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当止话停顿
2022-02-21孔令博
孔令博
2021年央视主持人大赛刚刚落下帷幕,董卿作为评委,金句频出,非常全面地诠释了一个资深的优秀的主持人的语言功底,记得在有一期的点评中,她说到这位选手的语速时,特别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伟大的演员是敢于在舞台上停顿的人。”这句话对于作为教师的人来说,真的特别有感触。回想到我自己的课堂,停顿是一堂课里的逗点,给孩子们喘息的机会,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更是让我这个作老师的,能够梳理讲课的思路,规划下面要讲的内容。
停顿,是脱稿讲话中奇妙的“休止符”。恰到好处的停顿往往比语言能更有效地传达思想性。刚刚做老师的那几年,往往急于将备课的内容倾筐倒箧,恨不得一口气都说完,就像完成任务一样,长舒一口气。我可爱的孩子们跟我说:“老师,你讲的课又生动又有趣,就是听着累。”当时不知道孩子说的累是指什么,后来,听到一个和我一样语速, 不知停顿的老师讲课,我终于明白了,听他们的课,就有一种替他们捏着把汗的紧张,生怕他们哪个环节突然断链,就会满盘皆停。而越是语速快的老师,越是不自觉地越说越快,以至于出现吃螺丝的现象。
不敢停,怕停下来就忘词儿;不敢停,以为中间不停顿,就是熟练的表现;不敢停,生怕准备的内容讲不完……所有这些不敢,都是因为不知道停下来才有节奏,才是抑扬顿挫的课堂。
后来的教学中,我积累了经验,重新审视了课堂上的优缺点。我明白了在说话时,讲授内容精彩生动,已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需要适当设计提问,就需要将语速放慢,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想象空间。不要怕學生思考,绝对不能吝惜所谓的宝贵的45分钟。
经过了这么年的锤炼,我终于明白了,停顿在说话中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亲爱的孩子们,在你们的讲演、上台发言,甚至是与同学的平时交流,你们也应该明白停顿的作用。日常生活中说话慢一点儿,多些停顿会更有说服力,而那些吐字特别快,说话像“连珠炮”以及语调夸张的人,成功说服他人的概率并不高。相反语速缓慢沉稳、适时停顿的话语更有说服力。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由于书法家的一时疏忽,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他当场断句吟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转怒为喜,遂赐给他银子压惊。
亲爱的孩子们,看来恰当的停顿不仅能正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还可以使我们讲话更有节奏感,更富有韵律,就像音乐一样。而那些没有节奏、没有停顿的音符就会变成了噪声。
万物皆备结构,万事须有节奏,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生命节拍,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让我们的语言更有韵味,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