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地区工程管理实践与思考
2022-02-21张茜茹代婉黎
张茜茹 代婉黎
摘要:为克服中国与拉美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对工程项目管理造成的阻碍,从尼加拉瓜运河可行性研究、大运河工程建设征地区人口及实务调查的执行过程出发,归类整理了项目执行前期由文化差异引发的项目执行难题,综合分析了文化差异产生的根源,总结了在拉美地区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克服文化差异的有效措施。研究成果可为拉美地区工程项目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管理; 文化差异; 措施及效果; 尼加拉瓜运河; 拉美地区
中图法分类号:TU7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22.02.015
文章编号:1006 - 0081(2022)02 - 0084 - 04
0 引 言
随着中国与拉美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不断深化经贸往来和科技合作,越来越多的中国承包商进入拉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拉美地区现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和第三大承包工程市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延伸带[1]。后疫情时代,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中国与拉美地区(以下简称“中拉”)互利合作的重点领域。
中拉分属东西半球,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自然条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给工程建设和项目执行造成诸多阻碍。克服文化差异将有利于中国承包商和咨询企业在拉美地区顺利开展投资建设。本文从所在企业参与的尼加拉瓜运河可行性研究、大运河工程建设征地区人口及实务调查的执行过程出发进行具体分析。
1 工程背景
全球倍受瞩目的尼加拉瓜运河工程包括连接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运河及其配套港口、自贸区、度假村、公路及机场6个子项目工程。预计工程投资约500亿美元,设计运河线路总长275.8 km,建成后运河航道可通行船舶最大吨位达40万t,将对世界海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且对尼加拉瓜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2]。
笔者所在公司承担了尼加拉瓜运河可行性研究、运河及开发项目工程建设直接受益区(即工程建设征地区)土地性质、人口家庭及实物调查工作。可行性研究的现场工作主要包括对运河开展地形测量、水文测验、现场地质勘探、岩土物理学实驗等。运河及开发项目工程建设征地区的土地、人口及实物调查包括对工程建设直接受益区涉及的里瓦斯省、圣胡安河省、南大西洋自治区内的3 100 km2国土、7 000余户居民等实物指标开展调查。
2 文化差异引发项目管理难题
尼加拉瓜共和国是一个总统共和制国家,位于中美洲中部。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在大西洋海岸也通用苏莫语、米斯基托语和英语。因历史上曾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尼加拉瓜的政治体制、宗教仪式等与欧美国家有许多相似之处[3]。
中国企业传承东方文化,中方人员与尼方人员在价值观、管理风格、技术标准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引发项目管理难题。
2.1 制约项目进度
中尼人员工作习惯不同,加班进度受到影响,在项目执行初期严重制约了工作进度[4-8]。中尼人员管理风格不同。尼方行政机构和分包商的内部管理较松散,常常不能按预期完成工作,但中方项目管理人员工作方式直接、高效,双方工作步调难以统一,常影响双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影响项目质量
(1) 中尼技术标准不同。因运河工程可行性研究需要,岩土、泥沙等相关专业实验需委托尼加拉瓜当地实验室完成。但当地大多采用欧美标准,与中国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实验成果难以满足研究要求或无法直接运用到研究工作中,因此难以高质量完成项目的目标。
(2) 中尼人员信息理解不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尼人员在沟通时可能无法理解和获取对方话语中更深层次的含义和意见。有时尼方技术专家对中方工作有改进意见,但为了表示尊重,会使用较中性的词语来表达,中方不明其义,进而影响成果质量。
2.3 增加项目成本
尼加拉瓜通用语言为西班牙语,成人受教育比率较低,为76.6%。仅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少数人能使用英文交流,由于语言不通,双方的所有沟通都高度依赖翻译,在开展工程建设征地区人口及实务调查时,28个同时作业的工作小组聘请了40余名西班牙语翻译,大大增加了项目的人力成本。
3 处理文化差异的措施及实施效果
为了项目的顺利开展,项目部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应对策略,有效克服了困难,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
3.1 增强跨文化意识
首先要加强跨文化意识[9]。
(1) 承认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接受文化差异,并认识和分析差异,从而求同存异,找到共生之法。
(2) 尊重对方的文化,不随意谈论当地的宗教仪式、节日庆典、饮食喜好等。
(3) 学习对方的语言。通过学习对方语言直接交流,不仅能拉进双方距离,也能使沟通双方获取对方传达的完整信息,同时正确使用项目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沟通对促进项目顺利开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项目部定期组织中方人员学习基础西班牙语,不仅能在入户调查时赢得居民好感,还能更多地了解当地风俗,促进调查顺利开展。此外,项目部充分尊重尼方人员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喜好,在营地内为当地陪同调查人员准备了单独的生活区域,聘用当地厨师为他们制作当地餐,营造了平等、团结、友好的团队氛围。营地用餐缩影见图1。
3.2 培养跨文化思维
跨文化思维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和培养而来。跨文化能力培养需要从企业和员工两个层面同时入手。
(1) 企业要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和计划,加快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总结以往国际项目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定期培训相关人员;有关部门要对项目所在国进行研究,熟知其历史、政治、文化、经济、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引导和鼓励有国际工程项目经验和能力的人员参与国际项目。
(2) 员工要认识到“走出去”對自身工作能力的要求,主动提升参与国际工程的能力。
项目部编制了《尼加拉瓜运河项目现场工作手册》(图2),对当地的基本国情、文化和习俗、签证及入境等内容进行全面介绍,还组织进场人员学习了解中尼双方人员在价值观、管理风格、法律和政策意识和信息理解方面的差异,指导中方人员适应当地节奏、思维,尽量做到作风“尼国化”。
3.3 推行属地化战略
推行属地化战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人才队伍属地化。雇佣、培训并使用当地员工,构建新的项目管理体系,不仅有效解决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还降低了项目成本和安全风险。
(2) 供应链属地化。供应链是为项目直接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的集合,包括材料供应商、分包商等。供应链属地化有利于规避中国企业不熟悉当地情况带来的潜藏风险。
(3) 与当地社区共发展。社区是实施当地工程项目的重要利益相关方,企业应当支持社区建设、提供就业机会,实现与当地社区的共同发展。
项目部将所有调查人员分为28个组,每个小组由中方调查员、尼方国土研究局、尼方军队和警察等人员组成。尼国专业机构人员熟悉国情,由他们出面首先对当地居民进行宣讲、协调,使当地居民同意配合入户调查(图3);由尼国军方和警方承担调查组的安保工作,确保了项目人员安全。
聘请熟悉当地环境、拥有广泛资源的当地分包方,用最短时间在东部人迹罕至且无路无电无通讯设施的吉惠湖地区建设完成了约150人规模的野外临时营地(图4),为东部地区调查组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
在调查组营地内和勘察工作过程中,项目部聘用多名当地社区居民提供后勤和工作辅助等服务,为当地社区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中方人员与社区居民相处融洽,调查组随队医生还经常为生病的社区居民免费诊治(图5),以实际行动与当地社区处好关系。
4 结 语
虽然尼加拉瓜运河综合开发项目因各种原因搁浅,但笔者所在企业承担的项目成功克服了文化差异产生的影响,顺利履行了合同。在3个月内设立28个调查小组、调动420余名专业人员完成了运河及开发项目工程建设实物调查,直接受益区涉及3个省(自治区),12个市,88个乡,3 000余平方千米,其成功经验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宁. 中拉经贸合作纽带拉得更紧[N]. 国际商报,2021-08-10(002).
[2] 彭俊勇. 尼加拉瓜百年运河梦[N]. 新金融观察,2015-03-09(009).
[3] Myrna Santiago. Nicaragua and the politics of Utopia: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in the modern state by Daniel Chávez (review)[J]. The Americas,2018,75(3):591-592.
[4] 蒋立忠. 国际工程项目中跨文化沟通的探讨[J]. 前沿,2012(9):168-169.
[5] [美]艾里丝·瓦尔纳. 高增安,马永红,孔令翠,译. 跨文化沟通[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6.
[6] 胡军. 跨文化管理[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7] 王勇敬,弓松涛. 我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策略[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1):18-19.
[8] 陈菲,王海龙. 浅析国际工程承包商务人士的跨文化管理能力[J]. 现代商业,2012(7):201.
[9] 高妍. 国际工程项目中的跨文化思维[J]. 国际工程与劳务,2014(8):58-59.
(编辑:唐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