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微光
2022-02-21曲炜
曲炜
汽车在云南沙溪石宝山的山路间蹒跚而上,层次丰富的植被树木在高原特有的澄净蓝天下映出各种姿态。在阳光明媚处,野生猕猴群正舒适地晒着太阳。山路趋缓,显露出一汪碧蓝的湖泊,湖畔就是居住着200多户白族人家的石龙村。上千年的时光似乎并没有给这个热爱对歌、擅长舞动霸王鞭的传统村落带来过多的改变。在湖泊的另一端,一个依山而建的夯土建筑群在阳光下闪着如同金砂般的细微光芒,这里便是历时4年完工、于2021年夏天对外开放的喜林苑·沙溪夯土酒店,也是喜林苑Linden Centre项目的全新呈现。
这里不仅毗邻石宝山,附近还有千年茶马古道的市集沙溪古镇,以及与敦煌齐名的剑川石钟山石窟。不过,喜林苑合伙人牟玉江告诉我们,选址于此是因为石龙村仍保有的白族传统习俗风貌。“我第一次来这里考察时,当地村干部们在半路上自然地唱起白族调。在很多地方,这已成为一种表演形式,但在石龙村,它仍然是村民们真实的日常生活习惯。”
喜林苑品牌最早由林登(Brian Linden)于2008年在云南大理喜洲创建。这位颇为传奇的美国人早在1984年就来过中国。他对中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以及传统建筑深爱不已。2004年,林登和妻子决定带着两个儿子离开美国,回到令他们魂牵梦绕的中国。在探访福建、广州、康定等多地后,他们留在了云南大理喜洲,花了两年时间说服当地政府将历史建筑“杨品相宅”进行租借,又花了两年时間以白族传统建筑为原型对建筑修旧如旧。2008年,喜林苑的第一个精品民宿项目正式开放,以建筑为原点的本地民族文化体验交流也由此展开(详见《安邸AD》2014年3月刊)。此后,在喜洲当地,杨卓然院、宝成府院逐一被修复,而苏州东山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民居苏州·容春堂,也是由喜林苑和当地香山帮共同修复的,于2021年秋季正式对外开放。
不同于以传统民族古建筑为基础的建筑修复,喜林苑·沙溪的建筑是以被畜牧和种植破坏过的林地作为建筑用地进行完全重建。整个项目从2017年开始启动,由放建筑设计工作室担纲设计。建筑师们驻扎当地,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研究各种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可能性。在工作室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吴梦茜看来,“以往喜林苑保护性修复中国传统老建筑的理念并不只是为了留住物理空间,更是为了通过保护(preserve)物理空间来保育(conserve)传统乡村的精神空间,比如生活方式、传统文化、手工艺传承等,成为连接旅行者与本地社区的媒介”。这种关于“新旧”的讨论和探索不仅针对建筑设计,更使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最好的事情应当让本地人一同参与。”早在喜林苑项目创立于大理喜洲之时,林登便坚持这个信念,这在喜林苑·沙溪中也贯彻始终。在这里,除了店长和一名工作人员,剩下十几位员工均为当地村民。这不仅解决一部分村民就业问题,也增强了当地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他们愿意为客人带来真正的“家”的体验,外界的新知识也因此自然地流淌入这一传统地区。
与本地社区的连接在酒店的建设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放建筑设计工作室选择“夯土”作为酒店建筑的基础材料。这种生土材料至今仍支撑着石龙村90%民居的建设,但它容易开裂,还有承重、耐水性不佳等问题。建筑师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反复试验,改良了夯土配比与建造技艺,最终实现了能够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夯土墙,使其呈现出与山林野趣相宜的肌理,也建立了本地社群与外地社群的地域认同。就连参与酒店建设的当地师傅在翻新自宅时,也决定使用这种改良工艺的夯土。一切的源头如同流水,养育了森林,又反哺了源头。
石龙村的传统乡村“聚落”形式成为整个酒店的空间线索。酒店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东坡为客房区域,西坡为公共空间,两者之间以一座轻巧的木桥相互连接。木桥的设立不仅是对地貌的尊重,也是对功能空间的自然隔离,此外,它更保护了石龙村村民上山采集菌子和放牧的传统步道。酒店还特别提供在村民向导陪同下,徒步体验山区和附近景点的服务。东坡的客房区域由10栋不同朝向、依山而建的独栋建筑组成。每一栋建筑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森林山景或湖泊村落景观,行走于其间,人和人、人和建筑、人和自然之间产生一种美妙的互动。当人们穿过木桥,来到西坡的公共空间时,依山而建的两层木结构建筑以云南传统合院民居建筑形式展开,无论享用山野美食,还是闲坐观星,都让人感觉舒适而自在。靠近湖泊一侧的巨大玻璃窗直对蜿蜒的湖边小道,沿途经过的石龙村村民经常会向客人笑着挥手,“nuqiu”(白族语中“你好”的意思),一刹那间,仿佛此处已是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