营养膳食、慢性病防治,心理健康知识等。②在女职工中,该企业应积极利用生殖健康手册、宣传栏和讲座等形式,进行女教职工健康生殖教育, 提高女职工尤其是年轻女职工生殖保健意识,对已发现有妇科疾病的职工应定期随访,定期复查,防止发展为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给妇女健康和企业生产带来危害。③加强职业人群健康宣教,如接触苯作业油漆工、接触噪音的焊接工、辅助工等。做好职业有毒、有害物质的车间监测和工艺流程的管理等。④宣教重点人群为中老年男性职业人群,指导其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控酒、合理饮食、常吃水果、加强体育锻炼等),以保持较好的生活状态来投入工作,能够更好的帮助职工保持健康、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