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02-21段翔宇邓楠张宇刘鑫陈耀马宇峰
段翔宇 邓楠 张宇 刘鑫 陈耀 马宇峰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文通过探究在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工匠精神”,剖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关键词:工匠精神;教学改革;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 : G712
0 引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新时代技能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有助于培育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自觉意识,强化教学成果,并为今后学生更好地进入职业角色,打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业基础;从全球制造业产业格局看,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制造业和供应链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的制造业转型提出了更高地变革速度和程度要求,在我国从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的过程中,更需要一支整体综合素质出众的机械产业工人队伍,而高职院校的学习正处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1],学习过程和成果对于学生也是终生受益,做好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相关教育,对加快我国成为制造强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制造业也在未来大国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而以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装备、电气机械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在工业制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制造业目前仍然存在着产业发展方式需要优化、产业结构需要优化、核心竞争力需要优化的突出问题,并集中体现在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2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 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于时代要求
传统人才培养方案更注重理论教学,导致课堂授课内容与实际企业用工需求存在差异[3],借助工匠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提升包括对实际工作内容、工作习惯与工作态度的培养,既内化了精神内核,也提升了未来的职场竞争力。
2.2 课堂教学滞后于工匠精神的教学要求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注重理论教学,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核和工匠精神相关的实践案例教学不够,特别是工科学生缺乏建立工匠精神和专业知识的有效思维连接,教学过程容易演变为在课堂上生硬的进行工匠精神相关内容宣讲,但是并没有将工匠精神的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两块教学内容难以形成呼应。
2.3 外部社会环境对工匠精神的影响
受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部分家长对于“工匠”的社会地位认可度不高,进而也影响到学生对于工匠精神学习的内驱动力。其次,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目前社会生活节奏普遍加快,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部分导向与工匠精神相背离。
3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探究
3.1 营造工匠精神的学校培养氛围
学校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战场,通过在课程安排、实践教学、校园工匠文化节、技能比赛、企业实习等环节中贯穿工匠精神的培养,把工匠精神有效渗透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中。也可以与企业合作,不定期的委派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或者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交流,通过工匠模范的榜样力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核。
其次,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与企业生产过程有着密切联系,可以通过丰富授课形式,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相关建设与研究,借助其职业岗位和职业背景更好的适配教学内容,并通过“现代学徒制”等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提升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建设的积极性[7]。
3.2 完善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主体,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单元,通过推动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经验和资源,找到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实现途径[4]。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导入工匠精神的相关元素,加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逻辑引导,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与工匠精神的同频共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知识、培养品行的持续进步。借助真实的案例,帮助同学将抽象的思政教学内容形象化、场景化[5],并与热点时事相联系,改变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即可以提升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6],也帮助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方案的不断迭代优化,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尝试将相关的专业课群工匠精神内容进行整合打通,避免内容重复讲授。
3.3 尝试契合工匠精神的评价模式
要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内核是与工科专业教学相呼应的,工匠精神的诞生也是来自于工匠在工作中的实践与积累,可以将课程考核从单一的理论考试转变为增加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综合考核,这样不但可以考察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起到推动作用。包括尝试翻转课堂等新教育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开展学习和讨论,教师可以尝试将企业生产的一些情景移植到课堂上,结合课程知识和工匠精神提升生产质量,利用线上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来提升反转课堂的高效性,让学生更好捕捉到对工匠精神学习的兴趣点。
4 结语
在国家对高职教育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在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该主动转变教育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要勇于创新,承担教学改革的重要使命,不断吸收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借助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职教育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Golsteyn B , Stenberg A . Earnings over the Life Course: General versus Vocation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Human Capital, 2017, 11(2):167-212.
[2]邓成. 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 当代职业教育, 2014, 000(010):91-93.
[3]窦曼娟. 高职教育的教学反思与适应性变革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10):2.
[4]汪晶.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26).
[5]杨志杰, 李秀清, 庞丽纹. 浅谈如何提高高職院校专业课的教学质量[J]. 广州化工, 2013, 41(10):2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0 年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11001610720220118)
项目名称: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